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金州區海岸線長161公里,灘涂面積5萬畝,上世紀八十年代,因為國內市場對海蝦的需求量大,價格高,這里的農民便開始養蝦,并且獲得了不錯的回報。
村民 王德財:“頭一年收入將近不到40萬。”
水產站長 鞏錫濱:“當時的時候擱在冷庫加工,當時收蝦的時候車都排隊。”
村民王德財:“哎呀,那年賠了大概是,三十多萬吧。”
水產站長 鞏錫濱:“賠太大,根本就是投多少賠多少,根本你很多的池全荒廢了,都扔掉了,都不干了。當時的心情,說白了,苗放進去以后,干脆坐在灘壩上,都坐著哭。”
到了2000年,金州區農民了解到山東開始搞起了海參的人工養殖,并且效益也不錯,看著當地許多廢棄的蝦池,有些農民就想把蝦池利用起來,進行海參的人工養殖。大山村的村民便組織起來到山東學習了海參養殖技術,準備帶回來試養。
但是,海參的人工養殖并不像他們想象得那么簡單,因為海參對養殖環境要求高,如果蝦池底部淤泥過多,就容易滋生病菌,當地的蝦池底部并不利于海參生長,大山村的王力云那年在蝦池里試養的海參就沒有成功。
要改善海參的養殖環境,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投放石塊把淤泥蓋住,可這樣做的造價太高,農民根本承受不起。王立云就在這時候想到了一個土辦法,并且在自己的蝦池里實驗起來。
王力云:“想一想用編織布,編織布它透水呢,鋪在水面上以后用時候可以壓下去,海參呢,比較愿意附著在上面。”
王力云利用纖維袋透水耐磨的特點,把廢舊纖維袋鋪在水面上,然后用石頭壓到蝦池底部,把淤泥阻擋在纖維袋下面,減少淤泥對海參生長 的影響。他在100畝改造后的蝦池里投放了少量海參苗,經過一年的實驗,他的海參不但成活了,還收入了30多萬元,而且用這種方法改造蝦池,每畝成本還不 到一元錢。大家看到他的成功,也開始效仿起了他的做法。
因為看到了海參的高額利潤,從未搞過養殖的馬恭偉,從2003年開始在這里投了資,養了100畝海參。
海參不但生長周期長,而且有夏眠的習性,海參夏眠時,會潛伏在礁石縫或泥沙里,所以海參在夏季很難捕撈。在記者采訪的時候,正趕上馬恭偉和隔壁蝦圈的張文華趁海參夏眠,請潛水員到圈底察看海參的生長情況。
養殖戶 張文華:“這個海參撿出來,頭把下去能有5分鐘吧,海參蟄了,能抓這么多也挺好,看質量一點問題也沒有。”
養殖戶 馬恭偉:“這個海參到秋天能賣個好價格,它能在3.5兩到4兩。”
在夏季這段只有支出沒有收入的日子里,剛來這里養了一年海參卻沒有收入的馬恭偉有些坐不住了,他通過翻閱資料了解到基圍蝦的養殖周 期正好與海參的夏眠期相吻合,養蝦可以填補夏季少有海參賣的空白,就在自己的蝦池里投上了蝦苗,可沒想到,等他收蝦的時候卻一只也沒看到。
由于沒有對參池消毒,馬恭偉頭一年養蝦失敗了。而與此同時,張文華也在參池里養上了基圍蝦。
張文華:“就是朋友從資料上查看,蝦海參可以混養,咱做個試驗。
想到當地過去養蝦失敗的經歷,他怕蝦會影響海參的生長,只投入了少量的蝦苗,也不投放餌料。讓張文華沒有想到的是,由于海參夏眠的時候棲息在蝦池的最底部,基圍蝦的養殖對海參根本造不成影響,幾個月后,張文華養在參池里的蝦竟然成了搶手貨。
養殖戶 張文華:“咱這個圈的蝦參混養,蝦不投人工餌料,它吃天然餌料,長的個頭也好,它這個個頭大,價格也好。蝦和海參混養出了一千多斤,全部出口。”
水產站長 鞏錫濱:“因為蝦是10月份基本上就清了,海參過了10月份以后,11月份才開始撿海參,春天3月份撿完海參我就投苗,五一前后投這個蝦苗,海參我就不撿了,正好它們,正好在這個季節全部岔開了。”
由于養殖密度比從前小了,也不投放餌料,和海參混養的基圍蝦比一般的蝦更大,味道更鮮美,也更受市場的歡迎。現在,金州區參蝦混養的面積達到4萬畝,除海參以外每年還收獲月125噸蝦,每到夏季,到這里來收蝦的蝦販越來越多。
蝦販 孫程利:“它就是便于運輸,各方面都成活率高,再就是味道什么都挺好的,比這個投餌料的好。”
記者:“你這個蝦收上來以后送到什么地方。”
記者:“出口到哪兒。”
蝦販 孫程利:“日本。”
本文由中央電視臺七套《致富經》欄目提供,詳細內容請登陸央視國際網站CCTV-7《致富經》欄目查詢!
注:CCTV-7《致富經》欄目播出時間: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 每周一至周五12:37—13:07。
財富無處不在,行動成就夢想!《致富經》欄目敬請您的關注!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