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6-28 作者:佚名 來源:萬盛日報
胡耀國在獼猴桃種植基地里忙碌
雖已是仲夏時節,但叢林鎮白龍湖村的風卻透著涼意,剛下過雨的早晨,山間還彌漫著一層厚厚的霧。
胡耀國挽著褲管,穿著一雙舊皮鞋,在他的獼猴桃種植基地里不停地穿行,為獼猴桃枝綁繩,全然不顧樹枝上的雨滴打濕了頭發和外衣。
“今年是我種植獼猴桃的第3個年頭,獼猴桃樹終于掛果了。在種植的過程中,日子過得很辛苦,但感覺很充實。”胡耀國一邊忙碌,一邊與萬盛日報記者拉家常。他說,正是依靠這30畝獼猴桃和套種的杜鵑花,他終于摘掉“窮帽”,走上了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不等不靠
開荒山種獼猴桃
今年46歲的胡耀國,曾和妻子在叢林鎮水角井煤礦打工,收入不多,但足夠養活一家五口人。這個小家庭雖然不富裕,但一家人的日子也算過得平靜。
2013年12月,因為煤礦關閉,胡耀國和妻子雙雙下崗,失去了穩定的收入來源,加上孩子讀書需要學費、老母親因病需要長期服藥,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下崗之后,我和妻子通過打零工維持家庭開銷,日子過得緊巴巴的。”胡耀國說,2014年3月,他因無力承擔孩子的學費而被村里評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這頂“窮帽”讓胡耀國感到難過和慚愧。在被評為貧困戶的那一刻,胡耀國就暗下決心,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摘掉“窮帽”。
“關于怎么摘‘窮帽’,我那時候思考了很久,最終決定就在家門口創業。”胡耀國說,創業就要“創”自己熟悉的產業。胡耀國是農家子弟,自幼與花果蔬菜打交道,因此,他把目光瞄準獼猴桃產業,決定種植獼猴桃。
胡耀國是典型的行動派。打定主意后,他在白龍湖村流轉30畝土地,開始種植獼猴桃。“這30畝地基本上是荒廢的,要想在這塊地里種獼猴桃,就得重新開墾,這也是我發展種植業遇到的第一道坎。”胡耀國說,辦好土地流轉手續后,他就開始“泡”在山上,辛勤開荒。
土地翻新后,胡耀國從親戚那里借來啟動資金,買來幼苗、肥料、水泥桿等,在地里種下了一株株獼猴桃苗。
技術扶貧
“門外漢”變“種植達人”
“雖然我從小與種地打交道,但卻是頭一回種獼猴桃。應該怎么施肥、又如何給獼猴桃修枝、什么時候需要套袋……當時的我,對這些種植知識可謂一竅不通。”胡耀國說,他在種植獼猴桃之前就想到了這些問題,但他相信只要努力學習,一定可以掌握種植技術。
種植獼猴桃初期,胡耀國除了在地里忙碌,就是四處求學。“先是跟著黑山鎮的獼猴桃種植大戶學技術,隨后又買來農技書,學種植知識。那時候,我覺得自己就像回到了學校,每天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胡耀國告訴萬盛日報記者,正是有了多跑腿、多動嘴、多記錄這“三多”,他取到了真經——要想果子產量高、品質好,必須上足農家肥,管護要精細。
此外,叢林鎮還請來農技專家對該鎮種植戶進行“一對一”的技術幫扶,作為貧困戶的胡耀國,成為幫扶對象之一。幫扶期間,農技專家定時到他的獼猴桃種植基地里,手把手教導他種植獼猴桃。
如今,站在胡耀國的獼猴桃種植基地里,放眼望去,飽鼓鼓毛茸茸的獼猴桃呈現勃勃生機。
雙向發展
杜鵑花開在獼猴桃樹下
胡耀國說,由于獼猴桃需要3年才能掛果,為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解決獼猴桃前期只投入無收入的問題,他便利用獼猴桃樹之間的多余空間,在獼猴桃林中種上了杜鵑花。
經過精心培植,胡耀國的杜鵑花直徑能達到80—90厘米,每盆可賣60元。為了擴寬銷路,胡耀國搭上時下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順風車”,在網上售賣杜鵑花。
“這3年來,我的杜鵑花通過網絡銷售到了浙江、遼寧、安徽、江蘇等地,收入非常不錯,”胡耀國激動地說,光靠銷售杜鵑,一年下來收入就有2萬余元,助他在2017年12月成功摘掉“窮帽”。
今年,隨著部分獼猴桃樹掛果,胡耀國又一次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今年獼猴桃的產量約有1000斤,預計收入7000元左右。希望明年基地里的獼猴桃樹能全部掛果,增收致富不再是夢。”胡耀國說著,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