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別看這些龜其貌不揚每年卻能給劉福興帶來五六十萬元的收入,其實美國鱷龜還只是他萬福生態園特種養殖的一部分,在他的梅花鹿養殖場里現在已 經有七八百頭的存欄量了。這里每天都會有很多慕名而來的顧客,靠著梅花鹿和美國鱷龜,這個萬福生態園每年都會有二三百萬元的收入。
劉福興為什么能有今天這場面,還得從一張紅榜說起。
1999年11月,江蘇省宜興市吳墟村村委會門口貼出了一張紅榜,誰出八萬塊錢就可以承包村里的一百畝山場。價錢也不貴,可達半個月過去了就是沒有人揭榜。
江蘇省無錫宜興市新街街道吳墟村村支書談洪泉:“相對來說我們這個山場,離我們的村子也比較遠一點,荒廢了的土地比較多。”
可誰成想正當吳墟村村委會打算放棄的時候,一個城里人把紅榜揭走了。這個揭紅榜人就是劉福興,后來他不僅承包了吳墟村的山場,同時還承包了 歸徑村和當地國家林場的一部分山場,總共3000多畝。花一百多萬承包這么一大片荒山,這個城里來的劉老板到底要干什么呢,當時誰也猜不透。
劉福興:“在我們的小孩在城市里面,圖片上看到,這是兔子、這是鴨子,他沒有看到真正的鴨子,當時我在這一片山上,考慮到建一個溫柔的動物園。不是豺狼虎豹,什么兔、雞、鴨、羊,反正是沒有危險的溫順的。”
這片山場離城里有20多公里,當時動物園大多都是建在城里給外人看的,劉福興卻要在的鄉下建一個,目標鎖定的卻是城里人,他的這個舉動,立刻招來了朋友們的質疑。
劉福興的朋友 吳才林:“我講你干這一行,也可以講外行。”
在此之前劉福興從事冶金貿易,每年都會有二三百萬元的收入,妻子在宜興市經營著一家小賓館每年也有十幾萬元的收入,按說生活已經很富裕了。
劉福興的妻子范素仙:“當時我就不想叫他來,我說農業這東西很辛苦的,他有慢性腎炎,不好操累過極。”
劉福興:“完了我就沒聽他的,我自己干自己的。”
妻子見扭不過他,也懶的再管。劉福興當時認準了農業旅游一定能賺錢,撇下妻子朋友的勸告,滿懷希望的上山了。劉福興認為動物園里只 有數量多品種豐富才能吸引游客,于是他一次性購進了400多只梅花鹿、600只藍孔雀和400多只波爾山羊。正當他躊躇滿志的時候,問題開始出現了。
通不了路這旅游從何談起呢,正在劉福興為修路發愁的時候,剛進山的動物也出現了異常情況。
生態園的工人丁耀昌:“回來還好好的,到了晚上飼養員就發現,羊開始發病了。”
生態園的工人蔣兆昆:“一天有時候幾個、二十幾個,它就是這樣死。”
生態園的工人丁耀昌:“每一個藍孔雀我們當時買來,要好幾千元錢。”
出現問題后最著急的還是劉福興,對他來說找出問題的根源,確定下一步怎么走才是關鍵。
劉福興:“野杜鵑,羊一吃野杜鵑,它就嘴吐白沫,嘴吐白沫以后,過兩天它就犧牲了,就走掉了。藍孔雀肉很多人都沒有吃過,長江三角州這一帶,杭州這一帶,對野生動物保護意識比較強,孔雀的市場營銷有一點問題。”
路通不了,進來的品種又養不好,不僅沒有客人來,還干貼進去幾百萬,劉福興建動物園的想法徹底破滅了。但這么大的山包下來了總不能叫它閑著。一向看中市場效益的劉福興開始轉換思路了,由漫天撒網改為集中突破。
劉福興:“梅花鹿這個野生動物,本身渾身是寶。鹿茸、鹿鞭、鹿肉,整個鹿的身上一身都是寶。在南方這個地方。生活條件比較好,以后人的保健意識,就逐漸的要上去,我就考慮到還是要養梅花鹿。”
劉福興:“因為工人素質不同,工人素質不同,喂的飼料也不同,喂的時間也不同,你打你的鼓,他敲她的鑼就麻煩了。”
這位劉師傅在長春有著20多年的養鹿經歷,2001 年他跟著梅花鹿一起進山了,鹿場散漫的養殖方式也從此改變了。
在宜興大規模養殖梅花鹿的劉福興是頭一個,他認為有了梧桐樹不怕引不來金鳳凰,憑著自己的大規模,只要養好了一定有顧客上門。
2001年的冬天劉福興再一次成了當地的焦點人物,但并不是因為他的梅花鹿。
這梅花鹿還沒有見到效益,劉福興又一下子引進了400多只美國鱷龜,之前當地有養魚的、養鱉的可從來沒有養龜的,當時誰也想不通這劉老板怎么就看上龜了?
