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梁健毅:“就是專門養這個甲魚,他第一年賺了差不多有90萬了,所以他提醒我從事農業這方面也是大有奔頭。”
2001年,這位客戶從銀行貸了200萬投資養甲魚,第二年就賺了90萬,賺了錢后他連本帶利將欠款還給銀行。這件事情觸動了梁健毅,他想到自己才剛剛30出頭,在銀行十幾年的工作經驗,如果自己去當農民應該不比別人差,于是他放棄銀行的工作下海搞養殖。可他沒想到,自己這樣的做法竟然遭到周邊不少農民的質疑。
養殖戶:“也是一個銀行的干部,不好好當下去出去做農民,對他抱著懷疑的眼光。”
梁健毅:“一個是當時養鰻魚,一個養雜魚,一個養蝦,還有一個養鱸魚。”
在當時,這四個品種養殖的利潤空間相對較大,即使這樣也不能四個品種都養,梁健毅左思右想后,出于對數字的敏感,他最終選擇了對蝦。
梁健毅:“當時養這種蝦的這個利潤,大概是4:1,等于說投入了1元錢的成本,等于是賺4元錢。養雜魚一樣,也是4:1,但是雜魚它的時間長,蝦的時間短。”
對蝦的養殖周期只有三個月時間,比其他三個品種都短。梁健毅決定把70畝水塘全部都養上南美白對蝦。可剛開始,梁健毅對南美白對蝦養殖一竅不通,只能邊摸索邊養殖。
南美白對蝦又稱白肢峽,是目前世界上三大養殖對蝦中單產最高的蝦種,南美白對蝦對鹽度適應范圍比較廣,在0.5-40‰之間,最適生長水溫22-32℃。隨著梁健毅逐漸掌握養殖技術,2001年6月份,他的第一批對蝦就這樣順利養殖成功。
梁健毅:“當時這個新品種推出來的時候,這個市場,這個價格比較高,賣60幾塊錢。”
梁健毅的第一批對蝦直接拉到中山市的光明市場去賣,當時的淡水南美白對蝦在國內只有短短幾年的養殖歷史,算得上是一個新品種,梁健毅沒想到對蝦賣的很快,并且賣出一公斤60元的高價。就這樣,梁健毅第一年迷迷糊糊地賺到了50多萬元。盡管迷糊賺了錢,但是,當時的消費市場到底有多大他也不知道。
梁健毅給當時的廣東消費市場算了一筆賬,當時中山市有10多萬畝面積養殖對蝦,一畝的產量是500公斤對蝦,那一年就只有5萬噸的對蝦,而這個數字根本不夠滿足廣東省市場的消費。2002年2月份,他看到自己的南美白對蝦供不應求,就開始在原有的面積上擴大到200畝。可是就在蝦苗投放兩個月后,眼看就快要收獲了,如果按正常的價格這一批對蝦可以賣十幾萬元,可沒想到著一切成了泡影。
梁健毅:“4月份左右,那個時候我出差回來,幾天沒有去看了,那天回來就看到這個水底下有蝦在游,我抓起來一看。大概是100來條發現了這個蝦有一個紅色的,這個蝦,肌肉,后來發現這個蝦就是紅色的,我奇怪,我養了這么久都沒發現。”
剛開始梁健毅不以為然,以為是水體缺氧,就讓工人把氧氣供足。可到了第二天,工人周潤好發現事情比想象中的更嚴重了。
梁健毅趕到現場一看,也嚇了一大跳,他趕緊讓工人把死對蝦撈上岸即使處理掉。
工人 周潤好:“我們就把死對蝦一堆一堆拿去埋了。”
梁健毅:“第三,第四天,大量的死亡,在短短的幾天內死亡了80%。”
眼看就到收獲的季節,可80%的對蝦卻在短短的三四天時間里相繼死亡,工人天天忙著打撈這些死對蝦,梁健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梁健毅把死蝦送到中山市海洋與漁業局做化驗,化驗的結果讓他大吃一驚。
梁健毅:“它是白斑綜合癥,后來我查書,白斑綜合癥它的醫治能力只有10%,它的死亡的速度很快,大概在三到五天之間全部完蛋。”
梁健毅:“都準備要開塘了,再過一個多月就可以賣了,那個時候的價格大概10多元左右,基本上損失了10來萬。”
正當梁健毅準備大干一場時,他發現養殖對蝦并不是他想象中那么簡單的事,兩個月來的辛苦換來了一堆死蝦,這件事情對梁健毅打擊很大。他找賣苗場說理,可對方卻說蝦苗本身的攜帶病毒概率高達10%,因為梁健毅自己沒有預防好所以病毒才會擴散,這讓梁健毅有苦能言。
