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近幾年,我鎮蔣河村推廣馬鈴薯-荸薺高產、高效種植模式,一般每667平方米可產馬鈴薯1500~2000kg,荸薺1500~2000kg,最高可達2500kg。現將其主要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一、茬口安排
馬鈴薯于元月底前播種,5月中旬收獲;荸薺于5月上中旬育苗,6月底至7月中下旬移栽,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下旬前采收。
二、馬鈴薯栽培要點
1.播種。選用生育期短,抗逆性強,優質、高產的品種栽培。具體應擇無蟲眼、無病斑,表面光滑的鮮薯塊做種。播前30天曬種,播前3天將曬好的種薯切成塊狀,拌上草木灰置于陰暗處。結合冬翻田地,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機肥3000~4000kg、復合肥50~60kg。再開深溝做高畦,按行、株距50cm×20cm播種,播后覆細土7~8cm厚,稍微拍實覆土。一般每667平方米栽種6000株左右,并用72%都爾100ml對水50~60kg進行化學除草,再覆蓋地膜。
2.田間管理。①中耕培土。馬鈴薯出苗后應馬上破膜放苗,并及時松土、壅根,去掉小、弱枝蔓,封行前結束培土。②肥水管理。一般出苗后施適量速效氮肥以利提苗;幼苗高40cm以上時,視情況施尿素5~10kg。封行后不再追肥,開花期間可根據墑情灌水1次。若馬鈴薯生長后期多雨,及時排除積水,以防爛薯。③促控結合。及時摘除花蕾,現蕾期、開花期各噴1次40~50mg/kg的多效唑矮壯植株,并根外追施磷、鉀肥加液面肥防早衰。④病蟲防治。播種時,每667平方米用辛硫磷100~150ml,拌濕細土20kg順溝條施防地老虎;苗期用1∶1∶200波爾多液、樂斯本等防治晚疫病及蚜蟲等。
3.采收。馬鈴薯成熟后應及時采收讓茬,將藤蔓邊采邊埋入土中,并加水泡田、耕翻。
三、荸薺栽培要點
1.育苗。選球莖大、色澤艷、芽頭健壯,無病無潰爛的球莖作種,每667平方米用種20~30kg。選肥沃的地塊作育苗地,先在地上先澆一層淤泥,再將荸薺芽尖朝上排列,最后覆蓋一層稻草。育苗期間要勤澆水使土壤保持濕潤。芽長2cm時,除去稻草,并噴水保持濕潤;待芽長達20cm左右,即可移栽。
2.移栽。選母球上無側芽的秧苗按深6cm,株、行距為90cm×90cm栽植。栽后,順手將根蒂泥土抹平,使根與泥結合,植株易成活。
3.田間管理。①肥水管理。每667平方米施有機肥1500~2000kg、磷肥30kg、鉀肥15~20kg。分株發棵期(移栽后7~10天)追第1次肥,每667平方米對水澆施腐熟糞肥750~1000kg、尿素5kg。分蘗盛期(移栽后30~35天),每667平方米施尿素5~10kg、氯化鉀4~5kg。結球期(移栽后50~55天),每667平方米施25%復合肥20~25kg;并根外噴施2~3次生化調節劑。活棵緩苗期,保持淺水層1.5~3cm深;分蘗后期,可逐步加深水層至6cm;球莖膨大期,堅持干濕交替;球莖充實成熟期,以干為主。②除草。定植后7~10天,進行第1次翻耕除草,并查苗補棵;10~15天后,視苗情及雜草進行第2次翻耕除草。③病蟲防治。荸薺病蟲害主要有稈枯病、白禾螟等。發病初期每667平方米用25%使百克乳油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稈枯病。每隔10天噴1次,連噴3~4次。注意輪換用藥。白禾螟可用樂斯本等殺蟲劑防治。
4.采收。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下旬為荸薺采收適期。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