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品種來源:湖北恩施中國南方馬鈴薯研究中心用“393143-12”作母本,“NS51-5”作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馬鈴薯品種。原代號:T962-76。2005年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品種審定編號為鄂審薯2005001。
品質產量:2003~2004年參加湖北省馬鈴薯品種區域試驗,品質測定淀粉含量18.90%,干物質含量24.65%。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873.4公斤,比對照鄂馬鈴薯3號增產17.99%。其中:2003年畝產1390公斤,比鄂馬鈴薯3號增產9.36%,顯著;2004年畝產2356.7公斤,比鄂馬鈴薯3號增產23.75%,極顯著。
特征特性:株型半擴散,植株較高,葉片較小,生長勢較強。莖葉綠色,花冠白色,開花繁茂。結薯集中,薯形扁圓,黃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淺,耐貯藏。商品薯率偏低。區域試驗中株高59.7厘米,單株主莖數5.4個,單株結薯12.2個,商品薯率64.6%。全生育期89天,比米拉長8天,比鄂馬鈴薯3號短1天。抗病性鑒定為晚疫病發病率11.09%,輕花葉病毒病發病率0.31%,青枯病病株率為0。
栽培要點:1、選用脫毒種薯,采用育芽帶薯移栽技術栽培。2、合理密植。單作每畝4000株,套作2400株。3、科學施肥。重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及時追施芽肥。底肥畝施農家肥1500~2000公斤,過磷酸鈣20公斤、復合肥(15:15:15)15公斤;幼芽破土時,早追芽肥,畝施尿素10公斤;現蕾時視長勢每畝酌情追施尿素3~5公斤以防早衰。4、注意輪作換茬,預防青枯病,并注意防治晚疫病和28星瓢蟲。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二高山和高山地區種植。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