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2004年10月,黑龍江省蘭河鄉紅堡村突然傳出一個令人氣憤的消息,他們村生產的豬肉在市場上被人假冒了,村委會急忙應對,在蘭西縣城開一家豬肉專賣店以示正宗。
紅堡村村支部書記 喬云國:“這個專賣店都是自己家的人,都是自己家,一切都是我們自己的,店面是我們自己設計,店費是我們自己付出,銷售員是我們自己家的人。”
紅堡村村支部書記 喬云國:“最初是委托銷售商去給代銷,時間一長,這個經銷商就把我們這個豬肉,用別的豬肉以次充好就給代替了。”
2003年,我國的豬肉價格普遍低靡,紅堡村農戶養殖的豬卻以每公斤高于普通豬肉2元的價格在市場銷售,它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品種,為什么他們生產的豬肉會遭到假冒呢?其實,早在30年前當地就在喂養這個品種了。
于秀云是紅堡村的村民,在30年前,她就開始喂養一種叫東北民豬的地方豬種。
不只是于秀云,村里很多人在很多年前也都見過這種古老的東北民豬。
紅堡村村民 王德全:“人家的腰條和那個臀部長的都非常好看,就是那個肉也非常的細嫩。”
在蘭西縣種豬廠,我們看到了這里僅存的300多頭,村民們描述的東北民豬。東北民豬是起源于東北三省一個古老的地方豬種,是我國華 北型地方豬種的主要代表,就是在零下二十多度也能產下二三十頭豬崽。東北民豬吃起來很香,但肥膘兒厚,生長周期要長達一年多,當國外瘦肉型的豬進入我國 時,它逐漸被人遺忘。
于秀云已有10多年沒有喂養這種豬了。然而到了2002年,紅堡村的村支書喬云國卻要用村里180萬元的村級積累資金讓農戶養殖東北民豬。在那幾年,豬市低靡,養豬戶并不掙錢,許多農戶都有賠錢的經歷。
姜衛兵的妻子 唐艷紅:“我們那書記來了,那你養吧,還幫助你,然后豬還賒給你,那我也不想養了,我尋思都賠這樣,還養啥都賠成這樣了。”
當村支書提出養東北民豬時,很多人并不積極。好不容易說動了村上的姜衛兵,他媳婦唐艷紅卻因為養豬總賠本堅決不同意。
早幾年姜衛兵因為養豬摸不準市場行情,抓回的小豬崽死了好幾岔,把媳婦的嫁妝錢都賠光了,這次姜衛兵還要堅持養民豬,他的媳婦氣得跑回娘家再也不回來了。
村支書向姜衛兵推廣的是東北民豬的新品種,它是以古老的東北民豬為母本,與長白大白杜洛克為父本培育的二元三元雜交商品豬。豬在外 觀上也從純黑色變成了半白或純白色。這種豬繼承了東北民豬的優點,又縮短了出欄時間,還能多長瘦肉呢。其實,東北民豬在中國也是一個非常出名的地方豬種。
村支書 喬云國:“這個豬的品種在世界地方豬種排行第四,在中國排行第一,在沒有人發現的時候,它始終沉埋在地下,當你發現之后,把它發揮出來了,發揮它的效益了,它就變成一塊金子了。”
姜衛兵的妻子 唐艷紅:“哎呀,出欄的時候,賣豬的時候,給我樂的,我說那會兒還不想養呢,你說你瞅這工夫,我說賣錢的時候,心里挺高興的。”
村民 任玉生:“那會還直干仗呢,這回人家過的騰騰火火的。”
看到姜衛兵養的民豬每個能純賺250元,再加上村里的優惠政策和民豬的優良特性,村里百分之七十的農戶都紛紛養起了東北民豬。然而當時豬肉市場的行情并不好,村民們養的豬能賣得出去嗎?
東北人喜歡吃豬肉燉粉條,而東北民豬肉燉出來特別香,它成了這道名菜最優良的原料,因為和這道菜產生了濃厚的聯系,每年,紅堡村的民豬占據了蘭西縣豬肉市場近三分之一的份額。
顧 客 呂哲:“你要是喂添加劑的,100多斤殺了那豬,炒菜的時候它那鍋里根本沒有油,但是這個豬肉你炒菜的時候下來的很多的油,大油,很肥,那很肥吃到嘴里它不膩,它很香。”
顧客 王爽:“這個東北民豬肉吃起來特別好,口感好。”
2004年10月,紅堡村在蘭西縣、綏化,哈爾賓3個城市開了12家專賣店,東北民豬的品牌有了保障。
專賣店顧客:“吃著放心。”
銷售員:“看準就買,從不還價。”
收購商 焦軍:“李掌柜他們還能糊弄你呀?”
于秀云:“不是糊弄,是我不愿意賣。”
記 者:“你不愁賣呀?”
收購商 焦軍:“她好像是不愿意太賣似的,實際這價格,也就是說,我們收豬這價格,照別的價格都高一毛到兩毛。”
記者:“現在收的多少錢一斤?”
焦軍:“3.8元。”
于秀云:“咱們還是留個大的吧。”
于秀云的丈夫 王德和:“留個大的,不能全賣掉。”
于秀云的九頭豬賣了7750元錢,這是她養豬以來,賣的最多的一次,但她還是有點后悔,因為她從在東北民豬專賣店上班的親戚那打聽到,東北民豬還會再漲價。
編導:胡丹 丁堯 攝像:孫桂卿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