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999年以來,我們通過市場調查,發現秋馬鈴薯在紹興、寧波、杭州等大中城市非常暢銷,尤其在元旦和春節前后上市的秋馬鈴薯更受消費者的青睞,價格看好。2001年,我們在浙江省農業廳農作局和中國水稻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對稻草覆蓋種植秋馬鈴薯高產高效栽培技術進行了探討。現將其高產高效配套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選用良種,浸種催芽稻田免耕稻草覆蓋秋播馬鈴薯應用東農303、魯引1號、克新4號等薯塊膨大塊、結薯早、生育期較短、產量高、品質好、較耐高溫干旱、薯塊耐貯存、經濟效益較好的品種進行種植。為了提高出苗率,確保全苗、壯苗,如選用當年春播收獲起來的馬鈴薯作種薯的,在播種前7-10天用3-5毫克/升濃的“九二O”液浸種0.5-1小時,取出晾干后再進行催芽。催芽在室內外均可進行,但必須選擇在地勢較高、通風涼爽、沒有陽光直照的地方。芽床的標準是寬1米、高0.2米,長度根據種薯多少而定。將芽床整平后先在地面鋪上3-4厘米厚的濕沙(濕度以手捏能成團,輕丟地面能散開為度)再在濕沙上鋪上小整薯(每塊重40-50克)并鋪第二層濕沙。如此鋪2-3層種薯和沙(最上面一層濕沙厚4-5厘米)后再蓋上草簾。如遇到下雨要用薄膜蓋嚴,防止雨水進入苗床。經過6-7天種薯就能發芽。然后根據芽的長短、粗壯程度進行分級播種。
2、適進播種,覆蓋稻草稻田免耕稻草覆蓋種植秋馬鈴薯一般在8月底至9月初播種。2001年,人們進行不同播種期試驗,以8月30日播種的畝(1畝=667平方米,下同)產鮮薯1082.3千克,為最高。播種過早,前期遇到高溫,爛種缺苗較為嚴重;播種過早,前期遇到高溫,爛種缺苗較為嚴重;播種過遲則在生長后期易碰到低溫早霜的危害,造成營養生長期縮短,也不利于塊莖膨大和高產。播種時稻田要挖畦開溝,一般畦寬為1.4-1.5米、溝寬0.2-0.3米、深0.15-0.2米。開溝挖起來的泥土敲碎并均勻地鋪在畦面上,使畦面呈弓背形,以利排除畦面積水。播種時將種薯直接擺放在畦面,稍壓,并在種薯上加少量細土,使之與土壤充分接觸。播后先在種薯上覆蓋腐爛肥,再蓋上8-10厘米厚的鮮稻草。播后覆蓋稻草可以擋樂遮蔭,減少土壤水分蒸發,降低土表溫度,出苗比對照早4-5天,出苗率提高21.35%。
3、合理密植,施足基肥稻田免耕稻草覆蓋種植秋馬鈴薯,生育期較短,單株結薯數較少,因此,必須適當提高播種密度。一般以畝種植秋馬鈴薯7000株左右為好。稻田免耕稻草覆蓋種植秋馬鈴薯由于出苗后可不再追肥,所以播種時必須一次性施足基肥。基肥一般是每畝施優質農家肥1500-2000千克,腐熟人糞尿肥500-700千克,三元素復合肥50-60千克。農家肥可撒施在畦面上也可作蓋種肥,而復合肥則應在離種薯7-8厘米的行間,不能與種薯直接接觸。如農家肥作蓋種肥則以集中施的增產效果較好。
4、加強管理,適時收獲出苗后必須及進做好抗旱保苗工作,遇到嚴重干旱時必須及時澆水或灌跑馬水。在生長期間遇到暴雨要及時清溝排水,以防漬害。在生長期內一般不需中耕除草,也不必施追肥。對生長后期發現葉片早衰的植株,則須用0.2%磷酸二鉀和0.5%的尿素液進行1-2次根外噴施。秋播馬鈴薯因生長期間溫度較高,容易發生蚜蟲和病毒病危害,必須勤檢查細防治。防治蚜蟲可用40%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病毒病可采用25%瑞毒霉1000倍液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每隔5-7天噴1次,連噴2-3次。稻田免耕稻草覆蓋種植秋馬鈴薯結薯較集中,而且大多數薯塊分布在植株周圍25厘米的土面,收獲時只要將稻草扒開,把馬鈴薯撿起來即可,非常省工、省力。為了充分利用生長后期的有鏟光溫,一般應在出現霜凍,莖葉已逐漸正常枯黃、塊莖趨于成熟時收獲。在生長后期,遇到輕霜,而后氣溫又回升到4攝氏度以上時,馬鈴薯塊莖仍會繼續膨大,因此不宜過早收獲。但也防止低溫凍害,特別是留種用的秋馬鈴薯要適時收獲。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