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目前我省冬種馬鈴薯正處于生育后期,春種馬鈴薯處于生長中期。此時的天氣陰雨連綿,濕度很大,馬鈴薯極易發生病蟲害,如防治不及時或防治方法不當,一般損失20%―50%,嚴重的會造成毀滅性損失。
馬鈴薯生長中后期的主要病害有晚疫病和軟腐病,主要蟲害有蚜蟲、薊馬及地老虎、螻蛄、沙蠶等地下害蟲。
晚疫病又稱薯瘟,是一種毀滅性病害。病菌可侵染葉、莖及薯塊。葉片多從葉尖開始發病,病斑黑褐色、水漬狀,潮濕時葉斑邊緣上生一圈白色霉菌,嚴重時植株一片焦黑,發出特殊的腐敗臭味,后期葉片干枯脫落,全田一片枯黃。莖部受害形成褐色條斑。薯塊發病,病斑不規則,紫褐色,病菌可通過風雨傳播。
軟腐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發病初期,葉片有黑色斑點,以后發展到莖部,嚴重時整株枯黃而死亡。病菌侵染塊莖時,薯塊變軟腐爛,發出臭味。
以上兩種病害的主要防治措施:一是清理環田溝,清除田間漬水;二是避免偏施氮肥;三是對發病中心的植株要及時拔除,并用藥劑防治,每隔7―10天噴藥1次。其中晚疫病用硫磺膠懸劑、瑞毒霉錳鋅800倍、消菌靈1000倍、代森鋅1000倍、露克星500倍、安克1000倍、可殺得2000倍等防治,軟腐病可用氧氯化銅800倍、農用鏈霉素4000倍、特效殺菌王2000倍等防治。
蚜蟲和薊馬是馬鈴薯生產中后期的主要害蟲。這兩種害蟲的特點是吸食葉片和莖的汁液,同時傳播病毒,使植株發生花葉病和變黃、矮化,最后枯死。蚜蟲和薊馬可用高效大功臣3000倍、康福多6000倍、超力800倍、薊馬威1000倍、七星寶600倍等藥劑防治。
地下害蟲如螻蛄、地老虎、金龜子等主要咬斷植株的莖、葉,同時也咬傷薯塊。沙蠶主要咬食薯塊,使薯塊出現許多小沙眼,嚴重影響商品價值。施放毒餌、人工捕捉及施用樂斯本1000倍、辛硫磷1000倍,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