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18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央視網消息:他養了10多種魚,每一種都很特別。他養的魚還很值錢。一個月里,他計劃賣出40多噸魚,價值300多萬元,平均一天收入就超過10萬元。但是一場意外降臨,采訪時,他嚇得一條魚都不敢撈。想賣魚卻不能賣,他急得團團轉,一個月收入300多萬元的財富計劃,到底能否實現?
節目一開始,先給大家看幾種魚:有的是這樣全身通紅,有的是這樣有豹紋兒的,有的身上還帶著藍點,您都見過嗎?這些魚都是這位叫吳少波的人養殖的,不光樣子少見,價錢還挺貴,有的魚一斤就能賣到190元。吳少波說,2月份他計劃一個月賣出40多噸魚,價值300多萬元,平均一天的收入超過10萬元,聽著是挺誘人的,可記者到達的時候,吳少波卻說:出大事了!他的魚一條都不敢捕撈了。
2018年2月4日 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斜嚇村 吳少波的養殖場
這天早晨7點,記者來到吳少波的公司采訪,他說這些天他遇到了大難題。
吳少波:擔心肯定有,這幾天,天氣比往年還要冷,都冷到七八攝氏度了,水溫太低的話會把那些魚凍傷。
一月中旬,受較強冷空氣影響,當地的氣溫急劇轉冷,記者采訪的這天最低氣溫已經達到了6攝氏度,比2017年同期要低10攝氏度左右,而且這種氣溫已經持續了十多天,這讓他很擔心。剛進養殖場,吳少波就發現了異常。
吳少波:你看魚鰭有點紅了,受傷了。
記者:紅色的地方是它受傷了?
吳少波:它原來可能有一些缺陷,現在一冷,就容易凍傷,就成了這樣,如果水溫正常的話,(傷口)就不會發作出來。
2月份是他賣魚的一個高峰期,他原本預計要在一個月里收獲300多萬元的財富,但是持續低溫讓這一切都成了未知數。
吳少波告訴記者,在他的養殖場有很多種魚,這些魚在當地市場很少見,要是詳細介紹,三天都介紹不完,他隨手給記者介紹了幾種。
吳少波:漁民要是和包公魚比一下的話,還行的。
記者:稍微白一些。
吳少波:對 對。這是真鯛,你看它的眼睛,很像女孩子涂了眼影一樣,這一點一點的會發光,好像藍寶石一樣,鑲嵌在它的皮膚里。這叫紅鰭笛雕,我們叫紅魚,這魚長得特別漂亮,嘴唇也是大紅色,都很紅,眼圈也紅,從頭到尾都是紅色,比18歲的姑娘還要漂亮,這種魚討人喜歡。
吳少波養殖的很多魚,適合養殖的水溫在20攝氏度到30攝氏度之間,現在這些養在室內的魚有的已經凍傷,除了這些,吳少波大多數的魚養在室外的海面上,海上的情況又會怎樣呢?
記者跟隨吳少波來到他海上的養殖場,養在海上的魚,大部分已經停止了進食,這種個頭兒大的魚活躍度也降低了。
吳少波:你來掂量一下,看看這條魚有多重,天氣冷,它不怎么愛動。
記者文鵬鶴:這條魚好大,抱一下,感覺它好溫順。天氣冷,它就不愛動是嗎?
吳少波:對,天氣冷,它的活動力沒有那么好,現在天氣冷,如果水溫高的話,它會更胖,更大,要(比現在)大到一兩斤,這個時候水溫低,它不吃餌料。
記者文鵬鶴:我還第一次抱魚。
室內加室外,吳少波的商品魚有80多噸沒有賣,他原本打算要在春節前后的一個月里賣出40多噸,預計會有300多萬元的銷售額,平均每天收入超過十萬元。吳少波說,最近這些天,氣溫較低,如果捕撈魚會使魚產生應激反應,魚突然出水容易抽筋,這讓吳少波的財富計劃可能無法實現。
吳少波:這個天氣是這十年來最低的,2008年差不多就是這樣的(氣溫)
記者:這和2008年的氣溫差不多?
吳少波:對,對,對,往往就是在冷空氣的末期,或者氣溫剛剛回升的時候,因為那時水溫還升不了(那么快),那個時候,才會出現大批的死魚。
采訪時,記者遇到這位客戶,開著車找吳少波買一種叫紫紅笛鯛的魚,吳少波卻說不能賣。
廣東省深圳市水產經銷商:它(紫紅笛鯛)在海里(養著),沒有拉上來,就拉了他的珍珠龍膽石斑魚(龍虎斑),他說紫紅笛鯛明天有,明天再過來拉。
記者文鵬鶴:您為什么不從海上給他拉點過來?
