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2007年3月10日,對于北紅石頭村的這家野豬養殖場來說,是一個尷尬的日子。
這一群半大不小的野豬并不知道,就在它們盡情撒歡兒的同時,一場關于它們生死存亡的爭論也正在激烈的進行當中。
林伯儂:“大豬沒有了就剩下130-140斤的豬了,那么豬肉的供應問題怎么辦?我的意思就是說,市場不能斷檔,小,咱也要宰。”
公司副經理 丁宏偉:“140斤—180斤正好是出肉率好的時候,現在賣了太可惜了。”
公司副經理 蘆紅星:“這么小就宰了你不覺得可惜嗎。”
公司副經理 蘆紅星: “兩者只能選擇一個,要是宰就是損失,要是不宰的話,損失就可能小一點,作為企業應該把損失減到最低限嘛。”
林伯儂:“那么我覺得我們做生意要從長遠看。”
林伯儂是這個野豬場的主人,一番爭論之后林伯農拍板決定:一個月內屠宰70 頭六七十公斤的野豬。野豬一般在90—100公斤屠宰最為合算,正常情況下,六七十公斤的野豬再長一個月就可以達到最佳斤稱,按照每公斤30元的市場價計 算,這樣做將白白損失六七萬元。這筆賬林伯儂比誰都清楚,那么,他為什么要急著這樣做呢?
超市經理 余金遠:“這個野豬肉在我們這里一天能賣到2000多元錢,但他主要是貨供應不上,下午一般都不夠賣。”
林伯儂養野豬前一直做電器生意。2004年的一天,報紙上的一則豆腐塊消息突然讓林伯儂產生了養野豬的念頭。他想了整整一夜,第二天一早就出門考察。
林伯農的妻子 徐明玲:“他要出去考察的時候,我都追到門口,我說不去看,咱不養,他沒聽,就那樣背上書包走了。”
林伯農:“我當時的心情就是,這是個好東西。”
朋友們的大力幫助下,林伯儂當年就建起了這座可以存欄5000頭野豬的養殖場。2005年正月初八,林伯儂花15萬元從浙江買回50頭種豬,當這一群野豬浩浩蕩蕩開進豬場的時候,在場的人幾乎都想著同一個問題:這一群野性十足的家伙,會聽你林伯儂的話嗎?
蘆星宏:“當時把豬趕回來的時候,也沒想到賺錢,就想這個豬怎么來飼養它,誰敢來喂這個豬,它不能把人咬了吧,當時就這么想,把人咬了怎么辦。”
職工 楊清河:“就是咬死的,咬仗咬死的。”
林伯農:“豬跳到其他圈時,其他豬都咬它,就把豬咬死了。”
一頭種豬3500元,林伯儂干了七天就損兵折將,白扔了整整7000元!他覺的問題出在圈墻上。 本來,當初建廠時,林伯儂對野豬的野性就有充分的考慮,特意建了1米高的圈墻,比家豬圈要高出二三十厘米,然而,這點高度對于野豬來說實在是小菜一碟, 喂料時野豬過來過去爭著吃,每次喂料,飼養員都被折騰的狼狽不堪。
林伯農:“順著走廊,三四個人拿著竹竿看著不讓它跳圈,這邊喂豬的人抓緊時間喂豬,這樣看著也不行。”
后來,林伯儂把圈墻加高到1米4,但還是低估了對手的跳高能力。沒辦法,一度時期還給豬圈罩上鐵絲網,并給懷了崽的母豬圈裝了鐵柵 欄。 其實,林伯儂這樣做有兩個目的,一個是避免野豬跳圈打架,更重要的一個是,他希望野豬像家豬一樣一輩子守在圈里,少活動而快長肉。這樣馴養了一段時間以 后,野豬們果然安分了許多,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有個人提出了反對意見。這個人不是別人,而是他特意請來的幫手李乃亭。
李乃亭原來是煙臺市牟平區獸醫站的站長,是當地有名的養豬專家,2005年退居二線。林伯儂知道后,馬上三請諸葛亮,把李乃亭請來當了經理。
李乃亭認為,一味地讓野豬待在圈里不跑動會降低野豬的瘦肉率,影響野豬肉的品質。林伯儂接受了這個建議,參照國內大型野豬廠的成功經驗,決定讓野豬 前7個月在卷內快速育肥,后兩個月集中放養。