劉福興:“當時我在北京的一個朋友,他說美國有一種鱷龜,小鱷龜,而且飼養的成本低,繁殖力很強,出肉率大概是百分之八十五,至于還高一點,估計很有養殖價值。”
當時國內市場上確實有美國鱷龜作為肉類食品在銷售,而且價格不菲每斤二百塊錢左右,大規模養殖的卻還是寥寥無幾,劉福興看好這個行業一定有錢賺,但他更看好商品龜養殖的前期階段。
劉福興:“繁育小龜以后賣小龜,賣種。”
生態園的工人陳士亞:“進來的時候,三天兩天死了一個。”
接下來的幾天里幾乎每天都有龜死亡,可是又查不出來到底哪出了問題。
劉福興:“那我就把它解剖,解剖下來一看肚子里有魚鉤。”
生態園工人陳士亞:“因為美國那邊捕捉的時候,一般都是用鉤釣,我們不知道這個鉤在肚里邊,不知道的時候它就死亡。”
直到2002年的時候,劉福興的養殖園不僅沒有見到效益,而且每年都要貼補進去100萬元左右,先后一共投入了兩千多萬元,幾乎傾注了他全部的資產。見到丈夫狀況不好,妻子干脆賣掉自己經營了6年的賓館也進山了。
劉福興的妻子范素仙:“他好的時候你不起搭理他,他越是不好越是要團結好。”
山上有妻子在打理,劉福興又重操舊業,用來補貼農場,他相信再堅持一下一定能見到效益。
一晃到了2004年,劉福興鹿場的存欄量已經達到了七八百只,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梅花鹿養殖基地。
這時劉福興的鹿茸已經達到了中上等質量,一斤鹿茸就能賣到兩千元,再加上當時當地梅花鹿養殖戶比較少,靠著慕名而來的顧客,當年產出來的鹿茸就能銷售一空。
這時侯劉福興的小鱷龜也已經能夠順利的孵化出來,而且多達五六千只。來鹿場參觀的人有時也會順便看看他的美國鱷龜,劉福興也借著鹿場的大好形勢順便給鱷龜做宣傳。
商品龜養殖戶張董:“這個鱷龜生長速度快,比咱們本地龜長得快,一般都長到五六斤,像咱們這棚里邊溫室30攝氏度左右,一年半就能長成了。沒等我們開賣呢,商家商販子就過來訂貨。”
一只小龜苗八十多塊錢,成品龜卻能賣到100多塊錢一斤,利潤豐厚,正如劉福興所料美國鱷龜的商品龜養殖逐漸盛行起來,宜興當地就出現了三家,上海、北京等地也都有商品鱷龜的養殖。后來上海一家養殖戶還和他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
這兩年鹿茸產量越來越多了,按說這應該是個高興的事,可劉福興卻為這事發愁了。
江蘇省宜興市畜牧獸醫站副站長張興華:“喜歡養鹿的看到劉福興前景的人,就開始跟上去了,最多的時候,逐步發展到十三家。”
劉福興的妻子范素仙:“今年的庫存大概有七百多公斤。”
市場上的鹿茸產品越來越多,劉福興的庫積壓也越來越多了,銷售不了的鹿茸又該怎么辦呢?
市場風云莫測,盡管劉福興每年有二三百萬元的收入,但比起兩千多萬的投入來顯得微不足道,以后的路要怎么走,劉福興有著自己的想法。
劉福興:“分散養殖不如集中養殖,集中養殖不如規模養殖,規模養殖不如集中銷售,集中銷售以后客戶群就來了,就把你的品牌意識就打響了。”
記者:梁新建 攝像:王震宇
注:CCTV-7《致富經》欄目播出時間: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null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