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2-17 作者:佚名 來源:農民日報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來自新疆的全國人大代表、策勒縣巴西玉吉買村黨支部書記買買提·依布熱依木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接見。在回答總書記關心的農民收入問題時,他說:“我們與青島的辣椒加工企業結對子,我們維吾爾農民種辣椒,他們保護價回收,每畝收入穩定在兩三千元。”
買買提·依布熱依木的回答,反映的是青島與該地區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具體舉措。據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張江汀介紹,自2016年7月20日中央東西部扶貧協作銀川座談會以來,青島改變以往“給錢給物式幫扶”的做法,瞄準東西部攜手奔小康的目標,整合資源,主動擔當,抓住產業互聯、園區共建、就業帶動、教育和醫療互助等關鍵措施,推動扶貧協作實現由單向幫扶向雙向協作、由“輸血式”向“造血式”、由政府幫扶向多元參與的“三個轉變”,建立帶動貧困區域脫貧致富的長效機制,為助力貴州省安順市、甘肅省隴南市等協作地區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貢獻了青島力量。
產業互聯
——青島發揮資本、技術和市場優勢,對接協作地區產地的氣候、資源等特色優勢,聯手打造“留得下”的富民興村產業
“我們幫助隴南橄欖油帶到青島來推廣,效果特別好。前面一個中秋節展銷會,短短半天就定出了200多萬元的貨,預計年底在青島銷量接近1000萬元。”
“安順、隴南發揮產地優勢,青島發揮市場優勢,推動隴貨、安貨入青。單是安順茶葉一項,去年就在青島賣了6000多萬元。”
……
采訪期間,類似的東西部產業互聯事例不勝枚舉。在青島市委副書記牛俊憲看來,推進造血式扶貧,產業扶貧是關鍵舉措。青島的做法是改變過去就產業抓產業的思路,推動東西部聯動,青島發揮資本、技術和市場優勢,對接西部產地的氣候、資源等特色優勢,通過企業帶動、基地共建、訂單生產、市場互通等手段,聯手打造特色產業。
截至目前,青島已與安順、隴南等地攜手發展起辣椒、花椒、中藥材、小龍蝦等特色產業,為200多個貧困村注入生機與活力,帶動5000多貧困戶實現了種植業收入、務工收入、股份分紅收入“三量齊增”。
園區共建
——青島將企業、管理、設備等現代化元素“嫁接”到協作地區,推動協作地區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增強區域帶動能力
自2014年以來,青島華通集團牽頭領建位于安順市西秀區的“青島安順產業園”。“產業園規劃面積90.4平方公里,中心項目包括一處占地40畝的商業綜合體和占地400畝的工業園。目前,已有宏達塑膠、青島食品、熊貓精釀、綠野芳田等十幾個項目入駐,成為了安順經濟發展的新高地。”青島華通集團安順產業園項目經理李順軍告訴記者。
整合企業、管理、設備等多類現代化元素,在協作地區建設產業園,目的是為協作地區打造一個強有力的發展引擎。對此,青島市扶貧協作辦主任竇宗君的認識頗顯理性:“留下一處產業園,不僅能為當地每年增加幾億元的稅收,帶動上萬人的就業,更重要的是推進這一區域的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增強帶領貧困村戶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能力。”
為了幫助協作地區建成一個“高端產業園區”,青島在深入分析本地產業優勢和協作區資源稟賦的基礎上,整合多類資源,充分發動以企業為主的市場主體,開展精準對接,落地產業合作項目,共建各類產業園區。今年,青島就先后組織150多批320多家企業到安順、隴南投資洽談,共簽約項目64個,涉及農產品和中藥材種植加工、旅游開發、跨境電商、生物科技等多個行業。
就業帶動
——送項目、送崗位、送技能、送技術,貧困村戶身負一技之長,走上有發展潛力的崗位,就掌握了脫貧奔小康的金鑰匙
日前,青島發出了《關于做好扶貧協作地區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脫貧工作的通知》,圍繞吸引西部貧困戶來青就業,出臺了就業補貼、租房補貼,一次性創業補貼和貸款貼息等“真金白銀式”舉措。同時,鼓勵青島企業吸納就業貧困村輸出勞動力,并給予相應的補助。
來自甘肅省隴南市禮縣城關鎮中梁村的劉登科,已在三菱重工海爾(青島)空調機有限公司務工8個月了,原先在老家種地的他,一年6口人年收入不足兩萬元。如今,劉登科自己每個月就能獲得5500元的務工收入和1300元的補貼收入,企業還為其繳納五險一金。
市扶貧協作辦副主任王保嵐介紹,青島發揮用工大市優勢,隴南、安順等發揮勞動力資源優勢,開展就業精準對接,就能讓貧困戶掌握奔小康的金鑰匙。圍繞“送項目、送崗位、送技能、送技術”,青島在隴南舉辦招聘活動28場,提供就業崗位信息3.8萬多個;成立“青島—安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勞務協作工作站”,組織80多家企業赴安順招聘,提供就業崗位3.1萬多個;把培育致富帶頭人、技術能手作為重點,為貧困戶舉辦免費上崗培訓。
教育和醫療互助
——用教育幫扶阻斷貧困代際相傳,用醫療救助破除致貧頑疾,青島抓住關鍵問題,深度治療這片貧困滋生的土壤
安順自2017年以來,已有近50組以小學校長、優秀教師為主的隊伍,赴青島接受鄉村學校辦學要點專項培訓。培訓由青島支教島具體實施,所有費用由青島慈善總會愛基金提供。
教育的作用潛移默化,醫療救助則是立竿見影。在安順和隴南等地,每年青島都會組織各大醫院,聯合送設備、送診療到隴南,幫助當地提升醫療水平。
王保嵐介紹,優質的教育,能夠阻斷貧困代際傳播,從根本上改變一家人;優質的醫療救助,幫助貧困戶治愈頑疾,能夠破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因此,青島抓住這兩個關鍵,開展雙向協作,精準施策,對協作地區滋生貧困的土壤進行深度治療。
青島已選派470名教師和醫生骨干赴隴南、安順等地開展幫扶,組織協作地區教師、醫生隊伍到青島培訓747人次,已有260所學校、51所醫療機構與協作地區建立了結對幫扶關系。而且,青島已有慈善會、基金會等76家社會團體等參與到扶貧協作中,2017年以來已累計捐款捐物約6500萬元,多數善款用于貧困戶的教育和醫療救助。
相關標簽:青島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