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9-17 作者:佚名 來源:農民日報
積石山縣兩會見面會現場!⊥跷南紨z
隴原深貧之貧,臨夏首當其沖。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位于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國家確定的“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至今所轄8個縣市均為六盤山片區集中連片特困縣,貧困人口26.01萬人,貧困發生率14.66%,比全國高10個百分點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50%。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如果將當年長征路上毛澤東詩句中的“蒼龍”比喻成現如今的“深貧”,那么,在這場攻堅硬仗中,臨夏州是否“紅旗”在握、“長纓”在手?
“盡銳出戰、精準施策,以敢死拼命的精神,下足精細精確精微的繡花功夫,集中一切力量,攻克貧困中的難中之難、堅中之堅。時不足三年,擺脫貧困同步小康,臨夏立下了‘軍令’!迸R夏州委書記楊元忠說,“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靠常規的辦法無法根本解決問題,一定要拿出超常規的工作舉措,向擺脫深貧發起最后的猛攻!
上下同欲者勝。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從送錢送物不領情到改換機制定“獎補”,從一戶一策到幫扶責任清單到人,從移民搬遷到建扶貧車間,從實施糧改飼到龍頭企業牽引,從在巴掌地里刨食到坐在家門口“賣風景”……一場“摘窮帽、拔窮根”的決戰正在臨夏大地以“超常規”的方式展開。
建機制綁責任,定清單回頭看——
干部躬身實干出實效
廣河縣城關鎮十里墩村貧困戶馬由蘇夫家中去年“落戶”了兩頭有正規“檔案”的母牛!罢a助6000元,幫選種、培訓、建立養殖檔案!瘪R由蘇夫打開基礎母牛管理資料袋,“年齡、性別、身高、體重、照片,都記錄在冊。有了這個檔案,牛長得肥美,日子有盼頭了!币环荨芭n案”不僅記錄了馬由蘇夫家牛的生長狀況,同時也將記錄他的脫貧過程。
廣河縣農牧局局長馬進福指著檔案上馬由蘇夫牽牛的照片告訴記者,養殖檔案一式三份,扶貧干部、村委會、養殖戶各持一份,通過這樣的方式,將幫扶養殖責任到人。去年廣河縣在17個重點貧困村3850戶共投入資金4597.5萬元,補助發放基礎母牛3850頭。
“幫扶責任到人是臨夏全州上下脫貧工作重要機制之一!迸R夏州扶貧辦主任馬秀蘭說,州縣鄉各級黨委政府之間、州委州政府與州直相關單位之間、州委州政府與州上地級領導之間簽訂了脫貧攻堅責任書,建立了州級領導聯縣包鄉抓村、縣級領導包鄉抓村機制,州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成立了基礎設施和易地搬遷、產業開發、態扶貧、兜底保障、駐村幫扶等11個專責小組,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
在臨夏采訪的幾天時間里,記者時刻能被全州上下緊盯實現現行標準下26.01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熱度所感染。“十年九旱的臨夏,既盼老天下雨,又怕下雨,今年雨水多而集中,許多山區山洪成災!迸R夏州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馬學志說,現在只要下雨天,各級干部的神經就會高度緊張,他們隨時都會奔赴搶險抗災一線,東鄉縣一個月前的水毀道路還在搶修之中。
脫貧攻堅,每個干部身上的責任都是沉甸甸的。馬秀蘭遞給記者兩份清單,一份是“任務清單”,根據不同階段工作重點,每月月底下發到各縣市和行業部門,為做好下個月工作提供遵循。針對重點難點問題,向各相關領導和部門分層次發送關注函,及時提醒各級領導關注和著力推動重點工作。另一份是“問題清單”,督查指導組督促有關部門加快重點工作進度,發現“任務清單”落實不到位的,逐項列出“問題清單”,責成縣市、部門對位認領,一件一件制定整改措施。事后會逐條對照“問題清單”中的整改項進行“回頭看”!鞍l現工作推進不力、整改不到位的,一律在全州進行通報,絕不姑息!
