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9-12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央視網消息:他是草原上來的怪人。草原上不受歡迎的老牛肉,經他的手能賣到240元錢一公斤。怪人怪事的背后全是因為藏在密室里的神秘大壇子。意外收獲的神秘壇子,讓他從一個菜市場門口買菜的窮小伙,搖身一變,成為年入4個億的致富能人。看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的孫洪留,如何靠神秘大壇子收獲億萬財富,一年賣出4個億,凈賺4000多萬元。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大草原,常年盛產牛羊肉,讓這里的人都懂吃,說到什么樣的牛肉好吃,大家都有自己的主意。
養殖戶:當地就是養28個月左右的的牛好處理。
養殖戶:兩年就出售,吃肉嫩,好吃。
可是眼下草原上卻來了個奇怪的買家。
孫洪留:小白,來,來,來。小白過來,兄弟們,過來,小白,過來。
孫洪留就是本地人嘴里的怪人。
滿草原的牛,他卻四處找牛都不滿意,提出的要求更讓當地人覺得摸不著頭腦。
養殖戶:挺奇怪,要五年的牛,還花高價呢。
孫洪留:市場上這個牛是兩年多可以用,但是我不用,牧民來講覺得有點怪,但是我怪肯定有怪的道理。
5年多的牛,在當地都是老的公牛和母牛,都得降價處理,數量也不多。可為了找到這種老牛肉,孫洪留每公斤高于市場價20元錢來收購。
更讓人覺得怪的是,孫洪留還給這些牛肉定了一個驚人的銷售價。
孫洪留:你看起來普通,但是我回去有辦法把它整到240元錢一公斤。
記者:你有辦法把它整到240元錢一公斤 ?
孫洪留:對。
這些當地得降價的老牛肉,孫洪留說經他的手還能賣到240一公斤,這讓當地人對外來戶孫洪留充滿疑惑。可在距離呼倫貝爾市2000多公里外的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孫洪留卻是個讓人服氣的名人。
王建民:他這個例子在常州市金壇區沒有,真的是名不虛傳的一個人。
孫洪留在常州市金壇區是個大伙都稱贊的名人。
而他的出名,正是因為一個藏在密室里的財富。
記者:這不就幾個壇子嗎? 搞這么神秘。
孫洪留:不是,不是,這個壇子值錢。
記者:就這幾個壇子?
孫洪留:我剛才不是講了嗎,這三個壇子的價值跟我們公司的價值差不多。
記者:真的假的?
孫洪留:真的我沒開玩笑,我講的真話。
記者:你這個廠房造價多少?
孫洪留:1.5個億。
記者:你說這個壇子跟1.5個億差不多價值?
孫洪留:它是能讓我賺到1.5個億。
能為孫洪留賺來億萬財富的神秘大壇子,里到底裝著什么呢?為了讓我們看清,孫洪留把壇子里的東西打了出來了。
記者:這是醬油?醬汁?
孫洪留:不是,是老鹵湯。
記者:老鹵湯?
孫洪留:這個就是老鹵其實就是網上講的老鹵,其實就是這個老鹵,就是把配方告訴你,你把調料放進去,你熬出來的新湯,你再怎么煮出來的味道,絕對和這個老湯煮的不一樣。
孫洪留口中能帶來億萬財富的老鹵湯,到底放了多少年頭了呢?說出來嚇了我們一跳。
孫洪留:已經幾十年了,已經幾十年了。
記者:幾十年?幾十年的東西還能吃?
