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馬鈴薯金線蟲病,又稱馬鈴薯胞囊線蟲病、馬鈴薯根線蟲病。
〔病原學名〕HeteroderarostochinesisWollen.
〔寄主作物〕馬鈴薯、番茄、茄子等。
〔病害診斷〕線蟲主要在地下根部為害,一般地上部分癥狀并非特色明顯可鑒。常形成嫩葉蒼白色、像缺肥或缺水的衰弱狀,干旱條件下會產生萎蔫。嚴重病株會造成矮化、早衰。受害根部經常出現側根增生,開花期癥狀尤其明顯,根部表皮上叮著很多乳白或乳黃色的、略顯半透明的小球形的雌蟲蟲體。被害根部表皮常出現龜裂,易于受到其他腐生真菌或細菌的侵染而加劇枯亡。致病線蟲為馬鈴薯金黃線蟲。線蟲雌雄異形。雄蟲體為線形,雌蟲成蟲近球形或洋梨形。蟲體分卵、幼蟲、成蟲三個歷期。幼蟲具5個齡期。雄雌蟲體在成蟲期才有形體上明顯區別。
〔發病規律〕胞囊線蟲以胞囊在土壤里越冬。春天,胞囊內的卵在適宜條件下開始孵化,一齡幼蟲在卵殼內生活,至二齡期幼蟲破卵而出,作為侵染期幼蟲,侵入植株根部,取食發育,而后連續3次蛻皮,發育為成蟲。雌成蟲膨大,突破組織外露,僅頭頸部可附于根部。雄成蟲離開根并與雌蟲交配。雌成蟲受精后體積增大呈近球形,顏色變深,體壁變厚,內中充滿蟲卵(約500粒)。馬鈴薯收獲后,胞囊保留在土壤里越冬。線蟲喜于較低的土壤溫度、通氣良好的土質以及相對潮濕的條件。幼蟲在10℃時開始活動,16℃時根部受侵染嚴重,26℃時線蟲發展受到抑制,故冷涼地區病害嚴重。土質上中等黏土、排水良好和通氣的砂壤土、含水50%~70%的泥炭土等適合線蟲活動。胞囊內的卵抗干燥,可存活20年之久,病土、附帶有胞囊的種薯、器具,均可遠距離傳播線蟲。品種間抗性有差異。
〔防治措施〕(1)嚴格檢疫措施。此病為檢疫性病害,應嚴加限制從疫區調運帶蟲種薯。(2)合理進行輪作。重病地區和非寄主作物實行5年以上的輪作,水旱輪作效果更優。(3)選種抗病品種。對壓低病情有一定效果。(4)進行土壤消毒。播種時每667平方米用3%克線磷5千克拌土后穴施,效果明顯。也可穴施10%力滿庫顆粒劑,每667平方米5千克。也可用55%D-D混劑每667平方米20~30千克,開溝澆施,然后覆土踏實。(5)田間藥劑灌根。田間早期見有發生線蟲病,及時用藥劑灌治。可選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每株用藥液0.25~0.5千克。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