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6-27 作者:佚名 來源:長春日報
夏日的田野,郁郁蔥蔥。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葦子溝街道楊家村的一片稻田里,綠油油的稻苗長勢喜人。與其他稻田不同,這片稻田用塑料布圍了一道三四十厘米高的“小圍墻”。
為什么要把稻田圍起來?“稻田里除了水稻,還有別的‘小家伙’,圍起來是怕它們跑了。”村民口中的“小家伙”是螃蟹。記者仔細觀察發現,一只只小螃蟹在稻田里揮舞著鉗子爬來爬去,十分活潑。
這些螃蟹是5月末在這片稻田里“安家”的。“將近1萬公斤螃蟹被投放到3000畝稻田里,預計9月份水稻和螃蟹一起收獲。”楊家村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他們將通過水稻栽培技術、水產養殖技術的對接與集成,提高稻田綜合經濟效益。據預計,這片稻田秋季螃蟹畝產可達20公斤左右,稻米增收7%以上。
水稻和螃蟹成了“鄰居”,這在長春市并不少見。田野里,經常會見到這一方方圍起來的稻田。除了螃蟹,鯉魚、鯽魚、泥鰍等也紛紛“入住”稻田,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利用稻田的淺水環境,輔以人為措施,既種稻又養螃蟹等水生物,達到稻米種植和漁業養殖雙增收的目的。這就是近年來長春市大力推廣的稻漁綜合種養技術。市農業農村局漁業漁政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稻漁綜合種養具有投資少、效益高、技術簡單和管理方便等優點,最大程度利用了土地資源,改變了稻田單一栽培模式,促進了生態和經濟良性循環。
從以前的水稻“一枝獨秀”,到現在的種植、養殖“雙開花”,稻漁綜合種養技術為農民帶來了豐厚收益。“這兩年我試著在稻田里養螃蟹,效益很好。不僅能多一份賣螃蟹的收入,大米的產量和品質也都提高了。”德惠市大青咀鎮農民趙春雨說,稻田里的水草、小蟲是螃蟹最好的飼料,螃蟹產生的糞便為水稻提供了優質肥料,這大幅節省了種植、養殖成本,“以前水稻畝產在700公斤左右,養了螃蟹后畝產能達到900公斤左右,‘蟹田米’的價格比普通大米高兩倍以上。”
稻漁綜合種養技術的推廣,不僅實現了水稻的綠色生產,延長了水稻產業鏈,也帶動了鄉村旅游業的發展。農安縣春江堰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了3000畝觀光稻田,除了養殖螃蟹,還在稻田邊栽植了鮮花,建起了涼亭。夏季的觀光稻田里,水清稻綠、鮮花盛開,吸引大批游客前往。
記者從長春市農業農村局漁業漁政管理處了解到,今年全市稻漁綜合種養面積達到7.5萬畝,預計整體收益可超過1億元。未來,長春市將加強典型帶動、示范引領、技術集成、政策扶持,逐步擴大推廣應用規模,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實現“一水兩用、一地雙收、穩糧增效、稻漁雙贏”。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