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記者:“這個鴨子會飛嗎?”
游客:“會的。試一下, 給你看一下好嗎?我們再抓 ,你看啊!”
記者:“鴨子好抓嗎? 好抓,好玩。”
其實這些游客不知道,這些鴨子的翅膀早就動過手腳了,否則他們一只鴨子也逮不到。因為這群鴨子可不是一般的家鴨,學名叫做美國綠頭野鴨。成年的種鴨從高往低能飛到一公里外的河對岸。
王仁先從小就是個不安于在大山里生活的人。自從嫁給同村青年李承芳之后,日子過的一天比一天好,雖然李承方不太識字,但有一手養鴨技術,遠近聞名。盡管每天慕名來買鴨苗的人很多,可是2002年8月的一天,一個人的到來,還是讓王仁先虛驚了一場。
王仁先:“那天在山上干活,聽村民說在山下有政府的人找我們。政府的人找我們干什么?我們沒做壞事啊?”
沒招過政府,沒求過政府,政府找咱老百姓做啥呢?王仁先帶著疑問嚇的踉踉蹌蹌下了山,第一眼見到的就是這個人,他叫白啟富。
當時麻江縣畜牧局從貴州省黔東南州引來150只美國綠頭野鴨,要搞試點。因為數量少,所以縣里只選擇了一家養殖戶。試點成功與否在此一舉。
王仁先:“我就心里想試一試,因為我這個東西,可以說當時在我們麻江來說,是一個新的事物,大家都沒接觸過,我說如果我能夠接觸到的話,能搞好的話,我肯定能發展,當時我心里是想的。”
反正家里有個養殖能手,技術上肯定不是問題。抱著簡單的想法,2002年8月,王仁先把150只美國綠頭野鴨帶回了家,可是2個月過后,家里就開始雞犬不寧。
原來長到3、4個月的鴨子就可以飛了,結果飛走了10只不說,鴨子還把鄰居家種的菜給吃了,惹來鄰居滿腹牢騷。一氣之下,王仁先剪了鴨子的翅膀,還 專門圈出來一畝田地專門飼養鴨子。本以為這下萬事大吉了,結果一波不平,一波又起。這禍根就是這一畝田地。
記者:“第一次麻煩也是因為這塊地。”
王仁先:“那個田是一畝左右,還有上面這塊地可能有六七分吧。我們家剛剛養鴨子的時候,就放在后面這一塊地放鴨子。”
王仁先:“根本沒想到我想到是自己家的,應該沒有問題的。 我們不懂法嘛,不知道嗎,他嚇唬我們,我們就怕了。”
一不懂政策,二不懂法的王仁先蒙了,自己剛投了錢建的鴨圈,難道要拆了不成。這時,他想起了來過她家的麻江縣畜牧局副局長白啟富。
原麻江縣畜牧局副局長 白啟富:“她第一次找我的時候,就說人家不準我在那里干,怎么辦?”
白局長的話象給王仁先打了一針強心劑一樣。一個農家女子,從來沒想到過,非親非顧的一個政府官員能這樣義氣的幫助自己。在白局長的協調和說 明下,王仁先的鴨圈保住了。吃了定心丸的夫妻倆私下商量一定要把鴨子養好,對得起白局長。大家都以為事情就這樣過去了,可是他們想的太簡單了。
隨著交往越來越多,白啟富和王仁先夫婦成了朋友,在不知不覺中,私下里雙方開始以兄弟、兄妹相稱。王仁先更是養鴨心切,鴨子一有個大病小情,王仁先就直接來到畜牧局找白局長。一來二去,閑話開始漫天飛。
王仁先:“有一天我經過畜牧局辦公室,聽有人在背后說:那個就是白—直接幫扶的定點戶。”
白啟富一心想著野鴨的試點,沒有理會這些閑話。相反王仁先夫婦兩的心里明顯起了變化。
王仁先丈夫 李承芳:“不去找白局長了,給局長填麻煩了。”
王仁先:“不想讓人認為我們攀高枝了。”
朋友:“味道很鮮,因為這個野鴨,它沒有一般鴨子的腥味,它不用除腥的嗎,鴨子的腥味是很濃的,野鴨沒有鴨子的腥味,味道很鮮,所以大家吃了一次,第二次還想來吃。”
第二天王仁先裝上50多只鴨子,直奔凱里市的農貿市場。她把每只鴨子定價15元,高于家鴨3元錢。本以為全場就這獨一份野鴨,高出 3元錢也無可厚非,可是無論王仁先把自家的鴨子說的是如何天花爛綴,就是沒人買。其實這時大家只有一個疑問,這鴨子看起來比市場上賣的鴨子整整小一圈,怎 么一只還高出3元錢呢?