吳少波:因為紫紅笛鯛是一種怕冷的魚,這兩天天氣很冷,拉起來魚會受傷。
不是吳少波不想賣,是他不能賣,海水的溫度已經達到了紫紅笛鯛的極限,吳少波連碰都不敢碰,直到記者采訪結束,都沒能見到紫紅笛鯛的樣子。那么一個月要收獲300多萬元,吳少波的錢能到手嗎?
吳少波十多歲就和水產品打交道,但是2008年之前,他都沒有賺到什么錢,就在2008年,他的命運突然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吳少波養殖場的銷售額開始猛增,現在一年的銷售額就有2000多萬元,成為了深圳市養魚行業中的知名人物。
深圳市水產行業協會 副會長:在深圳市東部,吳總這邊的市場占有率可能要超過(活魚占有率)20%,這是一個龐大的市場,一家(養殖戶)如果能占到20%的話,是一個很大的數字,甚至可以說能影響市場的價格。
廣東省深圳市水產經銷商:在深圳市大鵬新區這邊,最大的就是他了。
這樣一位能影響當地活魚市場價格走勢的人,卻被今年持續的低溫給難住了,記者采訪的時候也看到,強冷空氣給吳少波帶來了很多麻煩。
吳少波:現在水溫低,有一些魚已經有些抽筋了。
面對這樣棘手的問題,吳少波要怎樣應對?他又能否在這一個月的時間里,實現平均每天收入超過十萬元的財富計劃呢?
地點:廣東省深圳市大鵬灣
這天下午6點,天色慢慢暗了下來,忙碌了一天的吳少波說,他還要去漁排上看一樣東西,如果不去,他晚上會睡不踏實,記者也一同前往。
吳少波:這批培育出來的魚苗,是人家定的,所以說很重要,要看一下才踏實。
客戶向吳少波定了一些魚苗,前一天,吳少波給這個網箱中的親魚打了催產針,由于氣溫較低,他有些擔心。
吳少波:有,有,有是有,還是沒那么多。
看到魚已經開始產卵,吳少波懸著的心稍微放松了一些,他預計第二天早晨,就能收獲大約2公斤的魚卵。
吳少波:那邊,你拉好一點,把口弄好
第二天一大早,記者跟隨吳少波來查看,可他卻撈了個空。
吳少波:洗一下,下邊,最底下,只有零零星星的一點兒,定好的計劃要落空了,不過這也很正常,有時候放苗也要放幾次,成功率只有三分之一左右。
氣溫低,這次魚產卵沒有成功,只能等氣溫回升后再試。吳少波2008年以前做的就是這種繁育魚苗的生意,就是因為繁殖魚苗失敗率高,辛苦多年,最終卻賺不到什么錢。然而2008年他突然有了一系列大膽的舉動,讓他的命運發生了巨變。
采訪時吳少波告訴記者,在他的養殖場里有一種魚售價很高。
吳少波:看看我們這里(的市場)比較稀少的魚種,這是石斑魚中比較優質的紅斑魚。
記者文鵬鶴:這種魚為什么很稀少?
吳少波:它長得慢,三年才能長到一斤左右,這個孵化也沒有那么好孵化,(我)試養了1000多條,就成活下這么多,幾百條魚。
記者:那它的市場價值呢?
吳少波:現在就很貴,有190元左右,一斤。
記者:一斤190元?
吳少波:是的,一市斤。
記者:那要這么說的話這一條魚就價值200多元?
吳少波:對對對。
除了這種售價高的魚,記者在吳少波的養殖場還發現了這種花色很漂亮的魚,記者以為這是吳少波養的觀賞魚,可他卻說在我們來采訪的第一天就見到過。
吳少波:我們漁民本來臉都很黑,它現在比我們還黑得多,漁民要是和包公魚比一下的話,還行的。
包公魚全身烏黑,可換一個養殖環境,它就會變色。
現在,吳少波的養殖場共有十多個品種的魚,以前他的養殖場大部分都是用來繁殖魚苗,養成品魚的數量少、品種也少,而到了2008年,他突然轉變了思路。
吳少波:后來我就發覺,深圳這里本身就是一個大市場,一個好的地方,我們為什么不把握住這個市場。魚(如果)從海南島那邊拉過來,損耗和運費,算下來就相差了20%,這是一個客觀的數字。如果我在這邊養起來賣的話,就等于我多賺了20%。
看到銷售成品魚的利潤可觀,吳少波猛然發現,自己所在的地方是一個銷售成品魚的寶地,這讓他大膽起來,不斷增加養殖成品魚的品種和數量,讓他的養殖場70%都用來養殖成品魚,這是他大膽改變的第一步。
養的魚多了,銷售就成了問題,怎樣才能把魚賣出高價呢?吳少波從一種沒人要的小雜魚中發現了商機。
這天晚上十點,吳少波的妻子林賽珠來到一艘剛捕魚回來的船上,準備收一些小雜魚。剛上船,她就忙了起來。
吳少波的妻子 林賽珠:這個就不要了,這個不漂亮,這個不好,還有那個垃圾多,你看,才幾條小魚。
漁民:優惠一點,給你優惠一點,謝謝你。
吳少波的妻子 林賽珠:我要謝謝你,把小雜魚留給我。
這些小雜魚是漁船捕撈魚時,夾雜在漁網中的,以前這些小雜魚沒有人要,甚至被當作垃圾扔掉,從2008開始吳少波卻大量收購,他說他的魚之所以能賣出高價,就跟這些曾經沒人要的小雜魚息息相關。
吳少波:以前有對比過,小雜魚喂魚的質量,比顆粒料喂養,魚肉要更鮮美一點,質量也好一點,而去這個成本便宜。
記者:能便宜多少?
