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陳庚榮是2000年開始養狐貍的。因為他了解到河北省有很多地方養狐貍,并且效益很好,所以自已也想養。春節一過,他就花了將近4萬元錢在河北省買了20多只配完種的狐貍拉回了江蘇。沒想到,在路上就有好幾只狐貍流產了。
陳庚榮:“配了種一個月,按道理就不能動,動了以后,就等于動了它的胎氣,就要流產。”
妻子 狄小英:“我們一開始就是不懂,空懷啊流產啊。”
養殖技術都是從河北養殖戶那里學來的。究竟是哪里出了毛病呢?經過仔細觀察陳庚榮才發現飼料上面的細微差別。
陳庚榮:“這個麥麩很容易發霉,狐貍如果受孕了以后吃了這個,肉眼看不出來,鼻子都聞不出來,輕微的發霉,就容易造成它空懷和流產。”
為了避免發霉,陳庚榮更加小心地保持麥麩的干燥。到了2002年,總算有300只狐貍的皮可以賣了。那時候的市場價是400元一 張,陳庚榮盤算著,300張皮就可以有12萬元的收入。但是當他把狐貍皮拿到河北的皮毛市場上的時候,人家出價卻只有300元。這樣,陳庚榮的收入一下子 就少了3萬多元。都是狐貍皮,別人的賣400元一張,而自己的卻只能賣300元。這讓陳庚榮很郁悶,想了好長時間也想不明白,只能向別人求助。他從河北請 來了養狐貍的專家王樹榮。
那時候全國皮毛的市場行情都非常好,陳庚榮認定了養狐貍是個賺錢的好路子。為了提高狐貍皮的質量,陳庚榮邀請王樹榮來養殖場作技術員,并且和他一起研究對策。王樹榮建議,要保證皮毛質量就要從飼料上下功夫。
陳庚榮:“把這個魚洗干凈,全部處理干凈。喂起來狐貍就愛吃。相對來說它吃得比較干凈。還有這個雞尾巴,這個營養價值都很高,在山東、河北,他們喂的是雞架子,沒有肉。包括雞架、鴨架。沒有什么肉,這個脂肪達不到要求。”
狐貍皮一般是在每年的9月份上市。陳庚榮為了能讓狐貍皮張幅大,質量好,就決定延長飼養周期。狐貍一養就養到了12月份,飼養成本也比原來高出八九十元錢。但是這種做法,確實讓狐貍皮的質量上了一個檔次。
陳庚榮:“現在達到1米多,原來只有70來厘米。有一個明顯的比較。包括毛絨、張幅、體形。都達到河北、山洪養殖的水平。我們南方養的不比其它地方的毛皮質量差。”
王樹榮:“成本要加80到90元錢,大概要多賣出120元到150元一張。比這要高出四五十元錢一張皮。”
因為錯過了狐貍皮集中上市期,供應量相應減少,單價反而提高了。2003年,陳庚榮賣了700張狐貍皮。每張多賣四五十元錢,一下 子就把2002年的損失撈了回來。錯季上市給陳庚榮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好處,2003年之后,陳庚榮總是把狐貍養到12月份,等過了大雪再把狐貍皮銷售出 去。
本來認為養狐貍皮皮是唯一的出路,然而一次意外的發現,讓陳庚榮在狐貍身上又找到了另一個賺錢的方法。有一次吃飯的時候,狐貍皮收購商提出的要求讓陳庚榮的妻子狄小英吃了一驚。
狄小英:“他就現殺,他說狐貍肉能燉著吃。”
2005年,陳庚榮把賣掉皮之后的狐貍肉全部冷凍起來,用前幾年賣狐貍皮賺到的錢作為投資,在養殖場旁邊開了個以狐貍肉為特色的餐館。本以為做狐貍肉是手到擒來的小事兒,但是有一個問題總是處理不好。
服務員:“人家說騷狐貍騷狐貍,這個騷味加上腥味,肯定是不好吃。”
那時候陳庚榮總是催著廚師改進方法,甚至還天天拿著做好的狐貍肉追著餐館里的服務員品嘗提意見。
服務員:“我們的老總說狐貍肉可以美容養顏什么的,叫我們服務員吃,就是沒人敢吃。”
陳庚榮:“我們這個廚師的技術從我內心來說,確實不怎么好。”
陳庚榮接連換了兩個廚師,狐貍肉的味道一直是一個難題。但是他堅信狐貍肉本身沒問題,有問題的只是做法。這時候在餐館里一直給前兩個廚師打下手的黃志強主動找到了陳庚榮。
黃志強:我跟他說就是試試看了,應該說自己心里也有數了。”
陳庚榮:我說你有沒有這個把握,有沒有這個信心,他說行啊,我盡百分之百的努力。”
黃志強:“白酒、醋、生姜、蒜、大蔥、香菜、五香粉,加的這些都是去腥的。自己熬的專門燒狐貍肉的湯。”
記者:“這個湯是自己研制的?”
