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本病屬細菌性維管束病害,特點是地上莖葉矮縮萎蔫,地下塊莖沿維管束環發生環狀腐爛。發病早而重的導致死苗;大多病株生長遲緩,矮縮瘦弱、分枝少、葉片小,且皺而不展;發病晚而輕的,其株高、葉片、分枝生長正常,但頂部葉片變小,后期表現一、二枝條或全株萎蔫。開花后癥狀最為明顯,下部葉片首先萎蔫、下垂、枯死;上部葉片自邊緣向內卷,呈失水狀,變灰綠色,繼之由葉緣向中心或葉脈逐漸變黃,最后變黃處枯死。近收獲時病株提早枯死,但枯葉多不脫落,莖仍呈綠色。剖視莖部,莖基維管束變黃褐色,用手擠壓,可溢出乳白色黏性的細菌菌膿。薯塊收獲時不易顯現癥狀,僅尾部輕微紅褐色。經貯藏后,薯皮色澤變暗,尾部明顯紅褐色。切開薯塊,可見皮下維管束環變淺褐色。重病薯用手擠壓,可溢出黃色菌膿。重者皮層和髓部分開,表皮爆裂。致病菌為密執安棒桿細菌馬鈴薯環腐致病變種。病菌菌體短桿狀,無鞭毛,單生或偶爾成雙,不形成莢膜和芽孢。革蘭氏染色反應陽性。在培養基上菌落白色,薄而透明,有光澤。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