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春馬鈴薯在1月下旬―2月上旬播種,5月中旬收獲上市,畝收塊莖約1700公斤,經濟效益較高。其栽培技術如下:
一、選用良種嚴格種薯處理。選用優良脫毒馬鈴薯品種是高產栽培的基礎。適宜品種應早熟、高產、穩產,綜合抗病性較強,品質較好。將種薯縱切,每切塊50―80克,確保每塊均有上部芽眼,并用多菌靈1:200倍液浸一下或用草木灰涂切口,攤曬1―2天至薯塊開始發軟即可。
二、足肥深耕起壟。馬鈴薯生長期短,地膜栽培,采用一次性施足基肥,畝施優質灰糞3000公斤后深翻,然后碎垡起壟,壟底寬85―90厘米,壟面寬60厘米,壟高10―15厘米,后沿壟面開好播種溝,沿播種溝畝施高濃度復合肥30―40公斤,施后輕耙土面,避免種肥接觸。
三、合理密植。適時播種、合理的密度是獲得高產的關鍵。在1月下旬―2月上旬催芽、下種。采用雙行壟作栽培,行距40―50厘米,株距25―30厘米,每畝5000―5500株。
四、搞好化除覆蓋地膜。覆膜前畝用72%都爾100毫升,對水50―60公斤噴施壟面,壟面要平,封膜要嚴,貼膜要實。覆膜后及時做好清溝理墑工作。
五、加強田管。及時破膜提苗,發現死苗、缺苗用預備苗補足。齊苗后追施平衡肥,畝用尿素5公斤對水點澆,結薯期畝追尿素5公斤,加高濃度復合肥10公斤作膨大肥。春馬鈴薯一般不需打杈,但開花前必須摘去花莖,以集中養分用于塊莖膨大。經常保持田間干濕適宜,特別在結薯后,田間不能積水,要及時排澇降漬,否則易引起薯塊腐爛。主要病害有病毒病、青枯病、黑脛病,可用1:200倍多菌靈浸種預防病毒病、青枯病,用200―250PPM農用鏈霉素灌根防治黑脛病。現蕾期對植株有徒長趨勢的田塊畝用15%多效唑30克兌水50公斤噴霧,在盛花期畝用維他靈4號25毫升兌水20公斤噴霧,可使植株矮化,促進地下塊莖的膨大,從而提高產量。根據田間實驗,噴施維他靈4號后,株高可降低7.2厘米,大塊莖比率增加12.06%,產量增加9.02%。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