林伯農:“為了使肉質好,我們在后期實行放養,放養育肥。”
3月11日上午,林伯儂的豬場傳來好消息,有四頭母豬在前一天晚上幾乎同時生下了豬寶寶,豬場增添了47個新成員。像家豬一樣,剛出生的野豬也要經過一個叫打牙的程序。
產仔床是正規家豬養殖廠常用的工具,林伯儂把它略為改動用到了野豬身上。 小豬仔一生下來就表現出十足的野性,產仔床給它們留足了活動空間,同時限制了母豬的活動范圍,這樣分而治之,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母豬壓傷小豬事件的發生。
林伯農:“利用產仔欄產仔,這種方法完全是按照家豬的養殖模式來操作的,好處就是它產仔的時候,人工可以護理,第二是壓不壞小豬,第三是產仔欄里面有保溫箱,小豬成活率相當高,生長速度也比較快。”
野豬用上家豬的床以后,小豬仔的成活率由8-11頭提高到了9-13頭。盡管產仔床造價較高,林伯儂覺得還是相當合算。
防疫是養野豬的重要環節,然而因為給野豬打針的難度太大,最初雇用的兩名工人都先后辭職不干了。后來,林伯儂集思廣益,像做產仔床一樣作了一個專門用的籠子才制服了野豬。現在,打針成了豬場最輕松的活。
林伯農:“把它四條腿吊起來,把它固定住,再給它打防疫,現在看來這個效果非常好。”
在育肥、繁殖和防疫等各個關鍵環節上,林伯儂在與野豬的對決中取得了節節勝利。不到一年的工夫,林伯儂的野豬增加到了1200頭,一大批育肥豬到了出欄階段。
2006年春節前的一天,林伯儂帶著第一批野豬肉前往煙臺市的農貿市場,以每公斤32元的價格在普通豬肉攤上賣起了野豬肉。然而,林伯農此時方知,養野豬難,賣野豬肉原來更難!
林伯農:“野豬肉和家豬肉擺在那里以后,基本看不出兩樣來,誰知你這是不是野豬肉。”
蘆紅星:“磨破嘴皮跟顧客講,他們不理解,第一,這肉敢吃嗎,誰還敢吃野豬肉。”
接連10幾天,平均一天連10斤肉都賣不出去。林伯儂堅持了一個月,最終不得不撤離農貿市場。
林伯農:“我們定位比普通的家豬肉差不多有兩倍的價格,農貿市場里邊采購的人消費能力還有局限性,那么這個豬怎么處理,要是按照家豬的銷售方式去銷售,那這豬賠得就太大了。”
前面是無法突破的市場,后面是高墻內急待出欄的數百頭野豬,林伯儂在煩躁中度過了2006年的春節。那么,究竟怎樣才能讓人接受野豬肉呢,經過反復分析,林伯儂大膽決定,與其在普通豬肉市場上受冷落,不如自己開一個專賣店招攬顧客。
顧客:“這些肉 排骨 我都吃過了。”
顧客:“筋斗 吃起來稍微筋斗一些 口感很好。”
顧客買肉時習慣挑三揀四,針對這種情況,林伯儂把野豬肉分割開來,在平均價不變的前提下按部位分別定價。這種做法很快得到了顧客的認可。
林伯農:“春節期間,好多單位都作為禮品來發放,有的單位要買幾百箱。”
林伯儂的野豬肉慢慢有了些名氣,逐漸打進了飯店酒樓。2006年10月,煙臺新開了一家大型超市。通過接洽驗證,林伯儂的野豬肉進 了它們的賣場。2006年,林伯儂全年銷售了1200多頭,2007年春節期間又突擊宰殺了300多頭,除去一切成本,林伯儂每賣一頭野豬凈賺800—— 1000元。
眼下,林伯儂面臨調整養殖計劃的難題。節目開始時講到的那件事,讓林伯儂跟著市場走的那根弦,繃得更緊了一些。
注:CCTV-7《致富經》欄目播出時間: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財富無處不在,行動成就夢想!《致富經》欄目敬請您的關注!
null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