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央視網消息:她的性格火辣辣,她的果子紅彤彤。普通農民跟著她,年薪能達十多萬。一場驚天災難讓她傾家蕩產,一天內損失7千萬之后,員工們寧愿不要工錢,也要跟著她干。看性格火辣的重慶女人周裕珍,如何凝聚人心,贏得千萬財富。
今天咱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您在農村打工,類似幫別人養雞養鴨,種樹、摘果,您覺得一年能掙多少錢?今天我們的主人公周裕珍就很有意思,她的員工,全都是只有小學、初中文化的農民,過去窮得叮當響,到處打工都沒人要。但只要一跟著周裕珍,這些人就身價翻番,一年能拿到十多萬的年薪,工資比很多城里的白領還高。采訪時,記者還沒見到周裕珍,就先聽見了她敞亮的笑聲。
周裕珍:“哈哈哈哈,你看它不招風引蝶,單純”
周裕珍是個愛笑愛鬧的重慶女人。2018年1月13日,記者一來到她的果園,就聽見她在興奮的大叫。
周裕珍:“這里,這么漂亮啊,太漂亮了。”
據說周裕珍種了一種果子,不僅很值錢,還長得人見人愛。
周裕珍:“好美啊,它就是搖錢樹。”
周裕珍的這種果子就像一串串風鈴,掛在樹上,非常迷人。
它們紅彤彤的,隨風搖曳,有的一串就結了20多個果子,能賣上百元。
周裕珍:“厲害了特級果,30元一個”
一顆果子能賣30元,而一棵樹上少說也掛著上百顆果子,周裕珍在她的果園里種了2萬多棵這樣的樹,一年下來,輕輕松松就能收入上千萬。然而,采訪時,周裕珍卻告訴記者,最讓她得意的還不是自己賺了多少錢,而是跟著她種果子的這幫工人,作為普普通通的農民,一年的年薪就能達到十萬左右。比北京、上海的一些白領還賺得多。
連紅 員工 :“工資高,一年十多萬“
員工:七八萬一年是有的。
這些能拿到一年近十萬高薪的,并不是周裕珍的管理人員,他們就是普普通通的員工,每天負責種樹、澆水等最基本的農活。
李連姑,51歲,只有小學文化,過去到處打工都沒人要。
連紅,長期留守在家,沒有經濟來源,孩子差點輟學。
徐秀珍去年丈夫剛剛去世,她家里因病致貧,生活非常困難。
徐秀珍:老公生病沒有錢,好多錢都花在老公身上。
如今,她們的生活都發生了巨變,采訪時,記者來到了徐秀珍現在的家。
周裕珍:你住這里,好能干 ,我看下你的新房子,
遇到周裕珍后,徐秀珍不僅蓋了洋房,還靠自己的工資養活了一大家子人。
員工 徐秀珍:2013-2016,3年賺了50萬。
記者 沈子莉:你們是好多人都蓋樓了嗎?
徐秀珍、連紅和李連姑,現在不僅都蓋樓了,買了小轎車,沒事還要到全國去旅游。和他們3個人一樣,這里的大多數人,過去打工都沒人要,是十足的貧困戶。但自從來到周裕珍這兒,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蓋樓的,買車的,年入近十萬元,就連他們自己都沒想到,有一天,能掙到這么多的錢。實際上,周裕珍給大伙兒發的工資是當地同行的3倍還多,那么她為什么要發這么高的工資,作為老板,又是如何控制成本,管理企業的呢?
