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9-06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記者孫少龍、駱飛
“現在最開心的就是不用跑到外地去打工了,收入不錯,中午還能回家給老人和孩子做飯。”眼下正是9月初,41歲的畢節市織金縣以那鎮五星村貧困戶劉敏一邊在“扶貧大棚”里摘著絲瓜,一邊對記者說。
織金縣位于貴州畢節市南部,地處烏江上游支流六沖河與三岔河交匯處的三角地帶。由于喀斯特地貌發育典型,當地不少鄉鎮守著河流卻“喊渴”,制約農村生產生活發展,農業基礎薄弱,影響脫貧致富。在當地五星村,村民們長期都過著“靠天吃飯”的生活。
近年來,發展產業是織金縣加快脫貧進程的有力抓手。尤其當前隨著廣州市花都區對口幫扶織金縣工作的不斷深入,廣州企業的“扶貧大棚”在織金縣遍地開花,融合了“產業扶貧”與“就業扶貧”理念,將東西扶貧協作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
記者看到,一個個蔬菜大棚里,農民們正在忙碌地采摘著各色蔬菜,每個大棚上都有詳細的貧困戶信息說明和蔬菜種植明細。企業負責人介紹,大棚種植就近吸納村民就業,用工旺季有超過300名村民勞動,平時也有100名左右。企業還對務工村民開展技術培訓,還有專家就整枝、打葉、采摘等技術進行專門指導。
“以前種地根本不掙錢,基本都出門打工,家里3個小孩,還有老人,打工時特別擔心他們。”劉敏告訴記者,如今村里建起了“扶貧大棚”,既有務工收入,年底還能分紅,在“家門口”就業就能養活一家人。
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僅五星村就有529個大棚,覆蓋了全村貧困戶529戶1855人。除每戶貧困戶一年可以到手1700元的大棚分紅外,村民還可以到大棚來打工掙錢。
以采收南瓜為例,農忙時按工作量計酬,村民每采收1公斤就可以有0.1元的收入。農閑時則按工時計酬,每小時10元。按日常工作量計算,每個村民每月在大棚中工作可以獲得2600元左右的收入。
“當地地處高原地區,晝夜溫差大,蔬菜瓜果口感好,價格往往可以賣得高一些。”大棚技術負責人孫建國介紹,當前正是南瓜大量上市的季節,主要銷往廣州江南果蔬批發市場,保底價每斤0.35元,市場行情好可賣到1元左右,每畝預計產量在6000至8000斤。
同時,為了穩定銷售渠道,保障農民的收益,企業還與廣州不少大型超市、學校簽訂了訂購協議,避免大棚出產的農產品出現“滯銷”。目前,織金縣各鄉鎮共建成大棚938個,覆蓋貧困戶952戶3460人。
據了解,為了提高生產能力和水平,織金縣圍繞“扶貧大棚”正在加緊建設農產品供應鏈集散中心,將集聚冷庫、分揀配送中心、質檢中心等功能,從而提升蔬菜類、肉食類、食用菌類等產品在儲存、包裝、運輸上的綜合服務,助力全縣更多農產品走向全國。
相關標簽:貴州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