在臨夏,單一個東鄉縣就還有48個貧困村、7.4萬貧困人口,攻堅任務之繁重可想而知,必須把最強的領導力量、最優的幫扶資源、最有實力的幫扶單位向特困縣鄉傾斜!盀榱吮U蠔|鄉縣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對其工作力量配置可謂‘高規格’!瘪R秀蘭介紹,州上一對一安排24名地級領導每人包兩個村,著重抓易地扶貧搬遷、控輟保學、精準管理等短板弱項,全面指導“一戶一策”政策落實和脫貧攻堅重點工作及問題整改工作。“自從有了地級領導牽頭,東鄉貧困群眾的脫貧信心被極大提振了。”
汽車爬過高林灣山的山路十八彎,來到海拔2350米的康樂縣附城鎮高林灣村村部,四面墻上貼滿了該村脫貧攻堅工作的落實情況,會議桌上擺滿了一本本精準扶貧檔案!罢l脫了貧、誰來扶、怎么扶,全村每個貧困戶的檔案資料都記錄得細致入微!狈_檔案資料,村書記高世貴感觸很多。
康樂縣精準扶貧指揮辦公室就坐落在山腳下的縣城里,墻上掛著《康樂縣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作戰圖》,以“八個準”明確了攻堅任務、階段目標,打出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組合拳”?禈房h扶貧辦主任楊建軍說,現在攻堅正酣,為了大家不來回折騰跑路,開會主要是視頻會議,縣級層面實行每周一例會、每周一調度、每月一通報,鄉鎮和行業部門實行每天一報告、每周一駐點、每月一計劃、每月一培訓,村級層面實行每天一小結、每月一訪視、每月一宣講,細化實化量化了攻堅機制。
擯棄“等靠要”,扶志加扶智
——精神扶貧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
7月31日,和政縣三十里鋪鎮大路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馬占良家里傳來喜訊,他的孫子和孫女同時收到清華大學和西北師范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我們就吃了沒文化的虧,孩子們一定要好好上學,靠知識改變命運!瘪R占良喜極而泣。
“知識能改變命運”,處于深度貧困的臨夏人民似乎對此有著更深刻的理解。在廣河縣三甲集鎮三甲集社區、在和政縣新營鎮三坪村、在康樂縣附城鎮高林灣村,記者看到,一座座嶄新的幼兒園、小學拔地而起。“社區內配套了康家幼兒園和康家小學,娃娃走個三幾分鐘就能去上學了!眲偘岬饺准鐓^的馬麥來也最怕的貧困代際傳遞問題迎刃而解了,“以前我家到鎮里學校大約18公里山路,進出搭乘摩托車至少要40分鐘,F在好了,隨時搬來隨時就可以辦理入學手續!
