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馬鈴薯學名SolanumtuberosmL.別名土豆、洋芋、山藥蛋、荷蘭薯等。屬茄科一年生草本塊莖植物。塊莖富含淀粉,主要作糧食、蔬菜和飼料,也是輕工業、化學工業和食品工業的原料。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荷蘭一公司從馬鈴薯中提煉出一種關鍵的HSA蛋白,又稱人類血清白蛋白,可用于嚴重失血和嚴重燒傷的病人,可減少因輸血傳染艾滋病的危險。此外,馬鈴薯含豐富的鉀,能使腎臟血管收縮,具利尿的作用。因此馬鈴薯也已成為藥用植物。
癥狀馬鈴薯染病后早期葉色變淡,頂端葉片稍反卷,后全株萎蔫變褐枯死。地下根部染病從地面至薯塊的皮層組織腐朽,易剝落,側根局部變褐,須很壞死,病株易拔出。莖部染病生許多灰色小粒點,莖基部空腔內長很多黑色粒狀菌核。
病因Colletotrichumcoccodes(Wallr.)Hughes異名C.atramentarium(Berk.etBr.)Taub.稱球炭疽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在寄主上形成球形至不規則形黑色菌核。分生孢子盤黑褐色聚生在菌核上,剛毛黑褐色硬,頂端較尖,有隔膜l一3個,聚生在分生孢子盤中央,大小42-154×4-6(μm)。分生孢子梗圓筒形,有時稍彎或有分枝,偶生隔膜,無色或淺褐色,大小16-27×3-5(μm)。分生孢子圓柱形,單胞無色,內含物顆粒狀,大小7-22×3.5-5(μm)。在培養基上生長適溫25―32℃,最高34℃,最低6―7℃。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主要以菌絲體在種子里或病殘體上越冬,翌春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飛濺傳播蔓延。孢子萌發產出芽管,經傷口或直接侵入。生長后期,病斑上產生的粉紅色粘稠物內含大量分生孢子,通過雨水濺射傳到健薯上,進行再侵染。高溫、高濕發病重。
防治方法(1)及時清除病殘體。(2)避免高溫高濕條件出現。(3)發病初期開始噴灑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或5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l000倍液,防效優于單用上述殺菌劑。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