吳少波:差不多要便宜一半。
給魚喂這些小雜魚,養出的魚品質好,還幫吳少波一年節省60多萬元,這是吳少波做出的第二步改變。接下來,吳少波的第三個做法,才是他賺錢的關鍵,讓他一年就能收獲2000多萬元的財富。
這天,吳少波特意叮囑記者穿上這種下水褲,他說,有一種魚養著有風險,養魚的人更有危險。
這種魚叫龍躉魚,它個頭兒大,嘴巴也大,屬于石斑魚的一種,是非常兇猛的肉食性魚類,因為氣溫低,龍躉魚的活躍度比較低,他說如果氣溫升高,這種魚很難靠近,他的員工就曾經被這種魚咬傷過。
吳少波:剛開始沒有經驗,以為這個魚沒有危險,后來就光著腳(下去喂),后來一咬,皮都咬沒了。
雖然魚不是很活躍,可面對魚的背鰭和那張大嘴,記者還是心生恐懼。
吳少波:你不要動它,你不要動。
記者:(驚叫聲)我不動嗎?
吳少波:你不動它,它就不怕,它有感覺有危險的話,才會咬人。
記者:我腳能動嗎?
吳少波:你不動它最好,讓它自然游走。
記者:嚇了我一跳,關鍵是我背對著它,我不知道它過來,就覺得有東西在撞我。
龍躉魚從魚苗養到10斤,需要3年的時間,10斤之后才開始翻倍生長,而長到10斤之前非常嬌貴,稍微不注意就會死亡,很多養殖戶根本不愿意養。
廣東省惠州市 養殖戶:大龍躉魚我不養,成活率很低,養了賣小的,不劃算,養太大了又很不好賣,銷量很少。
別人不愿意養,吳少波卻養了近兩萬斤。他說賣這些難養、市場需求又少的魚并不賺錢,但是能給他換來更多的錢,不賺錢,他為什么還要養呢?
原來,這種龍躉魚在當地市場非常稀少,當地人辦酒席時,很多人都想在自己的酒席上有這么一道菜,寓意富足,而酒店準備一桌食材,需要走很多地方才能夠采購齊全,吳少波養殖這些市場上稀少的魚,就是為了讓酒店和客戶能在他這里一站式采購齊全。而客戶在采購他的龍躉魚的時候,也都會帶上他養殖的其他品種的魚。
廣東省深圳市水產經銷商:紅魚、紅魚,那些魚他都有,一站能全都采購完,一下就都買齊了,你不用再去其他地方,這里買幾條,那里買幾條就比較麻煩。
廣東省深圳市都垂釣園負責人:本來今天不買那么多品種,看到他這里品種多,我們就多買一些,拿去讓別人垂釣。我剛才最后拉的這個真鯛,我們這一代沒有人賣,只有他有。
吳少波:品種多一點,盡量滿足別人的要求。
用這些難養、市場需求又少的魚,帶動其他品種的銷售,這種辦法讓吳少波和周邊的很多酒店都建立了合作關系,讓他在當地一舉成名,這就是吳少波賺錢的關鍵。
然而現在,面對今年的冷空氣,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他要賣出40噸的商品魚,價值300多萬元,平均每天就要超過十萬元,他的財富計劃能實現嗎?
吳少波一點兒都不敢放松警惕,每天早晨他都要抽空到漁排上查看一下。這天,就在他查看的時候,突然發現了一件很嚴重的事情。
吳少波:這條魚好大,在這里吸著,
記者文鵬鶴:還吸著呢?我看,我看。
吳少波:你看這個吸得很緊,血都出來了。一粘上就吸住了,好像吸盤,你看我們叫吸血鬼,就附著在魚的表面上。
記者文鵬鶴:可以摸吧?這個好硬,硬度跟鞋底似的。吸著這個魚,魚多可憐。魚的那個紅色的地方是什么?