針對山區孩子輟學嚴重的局面,臨夏州委、州政府部署了“控輟保學”專項行動,建立州縣鄉村四級“學長制”,以最硬措施、最嚴問責確保每一個孩子都能接受義務教育,共勸返失輟學生15016人、勸返率達到98.4%!霸俑F不能窮教育。今年州上計劃投資1.2億元,修建22所學校學生宿舍樓;投資1.17億元,新健改擴建3個深度貧困縣170所幼兒園;投資3985萬元,對全州96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進行信息化建設!瘪R學志說。
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怕窮。在脫貧攻堅全面突破的關鍵時期,少數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不足問題,成為當地基層干部的“頭疼之事”。
積石山縣為了讓一些貧困戶擺脫“等靠要”思想,專門召開了一場由已脫貧戶跟未脫貧戶面對面交流溝通的“兩戶見面會”。
“去年我養了14頭牛,當年賣了9頭,純收入5萬余元。今年擴大了養殖規模,存欄15頭肉牛,收益肯定比去年還要好。”在積石山縣柳溝鄉袁家村召開的“兩戶見面會”上,村民馬社木給鄉親們講起自家的變化,還拉著大家看他家的新房和新牛舍。
馬進彪是當地的貧困戶,通過“兩戶見面會”,他聽取了馬社木的養殖經驗,也動了心!拔掖蛩憬柚峁┑5萬元精準扶貧貸款買進7頭牛!睆臎]養過牛的馬進彪因為有了“技術指導”,心里也有了底。
“‘兩戶見面會’讓已脫貧戶和未脫貧戶定期不定期見面座談,傳授脫貧經驗,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狈e石山縣縣委書記馬正業介紹,交流互動打開了貧困戶的心結,激發了“我要致富”的內生動力。
給錢給物給牛羊,扶貧政策怎樣做到不養懶漢?和政縣以獎補模式破題。該縣實施“1+3+5”產業扶持工程,即通過獎補扶持,基本實現每個有勞動力的建檔立卡戶至少有1名穩定務工人員,年存欄牛3頭(或者豬30口、羊30只、雞300只)以上,種植中藥材(或皮特果、油菜、玉米等)5畝以上。
和政縣新營鎮三坪村貧困戶張華年初花9000元買了3頭基礎母牛,按照該縣“政府直補到戶”的政策,他得到了1萬元補助!啊1+3+5’產業扶持工程實施以來,群眾依靠特色產業脫貧致富的信心決心空前高漲,發展畜牧養殖、特色種植、外出務工的數量和規模成倍增長,收到了規模和效益‘雙倍增’的效果!毙聽I鎮黨委書記李偉告訴記者。
據介紹,截至今年7月底,和政縣已發放基礎性補助資金1.15億元,惠及1.15萬戶貧困戶;全縣養殖牛的數量凈增1.5萬頭、增長42.1%,羊2.86萬只、增長26.5%;外出務工人員凈增5000多人、增長22.6%;啤特果種植面積凈增2.5萬畝、增長36.8%,油菜2萬畝、增長24.2%,中藥材8000畝、增長30.1%。
獎補模式有效帶動了貧困戶依靠產業增收脫貧的積極性。在臨夏州永靖縣,當地采取獎補和績效獎勵相結合的辦法,對參加有組織輸轉在外務工達到180-200天、收入達到1.5萬元的貧困勞動力,當年獎勵9000元-1萬元,同時把三年計劃到戶補助提前到2018年。
大手牽小手,一戶一策略——精準滴灌厚植傳統種養業
地處農牧交錯區,臨夏州農業增收的潛力來自哪里?讓會種玉米的種玉米,會養牛羊的養牛羊,宜種則種、宜養則養,臨夏州找到了產業扶貧事半功倍的“金鑰匙”。
“養了6頭牛,家門口種的5畝玉米主要作為牛的飼料!焙驼h吊灘鄉樺林村楊進才笑稱自己只會養牛種地,“今年拿到了縣上的5000元產業發展獎勵,還打算花180元為6頭牛購買保險,以防萬一!比缃,楊進才一家4口人均可支配年收入達到4500元。
令廣河縣水泉鄉?导掖宕迕耨R尕西木欣慰的是,近兩年來,縣上大力推廣“糧改飼”,他把家里種的兩畝玉米都打成了青貯玉米飼料。“兩畝地收的飼料夠兩頭牛吃一年,能省一大筆錢!狈N、養問題都解決了,馬尕西木覺得日子有了新希望。
在“無牛羊不成家”的廣河縣,一年前就在八羊溝流域的24個村、廣通河流域的41個村同步展開“糧改飼”工作。