孫洪留:老鹵絕對是能吃的 。
幾十年的老鹵湯可不多見,放了這么久的老鹵湯到底啥滋味呢?記者壯著膽子嘗了嘗。
孫洪留:你可以用手蘸一點嘗一嘗你就知道了。
記者:就是咸咸地,香香地。但是又不像醬油。不是那種齁咸。
孫洪留:肯定不是那種,對。
這老鹵湯的來歷不簡單,它為孫洪留帶來了億萬財富,讓他從一個菜市場門口擺地攤的小伙,變身年銷售額4個多億的致富能人。
如今在常州市金壇區的西門菜市場門口,孫洪留的逆襲故事,還是大伙最愛說的財富傳奇。
朋友:他是擺在我們店門口賣菜,我們在賣鞋,他擺在這里賣菜。
朋友:那個時候我的花店還有個店面,他連店面都沒有,就夫妻倆一個人推一個小車車在外面賣菜。
朋友:沒有想到,擺擺小地攤能做這么大真的沒想到,說實實在在的話,做小菜生意的,你看我們現在也在做,也不就是稍微有個攤位,自己有一個店,哪里可能做成這樣的一個集團。
這個菜場里的人都知道孫洪留的歷史,因為家里窮,母親早逝,孫洪留為了生計學著在菜市場門口擺攤賣朝鮮小菜,為了搶個好攤位,每天早上凌晨3點就到菜市場門口擺攤,那時候別人都戲稱孫洪留為小胡子。
孫洪留:因為那時候我嘴上有個胡子,小胡子,小胡子就跟我打招呼,因為平時(和顧客)關系處好了。后來我就考慮到把朝鮮這兩個字,原來朝鮮小菜四個字把前面朝鮮兩個字拿掉寫上小胡子小菜,這樣子辨別度比較好,這也不叫品牌就是一個辨別度。
小胡子也有春天,擺攤賣菜讓他遇到了隔壁服裝廠的姑娘,愛情讓小胡子很甜蜜。可他沒想到,這姑娘的父親不一般,是常州市里的鹵牛肉大王。
這鄧老爺子鹵的牛肉每天都不愁賣。
鄧老爺子鹵的牛肉,一出鍋滿街都飄香,生意紅火,每天排隊。準女婿一帶回家,就讓他氣得說不出話來。
岳父:他有種酸酸臭臭的樣子,要找一個稍微門當戶對的,我看他們家庭困難,恐怕女兒以后要吃苦。
孫洪留:說心里話那個時候他們家完全不同意的。
孫洪留 老婆:那時候人腦袋,我不知道怎么回事,反正就是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條件再差再窮也沒有關系,好像也愿意。
最終,小兩口還是不顧反對結了婚。夫妻倆為了能多賺錢,爭口氣,孫洪留的妻子也辭了服裝廠的工作,跟著他一起擺攤賣朝鮮小菜。可都是賣菜和孫洪留一起賣菜的同行,有的到今天還是這么一個推車賣菜。孫洪留卻靠著和妻子一起賣小菜,三年時間就發展成了4個攤位。
孫洪留:父母帶小孩來買,我看有小孩我就抓一點菜給小孩,做生意的一個訣竅,因為父母來買菜,我送點給小孩,父母也開心,小孩也好。另外像旁邊有一個菜場,老人家拎一袋雞蛋過來,因為菜場那個袋子都很薄,我立馬就上去給人家套一個袋子。
記者:他買你的的東西了嗎?
孫洪留:沒買。我怕雞蛋打破,我就套一個,這樣增加好感,等下次老人買菜肯定選我的對吧。
擺地攤9年,孫洪留攢下了30多萬元,還在城里買了一套房子。就在生活剛剛好轉的時候,2002年年初,妻子突然發現孫洪把倆人9年辛苦賣菜賺的30多萬元全取光了。
孫洪留:你就把廠房丟掉沒關系,你只要有這個鹵湯,這個鹵湯你送到人家廠里去做也是一樣的, 主要是鹵湯 ,并不是說廠房并不是說員工。
花光血汗錢,就是為了換回這些鹵湯。
這三壇子鹵湯到底怎么能讓孫洪留改變命運,從一年賺4萬元的擺地攤小伙變搖身一變,年賣3個億,凈賺3000多萬元呢?
在江浙一帶,家家戶戶的主婦和老手藝都知道,想要鹵味好吃,就得依靠上年頭的老鹵湯。老鹵湯怎么養成呢?每天用肉熬湯,肉的滋味不斷滲透到湯里,年頭長了,老鹵湯就有了滋味,反過來什么肉和菜放下去煮,都能成一道美味。
孫洪留:最少最少十年二十年以上才叫得上老鹵湯,你說那種幾年的鹵湯,那太多了,那隨便哪個鹵味店里都是幾年的鹵。
有幾十年歷史的神秘鹵湯,最終怎么落到了孫洪留的手里,讓他的命運發生巨大逆轉。從一個年入4萬元的小商販,變身年賣3個億的企業家,還能凈賺3000多萬元。
2002年,離江蘇常州200公里外的安徽蕪湖,有個經營了幾十年的鹵制品國營老店改制,廠長施天華帶走了店里的秘方。這個消息一出震動了周邊的鹵制品行業,所有人都盯上了。
施天華:包括社會上有錢的老板,包括社會上還有做別的生意的,也有外地人找我。
孫洪留也看上了這個生意,可是他就是個在菜市場門口推三輪車賣菜的商販,連邊兒都挨不著,怎么才能得到這門生意呢。沒想到,之前9年的努力讓一個最不看好孫洪留的人看在眼里,這個人幫他敲開了鹵菜店的大門。
