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畢家村農家樂經營戶 井大榮:“旺季主要是4月份到9月份,可以說是家家天天爆滿,冬季對咱們農家樂來說屬于淡季,但是好多回頭客,很遠跑到咱們這兒來,吃咱們的兔子。”
36號農家樂老板井大榮,個兒不高可透著一股精明勁,他用兔子制作的特色菜,一兔兩吃,已經成了這里的招牌菜。
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畢家村農家樂經營戶 井大榮:“一個兔子做成兩個菜,身子做成紅燒的,腿做成香辣的,口味又多,然后又實惠,顧客們反映都挺好。”
2007年12月8號,正逢是周末,渭南市的一些客人專門趕到這里吃兔肉。
顧客:“一個月能來七八次。”
記者:“為什么要想起來吃這個兔肉?”
顧客:“首先兔肉吃起來比較嫩一些,再一個我覺得兔肉比較綠色一些。”
顧客:“四五十元錢一份,我覺得還是經濟實惠。”
記者:“一天能用多少只活兔子?
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畢家村農家樂經營戶 井大榮:“咱們好的時候就是30多只吧。”
記者:“全村每天生意比較好的時候那得用多少只兔子?”
井大榮:“那可能就是用300只。”
渭南市人愛吃兔肉形成吃兔肉習慣,與當地盛行的一個民間活動有關。
記者:“打口哨起什么作用呢?”
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昝王村村民 張紀民:“聯系,聯系人,再一個叫狗。”
一陣口哨之后果然有10幾個人帶著細狗聚集在麥田里。
記者:“這是剛剛抓到的一只嗎?”
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徐村村民 李壽敏:“嗯。”
記者:“誰的狗抓的?”
李壽敏:“這個狗。”
記者:“平常一天能抓幾只?”
李壽敏:“六七只。”
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左家村 左偉偉:“玩是主要的,再一個抓了兔自己回去做著吃。”
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昝王村村民 張紀民:“做成紅繞肉塊,這就是我們這些愛好的,叫到一塊弄上一鍋,攆五六個弄上一鍋,大家都碗里一盛一吃。”
細狗攆兔逐漸帶動起當地人吃兔肉的習慣,近幾年渭南市區又興起很多農家樂,一些舍不得吃的人把抓到的野兔賣給農家樂等餐館。
因為兔肉受顧客歡迎,農家樂老板受到了啟發,都推出了兔子特色菜。
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畢家村農家樂經營戶 井大榮:“最早是用狗抓到的兔子做,然后大家都吃野兔覺得野兔挺好。”
記者:“以前一天能抓幾只兔子?”
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徐村村民 劉江軍:“一天抓五六只。”
記者:“現在呢?”
劉江軍:“現在抓不到幾只了。”
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徐村村民 李壽敏:“現在不好抓,兔少了。”
細狗攆兔主要在每年的冬季進行,農家樂生意最火爆的時間是在夏季,在農家樂最需要兔子時,野兔貨源卻成了問題。
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畢家村農家樂經營戶 井大榮:“農家樂需要的兔量太大了,野兔供應不上。”
當農家樂老板一籌莫展時,一個叫宋常衛的人從中悟出了商機。
渭南市臨渭區宋家村的宋常衛以前是彩色長毛兔養殖戶,他發現農家樂缺兔子,肉兔繁殖率強、養殖周期短又好管理、于是從養殖彩色長毛兔改為養殖肉兔。2006年6月,宋常衛從山東等地一次引進300多只母兔,進行繁殖。
記者:“這是你這兒最大的兔子嗎?”