吳少波:紅色的地方就是被這個魚吸過的地方,現在就變成它的傷口了,這條魚吸得又瘦了,皮膚都吸破了,這條魚現在受傷很嚴重。
吳少波說要避免這種情況很難,只能經常檢查,然后給受傷的魚做治療。處理完受傷的魚后,吳少波還注意到有魚凍傷了。
吳少波:現在水溫低,有一些魚已經有些抽筋了。
情況嚴峻,吳少波要怎么應對呢?
這種魚叫龍虎斑,今年,這種魚的市場銷售價,從之前的每斤30多元漲到了50多元,吳少波還不想賣,因為他預計農歷正月初三以后價格還會上漲。
記者來到惠州市的海鮮批發市場做調查,發現整個市場,只有兩家檔口在賣龍虎斑。
記者:有石斑魚嗎?
廣東省惠州市水產經銷商:沒有。
記者:您家有石斑魚嗎?
廣東省惠州市水產經銷商:沒有。
廣東省惠州市水產經銷商:我這里都不夠賣,都是從他那里拉過來賣。
記者:剛才我問了一圈,都說只有您家有石斑魚,其他家沒有。
廣東省惠州市水產經銷商:就是缺貨。
廣東省惠州市水產經銷商:那個魚沒有多少人養,所以貴一點
記者:是說今年養的人不多嗎?
廣東省惠州市水產經銷商:對對對,現在越賣(龍虎斑)越少,以前是越賣越多。天氣不一樣。
記者:那這幾天龍虎斑的價格呢?
廣東省惠州市水產經銷商:我這里賣50多元(一斤),前段時間就賣30多元(一斤)。
雖然已經判斷出價格還會繼續上漲,可是吳少波不想賣也得賣。
吳少波:冷空氣有時候兩三天都撐不過去,萬一凍傷了,水溫再降低一兩度的話,整網的魚一下子死了都有可能,趕緊看看能不能銷售出去,本來這些是要留到春節慢慢賣的。現在看來是留不住了。
持續的低溫,讓他不得不盡快把魚賣出去,來應對未知的突發情況。
這天吳少波打算賣1000多斤的龍虎斑,記者注意到,吳少波在賣魚前,都會做這樣一件事。
吳少波:整個漁網已經吊起來了,漁網吊起來,魚就不會待在水底下,就會又來游去,本來天氣冷,它就不怎么運動,我們把(漁網)拉起來就會運動,通過熱身一下,它就不會抽筋。
記者:就像我們在跑步前熱身一樣。
在賣魚前5個小時左右,像這樣把漁網抬高,但不拉出水面,讓魚來回游動,先做個熱身,避免魚出水后,突然遇到低溫而導致的受傷,也讓魚更耐運輸,吳少波想得很好,但最終的效果如何,他也沒有十足把握。
吳少波:這個規格本來都是以前,人家嫌大,我留下來了。現在因為貨源緊張了,現在大一點,(客戶)也沒關系,(客戶)有多少要多少。
這種辦法一試,果然有效,魚安全捕撈了出來,光這一次,吳少波就賣了6萬多元,他說這都屬于小客戶。采訪時,記者看到有這樣的大船來吳少波的養殖場拉魚。
吳少波:好,上來了。 等一下留兩個倉裝大個的魚。
記者:這一網大概有多少?
吳少波:這一網大概有六七百斤。
記者:今天這8000多斤魚,大概能賣多少錢?
吳少波:大概差不多20萬元左右。賣魚高興。
記者:這么大的量,大概多久賣一次?
吳少波:這幾天都有
記者:那平均一天大概能賣多少?
吳少波:平均的話,沒有20萬元,也有十多萬。
這批魚吳少波賣的是真鯛,他賣了20多萬元。同樣在銷售前,他給魚做了熱身,看到這些魚安全賣了出去,吳少波松了一口氣。
記者采訪的最后一天,太陽終于出來,氣溫開始逐漸回暖,吳少波懸著的心終于放松下來,他可以逐步進入正常銷售狀態了。2月底,吳少波給記者打來了電話,他說他已經賣了40多噸的商品魚,2月份的銷售額達到了300多萬元,他平均一天收入超過十萬元的財富計劃得以實現。從2017年清明節左右投苗到現在,銷售額已經達到了2000多萬元。
吳少波說,以前在養殖行業打拼多年,都沒賺到錢,現在能年入2000多萬元,多虧了2008年的大膽轉型,只有摸清行業情況和市場需求,養當地少見的魚,賣客戶想要的貨,與同行產品互補,才能事半功倍,創業埋頭苦干重要,抬頭看清前進的方向更重要。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