老丈人:因為他肯吃苦,我看他后來是個好苗子,所以說到蕪湖都是我領他去的,我認為他就是繼承人。
孫洪留的老丈人和施天華是老交情,可就算老丈人給領進了門。孫洪留沒什么錢,相對其他競爭者,他毫無優勢。
孫洪留:找施廠長的人不可能是我一個人。肯定有好多人,因為他們那個品牌在整個安徽省,我不講全國怎么樣,首先安徽肯定是老大,毫無疑問。所以說肯定有很多人找他,對于我來講我自身條件肯定沒有勝算的。所以我只能用我的故事,用我對這個行業的判斷、用我自身以后我們怎么做,我們怎么相處,用這些事情來打動施廠長。
施天華:他的思想理念和他人生經歷,正好跟我的人生經歷,跟我小時候,我小時候蠻苦的。人生經歷都差不多,正好他這個理念跟以前跟我談的人基本上都不一樣。
孫洪留根據自己賣了9年小菜的經驗,改變鹵菜店以前只在中午開門的經營模式,主要抓早市的生意。
孫洪留的理念得到施天華的認可,他帶來了蕪湖這家老品牌最擅長的傳統鹵牛肉和鹵鵝等葷菜,總共有60多種產品。孫洪留的泡菜,有十多個品種。兩個品類加在一起,新店一共有70多種鹵味產品,產品數量是當地一般的鹵味店的好幾倍,除此之外,怎么才能一開張就吸引人呢?
孫洪留:面裝修是給人第一印象,就跟人談戀愛一樣,你找個男朋友第一次見面,他頭發不梳一梳,他不去理個發,刮個胡子,他不會買好個襯衫。他邋里邋遢打死你也不會跟他談,下次沒戲了,拜拜。進去以后看看菜的顏色,我才下手買。買了以后口感好不好代表我下次來不來。
施天華的老品牌,在華東地區本身就自帶品牌效應,加上孫洪留的營銷策略,4年時間,孫洪留在常州市附近的上十個縣市開店,幾乎都是開一家就排隊一家。到2006年,孫洪留在周邊開店70多家,逐漸打造出了自己的鹵味品牌。
2007年開始,孫洪留的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推著三輪車賣菜的小伙,到年賣3個億,凈賺3000多萬元,也就四年的時間。鹵味店現金流大,流水就有50多萬元一天。孫洪留早看不上鹵味這個老本行,就想發展個賺快錢新生意。
孫洪留:那個時候鹵味店還沒有上市公司,也沒有全國特別大的連鎖,這種鹵味店到天花板了第二個嫌這個鹵味店檔次太低了。
記者:那你覺得哪些檔次高呢?
孫洪留:搞房產,我朋友帶我去搞房產,我覺得搞房產很有面子,又能賺到大錢,人家一講開發商,正面董事長,背面六個單位,六個公司,就怕別人不知道我有幾個公司。其實我為什么名片印那么多?其實想告訴人家 你看我不算差,你看我有這么多公司
五年時間,孫洪留投資了房地產、旅游、農家樂、農業、能源等多個產業,拿出5000多萬元,因為經營不善200萬都沒有收回來。家里的鹵味店也從70多家店縮水到60家。
2012年,孫洪留本來想轉型升級,換個聽起來輕松好賺錢的產業,結果轉了一圈他才發現5年時間,鹵味市場早已變了一個世界。
孫洪留:發現不對,有幾個公司、同行都上市了,以前我以為最多做到5個億到頂了,但是我發現他們居然都上市了,還有的都做到十幾個億、二十幾個億銷售額。所以我認為我以前錯了,所以我再來研究我原來的本行業、主業,我發現市場空間非常大。
2013年,孫洪留一調查才發現,全國排名前六的鹵制品知名企業總銷售額達200個億,平均下來別的企業都做到了幾十個億,自己的企業才3個億的銷售就以為到了天花板。孫洪留開始在快與慢之間布局,這個布局讓孫洪留的銷售額,在四年內提高了一個多億,達到四個多億。
孫洪留:消費的顧客群不對了,以前都是中老年人,現在是年輕人,現在還加了一個名稱,我們以前從來沒有聽說過,叫休閑鹵味。
辣味鴨貨,作為休閑鹵味的代名詞,近年來在鹵味行業里火遍全國,日漸成為一種迎合年輕人的鹵味產品,這類產品的特點就是口味重,屬于麻辣口味。
孫洪留決定進軍休閑鹵味,可他以前一直做的是適應當地的傳統鹵味,這類鹵制品口味偏淡,很難快速在新的休閑鹵味行業里分一杯羹。孫洪留這個老行家還得重新開始。
武漢是鴨貨休閑產品的發源地,孫洪留決定去武漢拜師,可這鴨貨最大的特點,辣,成了孫洪留最大的挑戰。
孫洪留:因為我以前做鹵味我從來不吃辣椒 2015年決定做鴨貨,在武漢待了四個月就是每天買鴨貨,一邊吃鴨貨,一邊吃花椒和辣椒,基本上每天吃個七八盒。
記者:七八盒?