“‘糧改飼’已經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農牧全產業鏈模式。”伊澤苑牛羊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蘇銀礦介紹,通過這個模式,土地增產了、農業增效了、農民增收了。貧困戶毛哈比由把自家2.3畝土地以每畝1000元的價格全部流轉給伊澤苑合作社,而他和妻子兩人成了公司的產業工人。“每年4-9月在我們自己的土地上‘打工’,每人每月能掙2000元工資。”毛哈比由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信心。
今年雨水多,玉米長勢好。在伊澤苑飼料加工基地,一輛輛農用車將玉米秸稈運送到這里,再通過粉碎機、鍘草機、抓草機、打包機、運載機開展一條龍生產,不到3分鐘時間,一個1.2噸的飼料包打包完成,運送到庫存點。
“糧改飼”不僅成為推動旱作農業“第二次革命”的推手,也催生了當地“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農村“三變”改革。據悉,去年廣河縣共帶動1380戶貧困戶種植飼草玉米6500畝,加工飼料2.6萬噸。今年預計全縣將帶動7116戶貧困戶增收發展,糧改飼助推精準扶貧的增收效應將進一步放大。
廣河種植、養殖的紅火發展是全臨夏州的縮影。臨夏州農牧局副局長馬海清說,全州共播種蔬菜24.99萬畝、帶動貧困戶1.52萬戶,播種油料27萬畝、帶動貧困戶3.3萬戶,種植中藥材7.57萬畝、帶動貧困戶2.01萬戶。以積石山縣業卜灣村、廣河縣閆子村2個州級能繁母牛養殖示范村建設為重點,輻射帶動其他縣鄉村大力發展能繁母牛養殖,全州累計投入資金1.07億元,建設能繁母牛養殖村176個,帶動貧困戶1.43萬戶。全州加工玉米秸稈飼料142萬噸、糧改飼面積9.9萬畝,牛存欄29.61萬頭,羊存欄151萬只。
種多了、養多了,賣給誰、價多高?針對貧困戶長期處于一家一戶分散經營或小型農合組織單打獨斗狀態,臨夏州堅持把龍頭帶動作為產業發展的強大引擎,讓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
和政縣依托八八啤特果集團,建成了萬畝啤特果種植基地和百里啤特果長廊,采取保護價收購的方式,輻射帶動全縣34個貧困村、4200多戶貧困群眾發展啤特果種植,戶均增收4800多元;堅持集中規模養殖與農戶分散養殖相結合,依托云發現代循環農業示范園,帶動全縣建成規模養殖場120個,發展規模養殖戶3892戶,使6500多戶貧困戶走上了養殖致富的道路,戶均增收6000多元。
永靖縣按照“國有龍頭企業(民營骨干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組建成立了注冊資本21.2億元的縣屬國有劉家峽農業開發集團,把注冊資本的70%按每股3萬元的股權配享給全縣3.8萬農戶,其中1.12萬貧困戶每戶配享2股,公司每年提取總收益的30%用于滾動發展,剩余70%向農戶分發“紅包”,讓廣大農民共享發展紅利。
挪窮窩能就業,改舊居辦民宿—新業態照亮山里山外脫貧路
行路難、上學難、就醫難、吃水難,是臨夏山區的真實寫照。全域內數不清的溝溝坎坎,人均一畝多可開墾的山地,將就能填飽肚子。在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貧困地區,易地搬遷是重要的扶貧舉措之一。
世代居住在廣河縣三甲集鎮大山里的農戶馬麥來也,今年終于舉家搬遷到了山下河岸邊的平坦地帶——由257座平房院落和19棟6層小樓組成的三甲集社區。要跟他一同搬到這里住的,還有三甲集鎮南山、黑山、小洼溝和小溝4個村的村民。
搬出來還得穩得住。為此,廣河縣在為貧困戶找就業門路上也下足了功夫。以前靠幾畝貧瘠的山地勉強度日,如今在車間務工,馬麥來也從沒敢想自己的生活竟然能有這樣大的變化。她在皮毛剪裁車間里負責羊皮馬甲的第一道工序,培訓7天技術合格后就能上崗,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
