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7-31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黃平柳 陳曉星
7月底,烈日炎炎,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溪口鎮楓元村制種大戶俞順才和妻子正在田里拉花粉。“眼下,中季雜交水稻制種已經進入了授粉期,天氣晴好的話,每天上午10點到12點期間,隔半小時就要來田里拉一次花粉,這樣才能讓母本充分授粉。”俞順才告訴筆者。
今年,楓元村成為建寧縣制種整村推進發展的試點村,“村企合作整村推進”面積達到2800畝。“同樣是制種,今年輕松多了。”俞順才笑著說:“以往在插秧、收割的時候,花大價錢都很難請到工人。現在好了,這些都不是問題了,科技種田還能獲得補貼。”
目前,建寧縣共有2.95萬戶農戶,其中有2.35萬戶從事制種生產,全縣有耕地28萬畝,制種面積達14萬畝,制種成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
“雜交水稻制種畝均效益約3000元,是種糧的3倍左右。”建寧縣種子管理站站長余添發說。但是隨著發展的不斷深入,傳統“家家點火”的經營模式帶來一系列新問題:對農戶來說,一年忙到頭,勞動強度大不說,耕種收等關鍵節點還會出現人工荒;銷售環節也有麻煩事,各家品種難統一,在制種最重要的授粉期容易導致串粉,種子純度不高、質量難保證,容易引起糾紛。
為解決這些問題,今年起,建寧縣開始探索建立“制種村企合作整村推進”的組織模式,提高區域生產的標準化、規模化水平。
“實行制種整村推進的發展模式好處多。”余添發說,這種模式實行后,農戶根據企業的訂單生產,企業向農戶提供統一的品種和管理技術。制種所需的耕、種、防、收、烘等環節則向縣里的閩贛省際農機植保服務中心購買全程機械化服務。縣里則以補貼形式引導農戶接受“購買服務種田”的理念,只要按照相關要求使用機械化耕種、統防統治,每畝就能獲得180元-220元不等的補助。
不僅村民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村集體經濟增收也有了保障。按照協議約定,村級組織為種業公司做好服務性工作的前提下,種業公司每年必須向村里繳納每畝45元的基地建設費,增加集體經濟收入。
“今年雖然相比往年每畝多增加45元成本,但村里提供的一系列服務性工作可省去同等甚至更多的開支。”與楓元村合作的全贏種業公司負責人嚴桂才說。以前各家公司與農戶談合作,耗時耗力不說,面積小,地塊分散,最擔心的就是串粉問題,現在連片統一管理,多方形成合力,保質保量,對各方都受益。
據統計,今年建寧縣已有16個村與13家種業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簽約面積1.55萬畝,占全縣制種面積的10.7%。
相關標簽:建寧縣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