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干凈,很清的,要是你不信,我打給你看,跟礦泉水一模一樣的,這個水能直接喝的,這么清你看,哪有說不好的,這個水挺好的。 但是當時,養殖戶是有理無處說,很快香港市場就拒絕了七都鎮的太湖蟹。 吳江市七都鎮農技推廣服務中心水產工程師 施夏欣:“造成我們出口不暢,香港那邊的人聽到這個以后,就不進貨了。 失去香港市場給七都鎮的養殖戶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奚興根就是其中的一個受害者。 奚興根:“一斤掉了幾十元錢,我們本來賣100多元一斤,后來只賣五、六十元一斤。這個四兩以上的大閘蟹。 這場突如其來的抗生素風波,使七都鎮的太湖蟹在香港市場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這些太湖邊的螃蟹養殖戶們也從中悟出了一些道理。 孫進福:“這個時候我就想到了品牌很要緊,沒有品牌,我們養螃蟹的賺一半,另一半給別人賺了。 吃了虧的養殖戶也開始熟悉并運用市場規則,幾個大的養殖戶都申請注冊了自己的商標品牌,而且把商標用激光打在螃蟹的背上,還給螃蟹的鉗子帶上一次性的防偽戒指,這樣別人的螃蟹就無法冒充他們的螃蟹。 孫興良:“現在供應香港主要是兩個辦法來防偽,現在冒牌的特別多,都是亂七八糟的,主要是以蟹扣和打激光為主。 有了自己的商標和完善的防偽措施,每天早晨孫興良和他的員工都要挑選剛撈上來的四兩以上的太湖蟹,打包裝運,再經過一小時的車程運到上海機場,當天就可以出現在香港市民的餐桌上。 記者:“供應香港市場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嗎”? 孫興良:“要求一個是十只腳要完整,第二個是背上要青色,現在不是說全部要白肚,太湖蟹的特點是有一點黃色,香港市民也知道””。 為了讓香港人更熟悉太湖蟹,2004年,七都鎮主動邀請香港衛生署的官員、記者和市民來七都,實地考察太湖蟹的生長環境和養殖過程,挑剔的香港客人考察了好幾個養殖戶的基地,而且是現撈螃蟹現煮熟吃,結果讓他們吃驚不小。 孫興良:“當場煮了以后,他當場吃,他吃了三個,他說,這個螃蟹會有問題?肯定不會有問題。” 中共吳江市委員會副書記 范建坤:“到太湖里邊轉,轉了以后,他絕對不相信,這水肯定有污染,他到湖里一看,水底下都看得到,我說你可以化驗,他有設備,他當場化驗,水拿起來一看,他說不得了,這個水好于二類水質”。 香港人的到訪,給了七都的養殖戶更大的信心,七都的太湖蟹在香港市場上順風順水。2005年9月,當地政府干脆到香港當地去召開推介會,孫興良等養殖大戶也一起去了,結果他們剛到香港,迎接他們的卻是當頭一棒。 孫興良:“我們馬上就看到一篇報道,說砷超標,螃蟹的來源是太湖的。 砷就是俗稱的砒霜,2001年的時候,媒體還只是說太湖蟹用了抗生素,這次報道則說在香港的太湖蟹檢測出了砒霜,孫興良馬上就去找香港的政府部門,并撂下了一句話。 孫興良:“食物環境衛生署馬上做報告,做出來有,無話可說,我們卷鋪蓋回家,沒有的話,你給我一個交代”。 奚興根:“我們市里找他們媒體,你怎么知道我們太湖蟹有超標呢?我們太湖蟹沒有進入香港,為什么你們知道”? 因為七都鎮的太湖蟹要等9月18日開完推介會后,才正式供應香港市場,在這之前就有報道太湖蟹砒霜超標,這顯然不合情理。第二天,檢測結果就出來了。 奚興根:“第二天,這些報紙全部登過了,太湖蟹沒有超標,報紙上澄清了,說搞錯了。 砒霜超標事件平息后,在香港的螃蟹市場上,太湖蟹更加得到了消費者的信任。 奚興根:“后來我們太湖蟹進了香港,商檢部門,香港衛生署都檢驗,都是合格的。沒有超標,沒有污染。 這兩次風波反而成了好事,七都鎮的太湖蟹在香港的銷售渠道更加暢通,加上國內市場,全鎮2.5萬畝太湖蟹養殖面積,每畝效益達到1600多元,養殖戶2005年的人均收入達到13000元。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