王仁先:“這是美國綠頭野鴨,與家鴨小。脖子短,腳偏后。”
王仁先:“這鴨子當時有3000多只鴨子,一天要600斤糧食喂它。一天要600斤600斤幾百塊錢。沒有那么多錢投資。”
天災人禍把夫妻倆逼得無路可走了,只得把3000只鴨子全部處理掉,一起去外地打工賺錢。這時一個消息傳來。在那年的麻江縣畜牧局換屆選舉中白啟富被調走了。
王仁先:“現在他去農機局去上班了,跟他的專業根本不對口。”
其實這只是一個正常的人事變動,盡管白—對野鴨試點工作還有些不舍,但是這個變動,卻在王仁先這個普通的農家婦女心中起了變化。他覺得一定是那些閑話連累了白啟富局長。這一切都是因為家里養野鴨惹的禍。
記者:“在你心里這件事是有負擔的?”
王仁先:“對。我覺得都是我家的事情他才貶到那里去的。我覺得是這樣子的。”
盡管有著丈夫的信任,但是王人先還是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一夜之間,她象換了個人一樣。她決定放棄出外打工的念頭,把野鴨這個項目堅持下去。 一個星期后,她在養殖場外掛上下司野鴨的招牌,一邊在河邊放鴨子,一邊開餐館。如果有過路的人想吃野味就當場宰鴨子,一只30元,現做現賣了。結果火爆的 場面把人看驚了。
朋友 騰飛:“我給你講,舉一個具體的實例,她2004年這個時候,她這個地方,可以一個月賣3000只野鴨,也就是說一只野鴨賺10塊錢的話,一個月有3萬塊錢的收入,純收入。”
眼看著最初的茅草屋無法容納高峰時的客人,王仁先果斷的決定開辟農家樂,把餐桌延伸到河里,這就是當年王仁先家的農家樂最初的形式。隨著客源的增多,王仁先的野鴨店出現了潛在的危機,直到2003年10月的一天突然爆發了。
情急之下, 已經許久不敢跟政府人員打交道的王仁先再次撥通了畜牧局的電話。沒想到接電話的正好是一個女人,王仁先戒備的心里一下舒緩了。
王仁先:“女同志好溝通,沒人說閑話。”
接電話的就是這個叫范文穗的人,是畜牧局副局長,現在主抓野鴨項目。在短短三天內,她幫助王仁先從—鄉鎮緊急調來6000只野鴨, 一下緩解了野鴨店里的貨源短缺問題。2004年初,她開始主動聯系當地30家農戶養殖美國綠頭野鴨,自己提供鴨苗和技術,4個月后按10元一公斤的保護價 收回。
王仁先丈夫 李承芳:“想說很謝謝白局,一直在,不停在支持我們兩個的事情。沒有白局,沒有范局他們,沒有我們今天,我們還在家里面種田,我們沒有給我們指條路給我們走,我們還在家里,還出去打工也說不清楚。”
原麻江縣畜牧局副局長 白啟富:“我希望她能夠,能夠發展的越來越好,這是我最大的愿望。因為,他們的野鴨始終是在我一生工作當中,辦了一個最大的亮點。”
本文由中央電視臺七套《致富經》欄目提供,詳細內容請登陸央視國際網站CCTV-7《致富經》欄目查詢!
注:CCTV-7《致富經》欄目播出時間: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財富無處不在,行動成就夢想!《致富經》欄目敬請您的關注!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