孫:七八盒吃下去,反正嘴邊全腫起來了。
市面上受歡迎的鴨貨都是麻辣味,孫洪留是個地道的江蘇人,從來不吃辣椒,嘗遍各種辣椒后,孫洪留一個不吃辣的人調出的口味,顧客到底會不會買賬呢?
群眾:加油。
記者:辣不辣?
顧客:還好,我不怕辣。
記者:直接吞啊?
顧客:嗯。
每到一個新區域開店,孫洪留都把全國最有名的鴨貨產品,加上自己的產品一起拆開,請25歲以內的目標客戶來嘗,如果自己的鴨貨產品不能得到大部分人的認可就不開店。
孫洪留:現場這個表現,天太熱了我決定臨時把獎金加一倍,這是第一個,第二個,前六名,每人增加麗江客棧一周游,都是我們公司提供。
孫洪留發現舉辦吸引人氣的比賽如果獎品價值不高,根本達不到吸引眼球的效果,每次孫洪留辦比賽都靠千元以上的大獎,來營造比賽前后幾個月的宣傳熱度。靠著這一系列營銷手段,2017年剛剛開始起步的鴨貨產品,一年時間就迅速開了100多家店,鴨貨版塊的銷售額達到1個多億,2017年年底,孫洪留整企業的年銷售額達到4個多億。
大伙都佩服孫洪留看得準,轉型做起賺快錢的鴨貨,再次在行業里有了一席之地。可這僅僅是孫洪留整個布局的第一步。2017年年底,孫洪留干了一件大伙都不能理解的事。
仔細瞧,草原上有一條白色的線在蠕動,孫洪留真正的財富布局就在這里。
孫洪留:我到前面抓一個給你看一下你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了,走。
孫洪留:抓到了抓到了。
記者:很有活力。
孫洪留:對。
2017年年底,孫洪留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草原,打造自己的養殖基地,還滿草原收購五年以上的老牛肉。牛肉和鵝肉都是傳統鹵味的原材料,可孫洪留已經轉型做鴨貨賺快錢,怎么又打上了傳統鹵味的主意?。
孫洪留:鴨貨的核心品牌太多了,有幾個。但是鹵味這種領導品牌目前還沒有。老(鹵味)我的肯定做品牌,鴨貨我要做體量。
孫洪留最終的目的是,升級他的傳統鹵味品牌。傳統鹵味翻新升級,采用最好的原料,最貴的鹵牛肉賣到240元錢一公斤,最便宜的也要160元錢一公斤。
孫洪留:這個就是腿肉就是咱們前兩天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草原拍的那個牛。
記者:就是你要收的那種最老的牛。
孫洪留:對 這個售價是120元錢一斤,一公斤是240元錢。
記者:這個一公斤240元錢,可是大家都喜歡吃嫩肉,為什么這個(老牛肉)反而貴。
孫洪留:它是兩種不同的口感,這個是干切牛肉,它吃在嘴里越嚼越香,這個吃起來(口感)就粗 這種就口感(細膩)。
鹵牛肉分為干切和醬牛肉兩種,最正宗的干切牛肉,原料必須選用五年以上的老牛肉,鹵出來的牛肉才有嚼勁。高品質的干切牛肉,一斤肉只能出半斤產品,所以一公斤賣到240元。
孫洪留和當地政府合作,投資300多萬元,自己發放小牛給當地農戶養殖到五年以上。因為養殖需要時間,目前孫洪留急用,就在當地收購足五年的老牛肉。
這些鵝也別小瞧了,一般行業里都直接在市場上收購四個月左右的圈養鵝,可這些鵝都將在草原上散養十個月以上才能加工,成本是普通鵝肉的一倍。
孫洪留: 從成本角度是比圈養的鵝要高,但是我感覺雖然普通的顧客可能不一定能吃出來,但是一般資深的顧客還是能吃出來的,口味,除了鹵的口味是一方面,但是鵝的原料一定能吃出來。
眼下,孫洪留投資1.5億打造了3萬多平方米的加工車間,通過鴨貨和傳統鹵味兩個方向發力,年銷售額達4個多億,孫洪留說現在的他,不管再賺多少錢,也只想堅持做好鹵味這件事。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