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種薯選擇
秋播馬鈴薯,首先應選擇抗逆強特別是能抗高溫的品種;其次,應該擇休眠期短(休眠期30-40天)的品種;第三,應選擇結薯早的早熟和特早熟品種,如東農303、費烏瑞它、中薯1號等。它們均可在出苗后60天采收,有的出苗后45天即可采收。
秋播馬鈴薯,以采用小整薯播種為好,每個小整薯重量在25克左右。如用大薯做種薯,應在發芽前切塊催芽。
二、種薯處理
1、切塊。秋薯切塊要掌握在涼爽條件下進行,以避免爛種。在播種前7-10天,選無病傷、重70-80克的單薯做種薯,用快刀沿頂芽向下縱向切成3-4塊,每塊要有芽眼1-2個,切口要貼近芽眼。切刀要消毒,防止病菌傳播。切薯時如發現維管束變褐色的病薯,應剔除。隨切隨用涼水(最好是井水)洗去切面上滲出的淀粉漿,以利切口愈合,防止爛塊。
2、浸種。采用赤霉素(920)浸種可打破休眠期,促進發芽。其方法是:采用整薯浸種或切塊浸種。整薯浸種可用10-20ppm的赤霉素浸種30分鐘,切塊浸種可用0.5-2ppm的赤霉素浸種5-10分鐘。浸前要把切口處淀粉用清水洗干凈,浸后撈出切塊放在陰涼處晾4-8小時,不可在陽光下曝曬,以免爛種。赤霉素藥液可重復浸種4-5次。注意赤霉素劑量不要過大,防止造成播種徒長。
3、催芽。催芽床選擇通風、涼爽、陽光直射不到的空房或室外樹蔭下搭成涼棚,地面鋪干凈濕沙(以用手緊捏能成團,手松便散開為適度),厚約10厘米,床寬1米。催芽時薯塊在催芽床上可集中排列,將薯塊芽眼向上,先在底層緊密排好一層,不使重疊,然后上面覆蓋一層3厘米厚濕細土或黃沙。再按一層薯塊一層細土沙,這樣排列至三層,最后拍緊床面。上蓋稻草或塑料薄膜保溫,保持床溫在25-28℃,濕度以表土不過干為好。如床沙土太干,可用水壺灑少量涼水保濕,經4-6天就可出芽。整薯催芽的薯塊不必再用沙土蓋沒,在薯塊上蓋一層濕草包即可。當芽長至0.5-1厘米時,就可拿出播種。如遇天氣不好,可在散射光下放2-3天,使芽綠并壯實,再播至大田。
三、播種方法
1、適時播種。秋薯播種正值秋初,播種過早,溫度太高,容易爛薯;播種過遲,生長期縮短,又影響產量。一般日平均氣溫降到25℃以下,播種較為安全。一般在8月25日至9月10日為適宜播種期,早熟品種費烏瑞它、早大白等可在9月中旬播種,特早熟品種如中薯一號,播期可推遲到9月底。山區氣溫較低,可適當早播,使生長前期趕上已轉涼的10月份,植株生長旺盛,而塊莖形成后期在溫度較低的11月份,正適應馬鈴薯生育特點,這樣結薯多,產量高。
2、降溫保苗。播種時,畦面表土日間溫度常在35℃以上,不適于幼苗生長;整地時如遇干旱,播前2-3天宜灌水,待土壤濕透脹松后,再翻耕整地做畦,保持土壤濕潤。選陰雨天或早晚開溝播種。秋播馬鈴薯時芽眼要朝下,播種深度應保持在10-15厘米,太淺對出苗不利。播種后畦面覆蓋瓜藤、青草、稻草等物,可起到遮蔭降溫、防旱保濕、防止陣雨沖刷和土壤板結。這樣出苗快速整齊,保證苗全苗壯。
3、合理密植。秋薯生長快,結薯早,地上部植株生長不及春薯旺盛,不易徒長,所以播種密度應適當增加。適當密植不僅能充分利用光照和地力,提高產量,而且能促使莖葉增多。土壤覆蓋層加厚,可使田間土壤降溫保濕,有利于生長,提高種性。秋馬鈴薯的行距一般為35-40厘米,株距18-22厘米,每畝播7000-9000穴,在瘦地可比在肥田適當密植。
四、田間管理
1、水肥管理。秋馬鈴薯播種正值高溫干旱季節,播后無雨時,每隔3-5天應灌水一次,降低土溫,促使早出苗、出好苗。幼苗出土后,如天氣繼續干旱,仍應小水勤灌,保持土壤濕潤,促進莖葉生長。進入結薯階段,氣候逐漸涼爽,莖葉封行,植株蒸騰和地面蒸發量小,土壤保持濕潤即可,畦溝不干不灌。如遇連陰雨,則要做好排澇工作。
秋季氣溫日漸下降,日照縮短,不利于莖葉生長,因此齊苗后要抓緊追肥促棵。每畝追施硫銨15公斤,尿素5公斤。爭取在10月上中旬使秋薯地上部莖葉能封行。據測定,春薯0.5克莖葉只產0.5公斤薯,秋薯0.5克莖葉可產1公斤薯。因此,秋薯管理中促進莖葉生長的措施對于提高產量是非常重要的。
2、中耕培土。為了滿足秋季薯塊發育需要,應及時做好中耕培土,保持土壤低溫濕度。整個秋薯生育期,一般中耕培土2-3次:第一次出苗后培土,3厘米厚;經過10-15天開始抽生葡匐莖,第二次培土,厚約6厘米;再隔10-15天第三次培土。每次培土時結合中耕追肥,增加土壤透氣性,促使節節形成葡匐莖,增加結薯層,提高產量。
3、噴施磷酸二氫鉀。在馬鈴薯盛花期噴施0.3%-0.35%的磷酸二氫鉀,可增產15%-20%。最好連續噴施兩次,第一次在盛花期噴施,隔7-10天再噴施一次,每次每畝用0.35%磷酸二氫鉀溶液50公斤。
五、防治病蟲害
1、蟲害防治。危害馬鈴薯的害蟲較多,一般危害茄果類蔬菜的害蟲均可危害馬鈴薯。主要有二十八星瓢蟲、地老虎、蠐螬等。這些害蟲當中,危害最嚴重的是蚜蟲和蠐螬。蚜蟲發生初期用2.5%的溴氰菊脂加水2500倍噴霧,效果較好。
預防蠐螬用90%晶體敵百蟲500克加水溶解噴于35公斤細土上,在播種時施入穴內或擺種溝內,可供一畝田使用。
2、病害防治。危害馬鈴薯的病害主要有晚疫病、青枯病、環腐病和病毒病。對于病毒病、環腐病和青枯病,一般通過選用抗病品種,生產脫毒種薯和實行合理輪作,不與茄科蔬菜連作等措施加以克服。
晚疫病是我國發生最普遍,危害馬鈴薯最嚴重的病害。發病初期用多菌靈和代森錳鋅400-500倍液噴霧,交替使用,每隔7-10天噴1次,共2-3次,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