梁健毅:“那個時候周邊都沒有儀器,還有拿到廣州去測試,就是測試費都超過1000多塊錢一次。”
因為去廣州測試費用高并且麻煩,所以梁健毅很少給自己的對蝦做定期檢測,才導致這一次的大面積死亡。同時梁健毅也了解到,其他農戶也有這方面的遭遇。
這時,梁健毅了解到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買一套病毒檢測儀器,定期給蝦苗做檢測,一旦發現病毒即使處理,才不會釀成大禍,于是梁健毅投資30多萬元買了臺檢測儀器。
技術員 周犁:“這一套機器全部病毒都可以,這三種病毒都可以一起檢測出來,是白斑綜合癥,還有“掏拉”,還有那些,就是皮下組織壞死那些。”
正是因為這次死蝦事件,梁健毅發現蝦苗市場的商機,他想到:如果自己能開發出無病毒或少病毒的蝦苗將會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梁健毅:“因為蝦苗關鍵是養蝦的第一步,連這個第一步都處理不好影響以后的生長,好像這個人一樣。”
梁健毅:“從他們購進一二三代的幼體過來,他們孵化,孵化以后放在我們這里培育。”
梁健毅要投資合作,李秀文也覺得是好事,于是倆人開始在湛江投資搞遠親繁殖的新型蝦苗。
梁健毅:“我們從資料上看到這個好的苗,就是這個代數不能近親,就是不能超過五代以內。”
湛江合伙人 李秀文:“沒改進那個優良品種,近親的她就養的長的不快。”
示范戶 冼志山:“當時我第一批在外面買的時候,十幾天就生病了,當時他說給我苗的時候,當時不想要的。”
梁健毅:“他們認為世界上沒有這么好的東西掉下來吧,他們還是這樣想。”
梁健毅從一個對蝦養殖戶又變成買蝦苗的老板,這讓周邊的養殖戶一下子沒反應過來,同時因為是新品種,即使是免費的,很多養殖戶都不敢貿然試養。于是梁健毅決定等自己的對蝦養殖成功后再向其他農戶推廣。經過兩個多月的養殖,梁健毅的新品種終于出塘了。
因為這種新型的蝦苗,生長速度快,成活率高。除了飼料加上電費、租塘費、人工費用,一斤蝦的成本最少節約1元錢。看著梁健毅的對蝦早早就收塘,當初幾個不愿意試養的養殖戶也開始主動找他要蝦苗。
示范戶 冼志山:“后來我就要了,養了26天,每一天都不同的,生長速度比較快。”
對蝦養殖戶 黃永康:“現在這個比較純一點。成活率,70%,80%左右”
記者:“原來的成活率怎么樣?”
對蝦養殖戶 黃永康:“原來只有40%。”
這種新型的蝦苗攜帶病毒少,成活率高達80%,同時一斤對蝦能節約1元錢,也就是一畝地能平均多賺1000元,看到豐厚的經濟效益越來越多的人來找梁健毅買蝦苗,有的甚至從番禺趕過來買苗。
記者:“這么遠來買蝦苗,為什么?”
番禺養殖戶:“因為我們就是覺得這里的蝦苗好一點,我們希望縮短養殖時間。”
對蝦養殖戶 岑鐘興:“整個戶沙村的人都是80%在這里買。”
短短的五個月時間梁健毅的蝦苗就賣出了6000萬尾,現在他經常利用那臺檢測儀器免費給養殖戶做定期檢測,從而吸引更多的人來買苗。
梁健毅:“他們養的好,等于是我好嗎,正如我的格言說得好,只有你才有我,他好我好,他們成功,我們成功。”
除了賣蝦苗,他現在最忙碌的事情就是每隔三、四天就要賣一塘對蝦,靠著蝦苗和對蝦,他在當地漸漸有了名氣,吸引了不少收購商主動到他養殖塘收購對蝦。
收購商:“我,我南海的。”
記者:“那這個蝦今天賣到哪里去?”
收購商:“今天準備拖到湖南去。”
記者:“那么遠?”
收購商:“我天天都拖到湖南去的。”
記者:“量有多大?”
看著經常來來往往的收購商,當初懷疑梁健毅下海的農民現在也開始肯定他的能力。在他們眼里梁健毅不再是個文弱的銀行干部,而是敢想敢做的養殖戶。現在,他靠著對蝦和蝦苗他每年的收入超過200多萬元,這也堅定了梁健毅要繼續養殖對蝦和培育蝦苗的決心。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