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9-06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月報網
孟夏時節,湖南省長沙市農科院的【田富豐】藍孔雀合作社里,1萬只顏色各異的藍孔雀、白孔雀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引得自駕游客絡繹不絕。
談及為何養孔雀,合作社帶頭人呂志波便打開了話匣子:“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云南見到了象征吉祥美麗的孔雀,便被深深吸引了。”呂志波琢磨著,怎么把孔雀“引回家”,讓“富貴鳥”變成“致富鳥”。2005年,他東挪西湊幾萬塊錢,買回20只孔雀種苗,開始養起來。
萬事開頭難。“千里跋涉”而來的孔雀水土不服,沒過多久,20只種苗全部病死了。一連兩三年,養殖都沒啥起色。親朋好友往來勸說,鄰里鄉親紛紛議論,“‘富貴鳥’哪是農民能養好的?”
“開弓沒有回頭箭,我這輩子就和孔雀結緣了!”倔強的呂志波四處取經,學習養殖技術;同時不惜重金,把孔雀園搬到山上,養殖方式也從散養變成專門的雀舍養殖。這一搬,給孔雀創造了舒適的生長環境,種苗數量也在短短一年內發展到300只左右,呂志波就此開啟了致富的大門。
出身農家的呂志波,深知土里刨食的艱辛。孔雀園發展步入正軌,致富不能忘了鄉鄰。精通養殖技術的呂志波大膽決定,擴大養殖規模,帶領群眾致富。
恰在此時,當地政府送來了支持返鄉創業的“大禮包”,更堅定了他的信心。2012年,呂志波一口氣投入500萬元,成立【田富豐】藍孔雀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承包了竹園村的300畝荒坡地,把孔雀養殖基地搬了過來,1萬只“富貴鳥”在這里落戶,肩負起附近群眾致富增收的重任。
合作社創新采用“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運作,將種鳥區的每組5只孔雀以“反包倒租”的方式租給農戶。“合作社有技術員,飼料和管理都有人負責,我養的幾十只孔雀一年也有一萬多元的收入,還不耽誤下地干活”。村民全三奇告訴記者,僅常年在合作社養殖孔雀的貧困戶就有三四十戶。
如今的合作社,不但有新型雀舍,還建起了孔雀孵化室、孔雀動物標本展覽室,圍繞孔雀延長產業鏈條。“孔雀在這兒真的是‘致富鳥’,種雀可以賣5000元左右,一個好的孔雀標本能值一兩萬元呢!”呂志波說,“合作社在北京建有標本展覽銷售基地,經常是一‘標’難求。報名學習標本制作的農戶也越來越多。”
孔雀養得多了,處理孔雀糞又引發了呂志波新的致富思路。他轉變了單純養殖經營的方式,利用孔雀糞做肥料發展了300畝軟籽石榴、薄殼核桃生產基地,新上了生態觀光、農業采摘等項目。“下一步,我們還要對孔雀進行表演技能培訓,建設七彩孔雀谷。”展望前景,呂志波信心滿滿。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