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2-27 作者:佚名 來源:重慶日報
重慶豐都鬼城,全國聞名,可是,你知道豐都縣的栗子貢米嗎?那可是該縣的一大農業品牌,谷子就要賣上二三元一斤。它產于距離縣城50余公里的栗子鄉,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梯田。據傳,曾經以它獨有的品質口味贏得朝廷的青睞而成為貢米。不過,真正讓它重新“火”起來還是在最近幾年,在實施大規模的農村土地整治之后,栗子貢米的產業發展如今已如火如荼。
路通產業興
精瘦的身材,古銅色的臉,雙石磙村的村民胡興發一看就是一個種莊稼的漢。說起自家那十來畝稻田,他內心有一種非常的滿足。去年他家的谷子賣了1萬多斤,收入二三萬元。他說,如果沒有運輸的便捷,他就不會有這樣好的收入。
在栗子鄉六個村,國土房管局一共投入了約8000萬元的資金,實施了6個土地整治項目,其中包括2個市級項目,土地整治資金的百分之六十都用在了生產道和田間道的修建上,所以,才有了今天全鄉道路縱橫交錯,猶如路網的格局。
實施土地整治項目,政府買單,受益卻是這些土生土長的農民,幾年過去,一條條新建的道路,讓群眾切切實實感受著生產效率的提高,生活出行的便捷。
數據顯示,近年來縣國土房管局已經在栗子鄉建設田間道25公里,生產路40公里,靠著全鄉近百公里的路網,他們已經引進專業化的農業企業,種子、技術、銷售一條龍服務,為栗子貢米走出大山,進一步擦亮品牌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不光是栗子貢米,美人蕉也是栗子鄉的一大產業。雙石磙村引進重慶渝美人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實行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從該村的8個村民組流轉了1000畝土地進行美人蕉的大面積栽培。據村支書向厚才介紹,今年四月份才開始栽種美人蕉,每畝200元的土地流轉費、200元的種植勞務費、130元除草勞務費均已發放到村民手中。按戶均四畝地計算,每戶已經有了2千元的收入,全年人均勞務收入應該在1200元以上。貧困戶人均應該在1500元以上。
美人蕉的產業的勃勃發展,將實現企業、集體、村民共贏的格局。惠及456戶、1688人,其中建卡貧困戶56戶246人。
幫扶環境變
“依托大景區、服務大旅游、實現大發展、共筑小康夢。”是仙女湖鎮金竹林村鄉村振興的藍圖,縣國土房管局全力投入傾情相助。
作為全縣深度貧困村的金竹林村有村民313戶,1099人,其中有75個建卡貧困戶。對口幫扶的縣國土房管局抽調了28名干部對貧困戶進行點對點的幫扶,不管是因病、因學、因殘或者其他原因致貧的,他們每月二三次前往幫扶對象的家中調查了解,提出切實有效的幫扶舉措。
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必須把每個貧困戶的困難了然于胸。肖志成村民,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又做過搭橋手術,本可以享受醫保特病的待遇。可是,因為文化不高,又不懂政府的政策,因病而致貧。第一書記帶上他的材料,直接到縣醫保中心申請和報銷,讓他得到了應有的醫保享受。
脫貧致富產業發展才是根本出路。金竹林村距離市級旅游度假區的藍天湖只有幾公里,同樣的海拔高度,同樣的宜人風景,吸引客流得天獨厚,可以依托大景區,服務大旅游。
這其中,縣國土房管局的領導班子沒少花心思,他們多次來到大山深處,實地考察民居形貌,并請來專業的規劃設計公司,描繪了一張金竹林村產業發展的規劃藍圖。
今年3月15日,在金竹林村便民服務中心,豐都縣委書記徐世國認真聽取了該村脫貧產業的發展規劃,對該村依托南天湖旅游度假區規劃脫貧產業的思路給予了充分肯定。
在金竹林村村委會所在地,幾萬平方米的連排小樓正進入最后的裝修施工,可曾想,這兒曾是一個停工幾年的爛尾樓盤,國土房管局千方百計通過變通引進現在的施工單位將其盤活。
規劃之中的巴渝民俗文化觀光區,約有80戶村民即將喬遷,每戶都有10余個標準間出租,當然,也是城里人避暑消夏的最好去處。
松樹梁子的美麗鄉村示范區,已經通過招商引進一家旅游企業,村民以地和房子入股,參與示范區的改造建設,屆時一排排高檔的旅游度假別墅將呈現這大山之中,村民或投勞或經營,享受旅游產業發展所帶來富裕。
此外,朱家營古民居體驗片區和生態特色種養業片區也在逐步啟動之中。
依靠對口幫扶的縣國土房管局的大力支持,依托全縣各個職能部門的傾力相助,靠著第一書記與班子成員的真抓實干,一定能贏來金竹林村的環境面貌實現了大改觀。
整治促脫貧
三建鄉是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而地處長江一級支流龍河右岸的廖家壩村1組的鄉政府所在地,前臨龍河,背靠危崖滑坡,威脅176戶795人,整體搬遷刻不容緩。
在市國土房管局的大力支持下,在縣國土房管局的努力工作下,該鄉2010年11月獲得中央財政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項目補助資金1000萬元,2012年獲市級專項補助資金1000萬元,2018年5月,爭取市級地災專項補助資金1000萬元。6月8日,三建場鎮整體搬遷開工奠基禮式正啟動。
全鄉27處地災隱患點被一一清理核查,那是縣國土房管局專業技術人員與技術支撐單位重慶川東南地質大隊的成果。地災隱患點摸清了,防治規劃和整治措施出臺了,國家的資金到位了,或治理或搬遷,一切有條不紊又緊鑼密鼓,將徹底解決三建鄉因地質災害所帶來的貧困,開啟村民新的生活空間。
相關標簽:豐都縣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