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病原及侵染
對馬鈴薯能夠侵染并且造成損失的病原病毒有馬鈴薯X病毒、Y病毒等多種。
馬鈴薯花葉病毒(PVX),是一種長520-550nm的線狀病毒,有時在電鏡下能看到病毒顆粒的中心孔。在病毒外殼由亞基形成時,可看到它的橫紋,這一點是與馬鈴薯重花葉病毒在形態結構上的主要區別。
馬鈴薯重花葉病毒(PVY),是一種長680-900nm的線狀病毒,在電鏡下找不到它的中心孔和外殼蛋白亞基的橫紋。它比PVX更細一些、更長一些。
此外,還發現了馬鈴薯S病毒、M病毒、黃矮病毒和類病毒中的馬鈴薯纖塊莖病毒。
對于馬鈴薯病毒侵染造成馬鈴薯病毒病的途徑,主要是汁液傳播。汁液傳播的主要媒介是蚜蟲。蚜蟲有探食性特性,就是說,蚜蟲在接觸植物(主要是幼嫩葉片)時,首先在著落點吐出唾液,停一會再在有唾液部位,連同刺吸的汁液和唾液一同吸回,最后才確定是否繼續吸食下去,正是由于這個特性,病毒在汁液懸浮中就依靠蚜蟲這個主要媒介而傳播。所以,一般的農藥殺蚜,并不能解決蚜傳病毒問題。蚜蟲被殺死了,病毒也早已傳播了。
PVX通過汁傳后,在馬鈴薯植株上造成的癥狀是輕花葉,PVY通過汁液傳播后,在馬鈴薯植株上造成的癥狀是重花葉,PVX與PVY的重復感染在馬鈴薯上產生明顯的重花葉和斑枯,對產量和品質的影響就嚴重了。在生產實際中,往往是復合感染,因此,后果嚴重。成片的馬鈴薯枯斑壞死是屢見不鮮的。直至收獲的塊莖都出現肉質褐變。
(二)微公害、無公害防治技術
1.選留和選用無病種薯種用馬鈴薯,一般以秋薯為佳,一來腐爛率小,二來薯塊較小而勻稱,經濟實用。作為選留無病種薯,一般用目測法,植株生長健壯,芽眼鮮嫩無病,薯塊韌實而鮮壯,同時注意盡量用新窖或未貯存過病株的場所,歷經一段時間后,播前對選留的種薯再作一次逐塊檢查。
2.莖尖脫毒培養馬鈴薯病毒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實踐證明,在植株的生長點部位是不帶毒的。也就是說,病毒在寄主體內傳遞的速度不如植株生長的速度快,利用這一特性,在無毒條件下切取莖尖0.3-0.5毫米,"栽種"在燒瓶培養基上,培育無毒小苗和無毒小種薯,用這種無毒小種薯作一級種薯,再在無病地塊中進行二級種薯擴大繁殖,用于大田生產。
3.熱處理法馬鈴薯種薯在較長時間的一定高溫下,可以使薯塊內的存活病毒鈍化,利用這一特性把種薯置于35℃恒溫下,連續熱處理56天或在36℃恒溫下處理39天,然后作種用。
4.實生苗法馬鈴薯的種子一般是不帶病毒的,利用這一特性,在無毒環境下,把種子培養成實生苗,用實生苗結的薯塊作種薯,可以有良好的防病效果。
5.銀灰反光膜驅蚜銀灰反光膜條帶的高度要高于植株生長的頂端,其余詳見番茄病毒病的防治。
6.山巒凹地專建留種田在城鎮遠郊選擇山巒凹地,建立無病留種田,由于這種地勢氣候涼爽,蚜量少,薯苗帶毒率低,而且長勢旺盛,有利于培育繁殖無毒種薯。
7.選用間作套種方式選用兩行玉米和四行馬鈴薯間作方式,或棉花和馬鈴薯間作方式栽培,可起到這光降溫和控制蚜量的作用,從而減輕病毒病的發生。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