周裕珍今年56歲,是個火辣辣的重慶女人,她早年下海創業,90年代就有了近千萬家產。沒事跳跳舞,逛逛街,生活得非常愜意。然而2006年的一天,周裕珍卻干了一件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的事。
不懂農業的她,跑到農村去承包了一千多畝地,要種植一種大伙兒都沒見過的東西。
這種水果名叫蓮霧,又稱洋蒲桃,原產于馬來西亞和印度等地。在十二年前的2006年,市面上很難見到這種水果,但周裕珍卻對它一見鐘情。
周裕珍:太美了,跟素女一樣,不妖嬈
周裕珍聽說蓮霧是一種高效經濟作物,在臺灣很受歡迎,她就去臺灣考察。
沒想到臺灣2千多萬人口,蓮霧的種植面積已經達到8000多畝,一斤就能賣30多元,而大陸有以億為單位級的消費市場還沒有打開。
雖然不懂農業,但周裕珍想搶占商機,她一出手就要種植上千畝蓮霧,這讓大伙兒都覺得不可思議。
梁素平 妹夫:她任性,有錢燒的,種一百畝,2百畝,慢慢種,傻傻的,一種種那么多。
員工:沒見過,種出來賣給誰。
市面上蓮霧的品種很多,精心對比之后,周裕珍把自己的上千畝地全都種上了這種來自泰國的黑金剛蓮霧。這樣品質的黑金剛蓮霧,一個就能賣30元錢,而一棵樹每年的產值至少也在2000元以上。采訪時,周裕珍還專門拿了2種不同的蓮霧,讓記者比較。
周裕珍:紅一點,有棱,面上光滑就成熟了
蓮霧從里到外都全身都可以食用,切開以后,白色的果肉中間有一圈海綿體,海綿體口感干澀,不太好吃。
相比這種臺灣的黑珍珠蓮霧,泰國黑金剛蓮霧的海綿體小,口感更好,因此賣價也要高出近三分之一,一畝地就能賣3萬多元。
蓮霧吃起來清脆可口,水分多,有清肺止咳、利尿解毒的作用,加上它含糖量只有10%左右,口味清淡,很多人群都可以食用。
記者 沈子莉:怎么吃,直接咬嗎,好多水,像酥梨的味道。
采訪時,周裕珍把記者帶去了一個,要乘船才能到的地方。她說在那兒種出來的蓮霧要比市場上的價格高出一倍還多,而她的上千萬財富就是源于那里。
周裕珍:你看我好厲害哦/
這里是位于海口市東寨港的一片紅樹林保護區,紅樹林綿延著海岸線近28公里。光紅樹的品種就達二十多種,是我國目前面積最大的一片灘涂森林。
而這個地方,離周裕珍的蓮霧基地只有5分鐘的車程。
周裕珍:紅樹林沒有污染 ,是地球的肺,環境好蓮霧種出來品質好。
為了保障品質,周裕珍把她的蓮霧基地,建在了紅樹林旁邊,又出重金請最好的技術員精心培育。本以為可以靠蓮霧大賺一筆,但那時的她萬萬沒有想到,自己不僅掉入了一個大坑,而且一晚上就賠了7千多萬。
蓮霧一般3年掛果,2009年周裕珍的第一批蓮霧終于上市了,但令她沒想到的是,樹上好端端的果子,摘下來后卻就賣不出去了。
周裕珍:摘下來就壞了,有80%次果,最后一道工序出問題。
記者 沈子莉:掉了,這么容易掉。
原來,蓮霧表皮非常嬌嫩,不僅容易磕破和掉果,一顆碰上一顆,還容易連環損傷。
記者 沈子莉:指甲一刮就破了。
周裕珍:好的30元一斤,破一點就是3元,身價跌了10倍。
剛開始的時候,大伙兒摘回來的果子,幾乎都有損傷,不僅賣不上價,就連經銷商都不愿意收。
經銷商 周勝嬌:蓮霧難做,很容易破,磨損嚴重沒法賣。
蓮霧不易運輸,如果在源頭摘下來就壞了,后面的環節不堪設想,根本就賣不出去。周裕珍要求員工,不僅要帶手套,輕輕地摘,還不能留長指甲。但誰知,摘下來的果子還是壞的壞,傷的傷,有近80%的都是爛果,根本賣不出去。
記者前去采訪時,海口市連續下了一周的小雨,周裕珍的蓮霧又遭殃了。
周裕珍:地上都是掉的,下雨掉果。
下雨容易掉果,沒及時采摘容易掉果,人不小心碰到了更要掉果。周裕珍非常心疼樹上的果子,但剛開始的時候,員工們卻不以為然。
周裕珍的工人,大多都沒什么文化,因為外出打工沒人要才留守在家。過去打臨工,沒人遇到過這么麻煩的果子。
不僅摘的時候要特別仔細,還得彎下腰去,小心翼翼地放。彎腰抬頭本來就很費勁,加上過去農場是大鍋飯式管理,員工們能偷懶時就偷懶,即使周裕珍再三叮囑,也不管用。
員工:大鍋飯不好吃,工資是死的。得
80%的壞果率意味著所有的辛苦全是白費,周裕珍氣得不行。她意識到,如果員工賺不到錢,他們就不會好好干。這次,她想出了一個辦法,不僅讓工人們一下子就乖乖聽話了,自己的生意也迅速扭虧為盈。
周裕珍:定點定向,給工人最大的利益,年薪高,10萬。
周裕珍的辦法是,讓員工每人認領300棵蓮霧樹,收果時按斤提成。
好果,一斤能提成1-2塊,但如果是次果就只能提成3角錢一斤。果子的質量好壞直接決定了員工們的收入,為了多賺錢,大伙兒都擼起袖子加油地干。
周裕珍:現在你隨便去拿一個都不行。
周裕珍認為成大事者善激勵,管理企業最重要的就是對人的凝聚,她主動給60多名員工買了五險一金,設置了很多獎勵政策,還對大伙兒的生活也特別照顧。
員工:結婚生孩子補1000,上大學補1000。.