走進廣河縣電商創業孵化園,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入口處大屏幕上不斷更新的“網絡零售大數據”銷售數字!叭ツ辍p11’當天銷售額達到了1360萬元。”電商創業孵化園負責人鄧國智說,園區建立以來帶動了當地產品銷售也促進了貧困戶就業,現在大家在家門口就能生產、制作產品,然后通過電商平臺銷往海內外,產品附加值大大提高。
為了讓馬麥來也等所有搬遷農戶在新家園穩定扎根,廣河縣針對貧困戶勞動力年齡大、沒有知識、因病因殘、貧困戶留守婦女和老人較多的特點,把扶貧車間建設作為貧困群眾穩定脫貧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全縣共建成“電商+扶貧車間”6個,2017年實現銷售收入近2億元,帶動1100多名婦女勞動力從事勞動密集型的小型加工業,讓30%以上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從中受益。
汽車沿著太子山旅游扶貧大通道行駛30多公里,就到了康樂縣八松鄉納溝村草場溝。包蓮英家的農家院位置很好,緊挨著剛修建的停車場。此時停車場已停滿了游客的小轎車,她家就地改造的2間外加新建的6間客房已經全部預訂出去!罢a貼了10萬元,借來了10萬元!遍_業20多天來,包蓮英已經純收入了五六千元,“如此下去,欠債很快就能還清!
建設初期,康樂縣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堅持先易后難、先點后面,選取3戶示范戶,摸索積累經驗,動員鼓勵其余群眾積極參與環境整治改造工作。同時,注重生態縣的保護協調發展。在建設過程中,不搞大拆大建、不毀一草一木,盡量保留村落的原始風貌,保持農村生態自然景觀。
據介紹,長期以來居住在太子山下的4個縣30多萬各族群眾,由于山大溝深、林密路遠,始終擺脫不了貧困。發展全域旅游產業成了全州上下的共識。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16年,州委州政府提出實施“修建一條沿太子山麓連接蓮花山的旅游扶貧大通道,讓一條道路把散落在貧困山區的一個個村莊連起來,通向世界;把一個個美麗的景點展現給世界,請客人來”的旅游產業發展戰略構想。于是,就有了今天一個個旅游景點脫穎而出,一個個貧困村開始走出貧困的景象。據統計,旅游大通道開工建設以來,康樂已建成旅游農家樂200多家,全州有30個村納入國家旅游局免費幫助做鄉村旅游發展規劃。
為了避免“好酒也怕巷子深”,臨夏州參加了北京舉辦的“三州”地區專題旅游扶貧營銷活動,在央視2臺和央視4臺播出旅游宣傳片!昂又菽档ぁ薄⒂谰浮⒑驼颈┞糜螢橹鞯闹黧w文化旅游節會已聲名遠播。
除電商扶貧、旅游扶貧外,生態扶貧與非遺扶貧同樣是臨夏州的特色所在。
生態扶貧讓不少貧困戶捧到了“靠山吃山”的金飯碗,按照《甘肅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選聘管理辦法》,2018年全州選聘建檔立卡貧困生態護林員1916名,與護林員簽訂護林管護合同,開展護林管護工作,每人每年補助8000元。
在去年新落成的臨夏茶馬古市,一座座古樸典雅的門市令人流連。這里集中了臨夏州的非遺技藝,“葫蘆張”將藝刻葫蘆的基地建在貧困戶的園子里,“馬氏磚雕”招錄了一批又一批的貧困戶后生,傳承非遺文化走出貧困。
臨夏脫貧,六盤山作證,“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敖衲暧媱澝撠9.6萬人,明年計劃摘帽6個縣!睏钤艺f,深度貧困地區脫貧,固然困難還有很多,但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拔覀儗⒗^續聚眾力、匯眾智、集眾志合力攻堅,以大整合帶來強效應,以大格局促進大發展,早日縛住深度貧困這個‘蒼龍’。”
相關標簽:臨夏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