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針對我國早熟馬鈴薯品種缺乏,早熟品種表現抗病性差,退化快,商品性差等問題,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近幾年先后育成了中薯3號、中薯4號等早熟、豐產、抗病性和薯塊性狀表現突出的馬鈴薯品種,均已通過北京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中薯3號特征特性早熟,出苗后60天左右可收獲,株型直立,株高60厘米左右,生長勢較強,結薯集中。塊莖橢圓形,頂部圓形,表皮光滑,皮肉淺黃色,芽眼少而淺。單株結薯數3~5塊,塊莖大而整齊,商品薯率可達90%以上,穩產性好,植株抗病毒病,退化慢,淀粉含量13.5%,煮食、炒食口感和風味好,是鮮薯食用的優質品種。栽培要點:北京地區春季在3月下旬播種,4月中下旬齊苗,6月中旬可收獲早期產量,7月初收獲全部產量。每667米24000~4500株,行距60厘米,株距25~28厘米。播前施足基肥,每667米21500~3000公斤,結薯期和薯塊膨大期應及時澆水。秋季栽培主要是留種,在8月中旬用整薯播種,播前用5x10-6赤霉素溶液浸泡10分鐘或用1%~2%的硫脲噴灑種薯,要選擇排灌水良好的地塊播種,不宜澆水過多。生長前期及時噴藥滅蚜和拔除病株,一般春季667米2產1500~2500公斤,秋季產1000~1500公斤。單播每667米2用種薯125~150公斤。該品種適合一、二季作區的早熟栽培,可與玉米、棉花等作物間套種。各地可根據當地氣候條件選擇適宜的播種期。中薯4號:特征特性極早熟,從出苗到收獲60天,株型直立,分枝少,株高55厘米左右。植株生長勢較強,結薯集中,薯型整齊,長圓形,皮肉淡黃色,芽眼少而淺,表皮光滑,抗病毒病、瘡痂病,較抗晚疫病,耐脊薄和干旱。鮮薯含干物質19.1%,淀粉13.3%,還原糖O.47%,粗蛋白質2.04%,維生素C含量每100克含30.6毫克,蒸食、炒食品質佳。栽培要點:北京地區春季在3月中下旬播種,播前催芽,施足底肥,結薯期和薯塊膨大期及時灌溉,6月中下旬收獲。秋季在8月上中旬播種,播前用5x10-6赤霉素水溶液浸泡5~10分鐘后用濕潤沙土覆蓋催芽,10月底收獲。平播播種行距60~70厘米,株距20~25厘米,每667米24500~5000株。結薯期和薯塊膨大期及時灌溉,收獲前一周停灌,以利收獲貯存。該品種結薯早,膨大快,既適合平播又適合與棉花、玉米等間、套作,注意及時噴藥滅蚜和拔除病株。一般667米2產1500~2000公斤,單播每667米2用種薯125~150公斤。適合北京平原地區及中原二季作區春、秋兩季栽培和北方一季作區早熟栽培。各地可根據當地氣候條件選擇適應的播種期。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