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5-18 作者:佚名 來源:神木新聞網
近年來,欄桿堡鎮圍繞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探索多種致富渠道,鼓勵和扶持農戶發展養殖業,通過轉變農民的養殖觀念、引導農民擴大養殖規模,提升現代畜牧業的發展水平。眼下又是一年好時節,欄桿堡鎮的養殖戶們也趕著腳步,逐漸走上規模化、專業化、產業化的養殖道路,實現增收致富。
今年58歲的張香文是欄桿堡鎮廟梁村前畔小組的養牛大戶,前些年單純種莊稼,一年到頭他們家總收入甚少。2017年經過多方實地考察,張香文覺得發展養殖業前景可觀,于是,承包了村子里13畝荒地,成立了恒森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以養殖秦川紅牛為主,遠銷香港牛肉市場。
張香文介紹,這個秦川紅牛銷量好、效益高,很有前景。現在合作社有150頭秦川紅牛,兩年后一頭牛大概能收入3000元左右,收入可達40多萬元。
為了使養殖效益實現利潤最大化,張香文雇傭工人平整荒地550畝,準備種植有機玉米和優質牧草,自己配料喂養牲畜,同時用這些牲畜的糞便作為有機肥回填草地,實現種養循環發展的養殖模式。
張香文說:“我這些牛吃的主要是以青貯玉米為主,再夾些干草粉和油渣,喂養出來的牛,肉質更鮮美,價格也比一般牛能高,我對未來我們的‘牛’產業很有信心。下一步,我計劃養300頭秦川紅牛,100多只羊子,真正讓合作社壯大起來。”
幾年來,廟梁村發生了大變化,山山峁峁變成了寬幅梯田,讓更多的人選擇返鄉種田。村支書王禮禮說,“我們村已經平整出4000多畝的土地,配套了便利的基礎設施,今年,村里20多戶人家已返鄉種田。”
62歲的王潤懷說起返鄉回村的經歷,激動地說:“在自己村里工作讓我舒心,感覺穩定下來了。我現在主要負責給合作社運草料,這里基本都是機械化操作,勞作一天也不累,每月還有3000元的固定收入。”
同樣,位于欄桿堡鎮廟圪嶗村的養殖戶張建斌,在2017年創辦了山里佬農民專業合作社,以養殖細毛絨羊為主。張建斌說,雖然他的養殖規模小,但養殖前景非常可觀,因為細毛絨羊絨毛多,且肉質鮮美,前不久還簽訂了一筆大訂單。
張建斌說,目前合作社有羊子300多只,準備今年六、七月份再買200只,發展到1000只以上,預計明年收入可達10萬元。
一個人富不算富,全村人富才是目標。2018年,張建斌的山里佬農民專業合作社被鎮上納入“三變改革”示范點,廟圪嶗村的全體村民都在合作社里入了股,村民不僅能得到分紅,還能在合作社里打工。張文禮就是其中一位,他告訴記者,以前沒有固定打工的地方,現在村里有了這個農民專業合作社,讓我一下找到歸屬感,不僅不耽誤自己種地,還可以在家門口打工,生活有了保障。
說到將來打算,張建斌充滿了信心,他準備計劃再修幾個標準化羊圈,流轉棄耕拋荒的土地,種植藥材黃芪,并引進種驢進行特色養殖,提高經濟收入,帶動全體村民發家致富。
又到一年農忙時,對于欄桿堡鎮的養殖戶來說,現在也是他們大干的時候,通過政策的扶持、產業的帶動,激發了越來越多農民的養殖積極性和創業的主動性,實現增收致富。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