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奶牛養殖戶 張洪貴:“現在一頭牛一年能剩2000元錢左右。”
同樣一頭奶牛2007年比2006年平均少收入了1000多元。張洪貴今年家里養了50頭奶牛,因為整體效益下滑,他少收入了五六萬元。
奶牛養殖戶 張洪貴:“飼料一個勁的漲價,各個方面的飼養成本都在漲價,所以所養牛效益不如從前。”
按照安達市目前的奶牛飼料價格,每公斤飼料平均價格在2.13元錢左右,2006年初相比較上漲了4角錢,這樣一頭奶牛每年的飼養 成本就多支出600元錢。相反牛奶收購價格卻是幾年漲幅不大,奶牛養殖戶的養殖效益受到了一定影響,但是在安達并沒有出現一些個別地區倒奶和殺牛現 象,2007年奶牛飼養量達到了12.42萬頭,比2006年增加了3.5%,奶牛收入依然是當地農民的主要來源。
李忠平:“這是牛角,就怕它長大以后長出角來互相頂架,怕頂懷。”
現在安達的奶牛養殖戶都在變著法的提高奶牛產量增加收入,李忠平在村里是個頭腦靈活的人,這些年他沒少在牛身上下功夫,牛圈里25頭奶年單產都在5噸奶以上。
李忠平:“它一天能擠出25到26公斤奶。”
記者:“這個牛仔你們家里算是中等牛嗎,一年能產多少奶?”
李忠平:“一年能產6噸左右。”
安達市先源鄉農牧中心主任 高富友: “最重要的我們是看一頭奶牛的泌乳系統,產奶量高的奶牛一般是乳井大而且深,入口深,再一個是乳動靜脈彎粗長。”
安達市大規模發展奶牛產業已經有50多年歷史,目前在奶牛效益不景氣的情況下,奶牛養殖戶還有較好的經濟收入,奶牛的品質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而優良的奶牛品種多虧當初從奶資中提取的那一分錢。
上個世紀90年代初,一些奶牛養殖戶發現,送去奶站的牛奶每公斤奶資中少了1分錢。
和李忠平住在同一個村的許秀云養牛歷史長,當時他家里養了10頭產奶牛,每頭牛一年平均產奶3.5噸, 這樣算下來10頭牛一年就要扣掉四百多元錢。
許秀云的妻子:“不高興也沒有辦法,你也沒招,人家給你扣也就扣,你老百姓能有啥說的。”
當時很多人對于在每公斤牛奶中提取一分錢的做法和許秀云一樣,并不太情愿,那么安達市畜牧局為什么要在養殖戶的奶資中提取這一分錢呢?
安達市畜牧局局長 呂自鋒:“要想解決奶牛單產水平低的問題,必須引進優質奶牛凍精,但是優質奶牛凍精價格高,群眾不能直接去買,有價格低的他不買價格高的,為了解決這個問 題,我們采取了在農民的奶資中提取了1%作為繁育基金,用這部分錢購買優質凍精,進行全面改良。”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安達市奶牛單產平均只有3、5噸,與國外同等奶牛相比差了一大節,為了增加奶牛的牛奶產量,安達市想出了政府出大頭、農民出小頭的辦法,建立優良品種繁育基金,用于選購優質公牛凍精,改良當地奶牛,增加產奶量。
繁育基金主要用于購買優質公牛冷凍精液,普通的優質凍精一劑60元錢,凡是交納了繁育資金的奶牛養殖戶,原本60元錢一劑的凍精他只需要花 15元錢,其余不足的部分由政府補齊,在保證優質凍精的前提下,養殖戶得到了實惠。盡管當地政府作了很多解釋工作,但是品種改良是一件短時間內看不見摸不 著的 事,有些養殖戶還是不太情愿。
養殖戶 許秀云的妻子:“對于這方面吧當時就是不明白,牛一發情了找個獸醫給配上打一劑就得了,不知道好的還是孬的,確實是不懂得。”
一頭母牛從受精到產牛犢、長大產奶需要三到四年時間,這也是很多養殖戶產生顧慮的原因。許秀云和李忠平都是村里的養牛大戶,他比李忠平養奶牛的時間還早,在當時一頭牛一年出3.5噸奶已經是了不起的事了,兩個人為了這3.5噸奶飚起了勁。
許秀云的妻子:“在我場子我還說牛好。”
李忠平:“對,他們只考慮眼前,我這牛下犢子能產奶就能賺錢,不考慮后果,不考慮長遠。”
在當時,當地也有奶牛繁育站,許秀云家的奶牛單產3噸多奶,在村里也算是高產了,再繳納繁育資金采購更好的凍精,許秀云并不是很情愿,但是在大家的說和下,他還是逐漸接納了。相反,同村的李忠平顯得更干脆,老早就把家里的奶牛全部進行改良。
李忠平:“養殖奶牛不就是靠牛出奶賺錢嗎,就得讓它多出奶,多出奶才能多賺錢,那牛的質量好才能多出奶。”
如今十幾年過去了,現在許秀云牛圈里這些奶牛大多是當初改良后繁育的奶牛,最差的奶牛一年也能出5噸奶, 產量與村里的李忠平不相上下,一說起這些來,許秀云夫妻倆人就顯得眉飛色舞。
許秀云妻子:“對它出奶好。”
記者:“它能出多少奶?”
許秀云:“一次能出個70多斤吧。”
記者:“一年能出多少奶?”
許秀云:“單算的話它自己能出7噸多奶。”
記者:“你家奶牛的平均水平能出多少奶?”
許秀云:“早先4噸奶,現在也得5噸奶。”
許秀云的妻子:“品種好,下的牛犢出牛奶指定業好。”
十幾年時間,大多數的安達市奶牛養殖戶和許秀平家里的奶牛一樣,平均單產從過去的每年3.5噸提高到現在的5.5噸。整整多出2噸奶,與全省奶牛年單產4.5噸相比,整整高出一噸奶.
正是因為奶牛品種改良的早,安達養殖戶的奶牛才多出一噸奶,如今充足的優質奶源吸引了伊利紅星等一批鮮奶加工企業落戶安達,拉動了當地奶牛產業的發展,2006年鮮奶總產量達到16.3萬噸,實現產值5.4億元。
記者:鄧立新 葉琳
本文由中央電視臺七套《致富經》欄目提供,詳細內容請登陸央視國際網站CCTV-7《致富經》欄目查詢!
注:CCTV-7《致富經》欄目播出時間: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