黃志強:“對,自己研制的,主要就是這個湯。”
加了各種作料的狐貍肉要在高壓鍋里煮20分鐘,這是之前沒有的步驟。
炒的過程中還要多加一些辣椒,經過這樣的加工,狐貍肉的異味基本上就去掉了。
顧客:“開始的時候不習慣,后來我們來了經常吃就能習慣了,這個狐貍肉越燒越好吃。”
顧客:“這個狐貍肉又嫩又香,吃起來比以前好多了。”
記者:“你什么時候開始過來吃這個狐貍肉。”
顧客滿意了,但陳庚榮卻并不太滿意。因為來吃狐貍肉的大多是他請來的朋友,或者是朋友介紹來的。這樣狐貍肉的銷量并不大。怎么才能讓狐貍肉的銷量大起來呢?
因為在當地養狐貍的很少見,所以經常有些村民到陳庚榮的養殖場里來看狐貍。
村民:“聽說他養狐貍都沒看見過,都過來看,看著挺好玩的。”
陳庚榮的養殖場離當地的天目湖旅游區只有幾公里的路程。他就想能不能把旅游區的游客拉到這里觀賞狐貍,這樣餐館的人氣足了,狐貍肉的銷量肯定會提高很多。但是當村里人聽說之后,卻不以為然。
村民:“我看是不會有生意的,不會有人來玩的同,在這個地方還有人來啊。”
雖然人家都懷疑,陳庚榮還是想找旅游局試試看。當時陳庚榮是想借觀賞的機會多銷售狐貍肉,所以觀賞本身是免費的。旅游局正在計劃發展農業旅游,對陳庚榮的想法很感興趣。但是當他們到養殖場來考察之后,卻給出了否定的答復。
旅游局開發科長 朱旭琴:“他開始可能以養殖為主,對這個環境方面不太注重。氣味比較大,而且人都沒法接近。在500米之外我們就能聞到了。”
朱旭琴所說的是陳庚榮兩年前的養殖場。
氣味大,游客根本就不會來。為了吸引游客,2005年底,陳庚榮貸款在附近建起了現在的養殖場。
陳庚榮:我們整個養殖場天天都是保持這樣,工人上班以后馬上打掃衛生,用這個自來水沖洗干凈。”
這樣的變化讓旅游部門也挺滿意。
朱旭琴:我們在對外推介的線路上把他們已經排入到我們旅游對外宣傳的牌子里面了。”
游客:“南方的氣侯不適宜養狐貍。”
陳庚榮:“適宜養。”
游客:“它這個皮毛,里面這個絨毛。”
陳庚榮:“影響不大。”
本文由中央電視臺七套《致富經》欄目提供,詳細內容請登陸央視國際網站CCTV-7《致富經》欄目查詢!
注:CCTV-7《致富經》欄目播出時間: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