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貯藏是馬鈴薯生產和利用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無論是鮮薯銷售也好,還是加工也好,都離不開貯藏保鮮。但農村馬鈴薯貯藏保鮮,要注意走出如下誤區。
不分用途地混合貯藏一些農戶仍按過去的習慣一家只有1個窖,食用薯、商品薯、種薯、加工薯等幾種用途的塊莖,或幾個不同品種的馬鈴薯,都貯藏在這一個窖內。這不僅造成品種的混雜和病害的傳播,影響種性,同時對食用薯品質和加工薯價值的保持也不利,因而直接影響農戶的經濟效益。在貯藏過程中,只有滿足不同用途塊莖對貯藏條件的不同要求,才能達到貯藏的預期目的。因此要分窖貯藏,分品種、分級別、分用途單窖貯藏保鮮,便于按用途進行相應的管理。必須據此修建貯藏窖,或采用窯洞多建貯藏室。
隨意選擇貯藏窖址有的選址不當,在地下水位高處建窖,造成窖內濕度大,甚至出水;或薯窖正對風口,容易出現凍窖。有的窖建造得太淺,頂部覆薄土,薯堆上部接近凍層,也易造成凍窖。還有的沒有通風孔道,或通風孔道設置得不合理,因而無法調節窖內溫濕度,更無法通進新鮮空氣,以致使所貯薯塊受損害。因此,貯藏窖要選擇在地下水位低、背風的地方建造,并防止窖頂太薄。建窖結構的改進主要是增加通風換氣設施。
不重視塊莖入窖質量為了提高馬鈴薯貯藏保鮮效果,入窖時,要求入窖塊莖個體完整,薯皮干燥、無腐爛及其他雜質等?墒怯行┺r戶在馬鈴薯秋收入窖時,圖省事,不愿多用工,不經晾曬和挑選,使泥土與塊莖混合,并將潮濕淋雨的薯塊和凍、病傷、爛的薯塊一起入窖。入窖時將馬鈴薯從窖口向窖內傾倒,把薯摔傷,或入在薯上踩踏,造成薯塊受傷等,嚴影響了人窖質量。泥土多會造成濕度大,通氣不暢,同時還帶入各種病菌;病、爛薯塊人窖,直接把大量病菌接種在薯堆內,成為窖內發病的病源;傷薯易于使真菌和細菌侵入,會導致病害的擴大蔓延;濕度大不僅能滿足病菌繁殖傳染條件,促進病害發展,同時也易于造成塊莖早期發芽,影響質量。因此入窖前,應對薯塊進行認真的晾干和整理,做到薯皮干燥,無病塊、無腐爛、無傷口、無破皮、無凍塊及無泥土雜物。
習慣于“自然管理”許多農戶有“自然管理”的習慣,即天冷封窖后,在貯藏期間不檢查,不調整溫度和濕度,不通風換氣,以致在春季開窖時出現凍窖、爛窖、傷熱、發芽和黑心等現象,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還有的只注意保溫防凍,一到冬天都不通氣,薯塊呼吸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氣體得不封排除,使薯塊的正常呼吸受到阻礙,芽子被窒息,以致影響出苗。甚至春季開窖后,也不通風換氣,人就進入窖內,造成入窖人窒息的事故。因此,馬鈴薯貯藏保鮮既要防凍,又要防熱;既要防干,又要防濕。通過通風降溫降濕或保溫保濕措施,調節溫濕度。不同用途的馬鈴薯塊莖適宜貯藏保鮮的溫濕度是:種薯和食用薯的貯藏溫度是3~4℃,加工用的馬鈴薯是7~10℃,兩者的相對濕度都要保持在90%左右,濕度的安全范圍是80%~93%,濕度切不可過大。并經常注意檢查,剔除腐爛薯。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