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宋家村養殖戶 宋常衛:“這個還不是最大的兔子,這個品種就叫伊拉,它這個特點就是前期的生長速度特別快,一般在兩個半月,都可以達到5市斤,就是可以銷售了。”
兩個半月以后宋常衛第一批800只肉兔出欄,可是偏偏有個事讓他給忽視了,這時農家樂進入淡季,根本沒人一次購買800只肉兔。
宋常衛:“我有四川一個朋友,到我這兒來以后,說四川那邊肉兔這個行情比較好。”
本來盯的是農家樂市場,但是兔子又賣不出去,宋常衛趕緊聯系四川客商收購肉兔。
宋常衛把肉兔以一公斤10元錢的價格賣給四川客商,這比當地的價格高出2元錢,高興之余,宋常衛卻發現了一個問題。
宋常衛:“客商來要求就是數量越大越好,我們就是說,這個規模已經跟不上這種形勢了,所以說我就有這種想法,就是能不能動員大家都來養肉兔。”
宋常衛開始發動當地農戶和養長毛兔、獺兔的養殖戶一起養肉兔,他承諾提供種兔和養殖技術、幫忙建兔舍負責產品回收。
一天上午,臨渭區勝利村的劉戰利慕名來到宋常衛的養兔場。
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勝利村養殖戶 劉戰利:“以我這個感覺,好像他就是把這個事情,好像是感覺做大做強。”
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宋家村養殖戶 宋常衛:“他就覺得好像是說,這個我們附近養肉兔子還是比較少,覺得這個事情是心里沒譜。”
在交談中宋常衛發現,劉戰利想養肉兔但是心里卻沒有底,他開始給劉戰利講述養肉兔的好處。
當聽到宋常衛說養肉兔成本低易管理時,劉戰利眼睛一亮,他在盤算可以利用家里空閑的舊房子養肉兔,就這樣兩個人開始合作了。
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勝利村養殖戶 劉戰利:“這是一種散養方式。”
記者:“平常給喂草嗎?”
劉戰利:“喂,那個喂草還是一種降低成本的方式。這一只兔子從出生到賣的這一段時間,可以說利潤占到2/3。”
2006年宋常衛以與人合作的辦法,帶動當地20多戶農民養殖肉兔。劉戰利發展成了年出欄1000多只肉兔,銷售收入超過2萬元的養殖大戶。2007年夏天,宋常衛要收購劉戰利肉兔時,劉戰利的兔子卻已經賣完了。
原來就在這一年夏天,劉戰利有200只兔子要賣,但是客商卻遲遲不來。
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勝利村養殖戶 劉戰利:“主要是底下的貨源跟不上,客商來到這兒以后,需要有等待的時間,人家說時間就是金錢,你等的時間越長人家就沒有效益。”
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畢家村農家樂經營戶 井大榮:“口感來說,我覺得還是家兔,口感比較嫩。”
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勝利村養殖戶 劉戰利:“每次在過去的時候,帶上兩三百只,他需要的以外,我們就在他們村子附近就賣掉了。”
劉戰利怎么也沒想到,這次賣兔子居然把自己給套住了。
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勝利村養殖戶 劉戰利:“你送10只,他給你付8只,7只的錢,下一次過來的時候依此類推。”
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畢家村農家樂經營戶 井大榮:“這樣做并不是咱們為了扣人家的錢,而是讓他下一次給我們提供貨的時候及時一點。”
劉戰利占領了渭南市農家樂市場,宋常衛只好把銷路確定在外地。
看養肉兔搶手,與宋常衛同村以前根本就看不上養肉兔的獺兔養殖戶宋侃勞,再也沉不住氣了,他主動找到宋常衛要求帶領他養肉兔。
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宋家村養殖戶 宋侃牢:“肉兔現在往后看這個效益好得很,你像它這個主要是以食用草為主,農村整個到處都是草,成本比這個獺兔,我看要低一半。”
2007年底,宋常衛已經帶動渭南市和臨近地區200多戶農民養肉兔,其中三分之一供應給當地農家樂,三分之二通過外地客商賣到了四川、甘肅、河南等地。細狗攆兔是當地一個招牌活動,而肉兔發展則成了一個產業。
編導:殷際輝 攝像:陳沛強
本文由中央電視臺七套《致富經》欄目提供,詳細內容請登陸央視國際網站CCTV-7《致富經》欄目查詢!
注:CCTV-7《致富經》欄目播出時間: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財富無處不在,行動成就夢想!《致富經》欄目敬請您的關注!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