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馬鈴薯與糧、棉及蔬菜作物的間作套種,可以極大地提高光能和土地利用率,增加單位面積的經濟效益。山東省章丘市的試驗結果表明,棉薯套種可畝產皮驗結果表明,棉薯套種可畝產皮棉二百六十多公斤、馬鈴薯二千一百多公斤;春馬鈴薯―玉米―秋馬鈴薯的間套作,可畝產春薯二千一百公斤、玉米五百九十公斤、秋薯一千三百公斤。這兩種栽培模式純效益可比單種棉花或玉米提高百分之百。馬鈴薯間作套種栽培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品種搭配要適宜:二季作地區間作套種馬鈴薯應選早熟腫毒品種,春薯栽培采用地膜覆蓋方式,盡可能縮短與其他作物的共生期,緩解兩作物共生期間水、肥及栽培管理等矛盾。
二、選用正確的栽培方式:
1.馬鈴薯與玉米間作,為解決玉米遮光問題,可采用二比二種植方式,即馬鈴薯和玉米各二行,行距均為三十厘米,每幅一百二十厘米寬,馬鈴薯株距二十厘米,馬鈴薯和玉米密度為每畝三千七百株。對于高稈玉米可用三比二種植方式,即三行玉米二行馬鈴薯,玉米行距四十厘米、株距三十厘米,馬鈴薯行距六十厘米、株距二十厘米,馬鈴薯與玉米的行距三十厘米,每一幅寬二百厘米,馬鈴薯和玉米密度為每畝三千三百三十三株。
2.馬鈴薯與棉花間作,一般馬鈴薯比棉花早播一個月左右,共生期短,是很好的搭配,以采用二比二栽培方式為宜,馬鈴薯行距六十厘米、株距二十厘米,馬鈴薯與棉花之間的距離四十厘米,每一幅寬一百八十厘米,馬鈴薯和棉花密度為每畝三千七百株。
三、春季栽培注意解決水需求矛盾。馬鈴薯較其他作物耐寒,播種比其他作物早,出苗后需澆水,這樣馬鈴薯前期澆水會降低土壤溫度,影響棉花、玉米等間作物的出苗及苗期生長,因此在必須澆水時,應在兩行馬鈴薯之間進行小水澆灌。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