工人:都好好干,怕淘汰。
賺到錢了,大伙兒都干勁十足,蓮霧的壞果率從過去的80%降低到了只有不到10%,不僅周裕珍2013年,一年就賣出上千萬,占領了全國蓮霧近一半的市場,工人們的收入也達到年薪10萬左右。
蓋樓的,買車的,大伙兒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員工:拼命的干,還要想比別人厲害,我們賺錢要去旅游。
農戶們對生活有了更高追求,他們反應蓮霧被蟲爬過就會留下疤痕,損傷品質。為了把壞果率降得更低,2014年周裕珍又投資3000多萬,給大伙兒做了這種防蟲網,可誰知防蟲網做好還不到2個月,海南省就遭遇了我國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強的臺風。
2014年7月18日,超強臺風威馬遜登陸海南,周裕珍的基地正值風口,花3000萬剛裝上的防蟲大棚被全部擊毀,前一天還碩果累累的蓮霧樹,被吹得片草不留。
農戶:我們看到都哭了,滿地都是,那是我們的血汗錢。
阿玉:哭
那時候,周裕珍的丈夫正在重病之中,她身邊連一個能商量的人都沒有。遭遇如此滅頂之災,不僅要獨自面對,她還得照顧家人的情緒。
周裕珍:跟他說別去,自己一估計就知道損失多大。
加上剛投入做防蟲網的3千多萬,周裕珍一天之內損失近七千萬元,幾乎傾家蕩產。
周:回去吧。
周裕珍徹底絕望了,她遣散了員工,再也不想踏入那個傷心之地。吹著海風,8年的心血全都隨風而逝。
就在周裕珍已經放棄的時候,沒想到她竟然接到了員工的電話。大伙兒不僅叫她回去,還親手為她砍出了一條回農場的路。
員工:自己要回來,不要工錢也干。
周裕珍:員工令人感動,這時候老板應該怎么辦。
最困難的時候,沒想到是這幫曾經的貧困戶們,把周裕珍扶了起來。她抵押了自己所有的房產,又重新恢復生產,還寫了這樣一首歌,和大家一起共渡難關。
周裕珍:公司農戶攜手致富 ,建設家鄉。
種植蓮霧對技術的要求較高,周裕珍又開班成立了田間課堂,給大伙兒現場教學。臺風過后的第二年,基地就恢復了生產。
然而,遭受過致命一擊,周裕珍的很多樹產量都不如從前,她又想出一個辦法,不僅讓蓮霧的價格翻番,就連員工們的收入也又有了提高。
記者前去采訪時正值一月,周裕珍找到一朵蓮霧花要記者聞一聞,在她的果園里,記者看到不僅有正在開花的,有含苞待放的,有的正在結著果子,有的又半青不紅,同一個時間里,各式各樣的蓮霧都有,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其實,蓮霧掛果正常是在5月,趕上了夏季各種水果上市的高峰。周裕珍有上千畝蓮霧,體量太大。同時采摘幾百萬斤蓮霧,員工們忙不過來,有貨品積壓的風險不說,蓮霧的價格也會在這時候受到市場的沖擊。
周裕珍:現在30元,5月10元,價格可以翻倍。
蓮霧的賣價高,員工們的提成就越高。為了多賺錢,大伙兒都拼命學習種植技術。通過環割、疏花等技術手段,切斷對樹梢的養分供應,周裕珍開始對蓮霧的開花時間進行干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現在不僅實現了一年365天,每天都有花開,每天都有果摘。她還能踩準時間點,根據自己的計劃讓蓮霧錯峰上市,賣出高價。
到2017年,周裕珍的田間課堂已經開班20多次,讓上千名農戶得到了培訓,帶動周邊農戶種植蓮霧3千多畝,實現共同致富。
員工:我拼命的干,還想賺錢去北京、香港旅游。
接下來,周裕珍還將以蓮霧為依托,建設共享農莊,和村民一起打造共享經濟新體系。
農業局 梁其海:海口將打造全亞洲最大的蓮霧基地。
周裕珍常說:“成大事者善激勵。“真正值得創業者學習的,往往都是企業在由小做大的過程中,對人的凝聚和激勵。周裕珍之所以成功,就是她重視人,善待人,并且能激發起員工的主觀能動性。與其花80%的精力找人,不如先花20%的精力激勵對的人。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