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6-20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中國農業新聞網訊(記者 孫魯威)目前,我國養豬企業普遍面臨流動資金不足的難題。非瘟防控使養豬行業整體運營虧損,尤其是大型養殖企業,為了防控疫情采取了諸多應對措施,提高了成本。但因為難以獲得金融機構支持,不少場戶靠民間借貸度日,等于是埋下了新的風險。
這個難題在浙江率先破題了。浙江銀保監局聯合省農業農村廳,在金華和衢州兩地先行啟動“活體抵押貸款”試點,分別發放了首單奶牛抵押貸款和生豬抵押貸款。其中,龍游農商銀行為該縣“大約克種豬試驗場”發放首筆生豬抵押貸款300萬元,共抵押生豬7200頭,中國人保財險配套保證保險和農業險。
“生物資產抵押盤活難”的原因一是資產評估難,由于存欄的周期波動,銀行較難對活體抵押物作出價值評估;二是風險控制難,即銀行較難對活體抵押物進行貸后查核管控。浙江探索的路徑是“銀行信貸+保險保障+政策補貼”,即“抵押物創新”結合“保證保險增信”,再借助“云監控”的科技力量,降低貸款準入門檻,提高養殖戶可貸額度。
針對活體抵押物的評估難,銀行首先根據畜牧存欄數量、生長周期、養殖戶信用狀況、還款能力等因素測算貸款額度,其次是引入浮動抵押機制,降低畜牧存欄的周期性波動對放貸額度的影響。
針對風險控制難,此次參與試點的銀行保險機構對接了浙江省畜牧主管部門的“智慧畜牧業云平臺”,銀行既能通過養殖場的存欄、出欄、防疫、無害化處理等數據了解生產經營情況,也能通過遠程視頻監控,動態掌握活體抵押資產情況。
在風險分擔的設計上,引入政策性農業保險,將生豬保險的保額從最高900元/頭提高到1200元/頭。對部分養殖戶引入保證保險,防范借款人信用風險,由保險公司對貸款逾期30天等情況先行賠付。為降低融資成本,各級財政已對生豬品種的政策性農業保險給予了90%的補貼。針對生豬品種,中央財政補貼40%,省級縣級財政補貼合計45%,農戶自負15%。按此模式測算,養豬戶的綜合融資成本明顯降低,約為5%—7%。
在這一風險緩釋機制的作用下,更多的中小養殖戶跨過了銀行的信貸門檻。前不久山西晉城統計局調查隊調查發現,中小養殖戶在非瘟防控中的虧損比大型養豬企業要低很多。四川非瘟防控后的川豬產能僅下降8%,而全國平均產能下降為20%。這也證明中小規模養豬是中國養豬業的優勢所在。浙江的這一政策設計,重點抓得準,有效保護了養豬業的中堅力量,實在讓人欣慰。
相關標簽:浙江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