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2-24 作者:佚名 來源:農民日報
隆冬時節,寒風凜冽。在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中川村,連綿十幾個山頭的云杉、油松、樟子松迎風而立。在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這樣的山頭雖然無法與東南沿海的滿山青翠相比,卻給了當地村民全新的希望。
中川村是福建省福州市和定西市東西部扶貧協作生態林項目所在地,這個兩地攜手打造的扶貧工程,被當地人稱為“福州林”。從2017年至今,福州投資了2600萬元,已經規劃建設6462畝。2019年,隨著第三期3350畝規劃建設的完成,萬畝生態林呼之欲出。
“把生態工作和扶貧工作緊密地結合起來,是福州市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重要經驗。”福州市農業局分管扶貧工作的副局長黃禮濱表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不到兩年間,“福州林”的扶貧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已經初步顯現。科學謀劃,繪一張絢麗的生態藍圖
定西位于甘肅中部,素有“甘肅咽喉,蘭州門戶”之稱,是全國水土流失嚴重區域之一,森林覆蓋率僅為12.0%。脆弱的生態環境,成為制約定西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瓶頸。
地處東南沿海,有著“有福之州”美譽的福州,生態條件優越,森林覆蓋率達57.8%,綠化程度高達88.6%。良好的生態,使福州成為投資興業的熱土,諸多經濟指標位居福建前列。
如何讓西北的定西也能和東南的福州一樣享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紅利?自從2016年底,福州和定西確定東西部扶貧協作結對關系后,秉持“特事特辦,馬上就辦”理念的福州,立足定西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緊鑼密鼓地展開了一系列科學謀劃。
2017年2月底,福州市領導帶領13位林業和水土保持方面的專家,赴定西考察,為生態林項目選點。經過多次實地考察和反復認證,一個包含多種造林模式、多個試驗小區,分一、二、三期建設的萬畝生態林建設規劃得以確定。
“在前期規劃設計時,我們尤其注重樹種的多樣性,改善林分結構,層層截留水源,減少水土流失。”參與規劃的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張國防說。同時,規劃還注重了生物多樣性建設和生態功能提升,采取針闊混交、喬灌混交的模式,讓林地凋落物變多,促進微生物繁殖及凋落物分解,讓土壤逐漸起到自肥作用。
嚴格質量,建一片高標準生態林
不久前,定西“福州林”一期項目通過市級驗收,苗木平均率、當年抽高等指標位居定西市第一,在甘肅名列前茅,其中,苗木平均保存率達99.5%。
這個高指標,在水土流失嚴重的定西山區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解決土壤貧瘠和嚴重缺水,是高保存率的關鍵所在。”張國防說。土壤缺肥,技術人員在樹坑中加入經過處理的對環境沒有污染的緩效有機肥作為基肥,緩效肥養分慢慢釋放,能滿足苗木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生長需求。同時在樹苗根部添加生根劑,加速根的生長,提高存活率。
定西一年蒸發量1600毫米,降水量400毫米,水是造林面臨的又一難題。為解決缺水難題,技術員多管齊下,一是選擇耐旱樹種,二是造林時添加保水劑,三是建設水利設施,在一期、二期項目地,都配建了高位水池或臨時水池,高溫期間保護幼苗安然度過夏天。
“遠看綠油油,近看水土流”,為解決樹種單調,水土保持效果大打折扣的問題,技術員們嚴格按照規劃,喬、灌、草結合,常綠、落葉結合,闊葉、針葉結合,創建了多樹種、多林種、多結構等8種造林模式、27個試驗小區。
精細施肥,滴灌養護,機械挖穴……“沒想到,樹還可以這樣種,這是定西造林質量最好、科技含量最高的生態林。”定西市林業局劉賦聲說。福州的創新技術和理念,給定西的植樹造林帶去了全新的啟發,為定西加快生態建設增添了信心。
注重效益,圓一個幸福的脫貧致富夢
定西市鳳翔鎮李家岔村村民李鋒,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前一直靠種地為生。家里的40畝山地,因肥力不足,只能種土豆、玉米,收成好不好,還得看天氣。他和弟弟一年忙到頭,只能維持一家5口的溫飽,收入始終上不去。
今年初,李鋒家的40畝山地被列入“福州林”二期用地,退耕返林后,獲得補貼兩萬元。隨后,他又當上了生態護林員,每年收入約有7200元。弟弟從農活中解脫出來,外出打工,又多了一份收入。他們的生活軌跡從今年起,發生了徹底的改變。
“生態林的重要功能是幫助貧困戶盡早地擺貧脫貧。”福州派駐在定西林業局的掛職干部林宇說,“在生態林工程招標條款中,我們明確中標施工單位應至少吸納25%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工程建設。”
對此,項目負責人陳濟斌有著一筆清清楚楚的賬。截至今年10月份,共有178位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造林、撫育工程建設,戶均年增收5700元;聘用10名生態林護林員,戶均增收6600元;退耕還林的貧困戶每戶平均可獲得補償款16800元;通過采購貧困戶苗木,戶均年增收1680元。
“生態林的效益不僅要算小賬,更應算大賬。”陳濟斌說。據測算,綜合森林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釋氧、凈化空氣的生態服務功能價值,“福州林”每年將產生生態效益價值1400萬元。更重要的是,隨著萬畝森林公園的建成和基層設施的不斷完善,林下經濟效益和旅游經濟益進一步凸顯,將為當地農民帶來更多可預期的后續收入。
相關標簽:福州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