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記者:“多少錢給你出的價?”
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青山鄉村民 黃執斌:“11元。”
記者:“別人給你出多少錢?”
黃執斌:“別人出10.8元。”
記者:“你的價格出的挺高的啊?”
灘羊經銷商 季草:“我就出11元。”
記者:“你今天準備收多少羊?”
灘羊經銷商 季草:“收十幾只。”
灘羊經銷商 季草:“夠了。”
這樣的價格博弈戰每天都在延續,記者采訪期間灘羊的收購價一公斤22元,是近年來最高的價格。談好價后經銷商就把羊拉到旁邊的屠宰場宰殺,然后再銷往各國各地,單單這個市場一天平均要出售500多只灘羊,僅2006年交易額就高達5000多萬元。
灘羊經銷商 高宗亮:“這兩天每天交易數量,就是300多、400只羊左右。農歷八月十五以后就1000多只,最多的時候就是2000多只一天。”
鹽池縣灘羊養殖有兩百多年歷史,是我國珍貴的裘皮良種綿羊。盡管品種優良,但在2003年前灘羊價格一路低迷,收購價一公斤一直在10元左右徘徊。
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青山鄉旺四灘村民 孫學漢:“當時只剩幾十只,有的干脆就不養了。”
記者:“為什么?”
孫學漢:“覺得不掙錢了,肯定就不養了,就不干了,少養點。”
不少農民看到養殖灘羊掙不了錢都決定改行不養了,而這時又趕上國家實行的封山禁牧政策,羊群逐漸地進了圈,老百姓兩百多年的養殖習慣被徹底地打破了。
原來放羊,養殖戶只要把羊群往草場一放就不用管了。可禁牧后,就沒有那么輕松了,一天到晚都得圍著羊群轉。
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花馬鎮八堡村村民 馮彥聰:“就是說早晨七點鐘起來拌草料,到中午十點來鐘,放出去飲水,水飲了再繼續趕回來,這就得幾個小時,下午四點多又開始拌草料,連著喂就得五點多。”
養殖模式的突然改變,再加上灘羊市場價格低迷。2003年底全縣灘羊養殖數量逐漸減少。看到老百姓養羊情緒不高,2004年初,當地政府首先引導農民合理搭配飼料,其次在改善灘羊的質量上做文章。
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灘羊繁育中心技術員 馬青:“老百姓的公羊,都是自己的公羊往下傳,傳之后,因為血緣倒不開。出現了近親繁殖,羊的質量下降了。”
當地老百姓大部分都用自己家的種羊繁殖后代,久而久之,就出現近親繁殖,羔羊的質量也逐年下降。盡管政府引導農民從外地引進種羊,可不少老百姓覺得換種羊既麻煩又浪費錢。
就當很多老百姓拒絕進種羊時,花馬鎮的王學峰卻第一個敢吃螃蟹,花了500元從別的鄉鎮買了一只種羊。記者采訪時,他好不容易才從羊群中找到當初進的這只種羊。
記者:“這個羊能不能騎?”
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花馬鎮六八莊村民 王學峰:“可以”
記者:“給我們試試好不好?”
王學峰:“好,大的很。”
記者:“它力氣很大?”
王學峰:“它力氣大得很。”
記者:“這品種是不是很好?”
王學峰:“品種好,品種好。”
記者:“怎么好呢,力氣大不大?”
因為新進種羊體格強壯、毛色好、品種純正,兩年來交配的80多只母羊,順利產下的兩百多只的小羔羊一只比一只健壯。
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花馬鎮六八莊村民 王學峰:“同樣的羊,它這個毛不彎的,全都是直的,那個大羊的毛滑,那是改良過的,這就是買的大母羊。”
遠親繁殖的羔羊體格強壯,皮毛相比以前也順滑多了,最出乎王學峰意料的是銅體重也增加了。原來養殖一個月的羔羊只有20斤肉,改良 后足足有30斤。肉增加了,皮毛好了,一只羔羊比原來能多賣50多元。王學峰沒想到當初花的500元不到兩年時間產生的經濟效益卻是好幾倍。
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花馬鎮六八莊村民 王學峰:“它每年都產,每年都產,一年七八十個,它有的兩年,兩年下三個,就是80只母羊就是240只了。”
記者:“給你帶來多少的經濟效益?”
王學峰:“這個咋說,這個經濟效益,幾萬元錢了。”
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畜牧局灘羊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 黃玉邦站長:“比如我們今年從黃楊坡選來的這個羊,就投放在青山,比方說明年我們從青山選這個種公羊,通過我們組建的核心群,生產出來的種羊,投放到我們另外一個鄉鎮,這樣就是避開一個近親交配的過程。”
政府為了鼓勵農民異地交換種羊,每只補助200元。
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畜牧局灘羊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 黃玉邦站長:“我們通過爭取項目資金,每只種羊項目資金補助200元,老百姓自己掏300元錢。”
記者采訪的當天,宏仁種羊基地的150只剛從惠安堡拉回來的種羊,不到一個多小時就被青山鄉的幾十位農戶一搶而光。
記者:“從哪兒來呀大爺?”
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青山鄉旺四灘村民 候興德:“我從王子灘。”
候興德:“哎呀,100多公里。”
記者:“100多公里?”
候興德:“就八九十公里。”
記者:“拉回家多長時間?”
候興德:“拉回家得三個小時。”
記者:“為什么跑這么遠?”
候興德:“這是國家的項目嗎。”
記者:“往年有沒有到這里來拉?”
候興德:“沒有,以前沒有來拉過,今年才拉的。”
記者:“你選了幾頭?”
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青山鄉旺四灘村養殖戶 李明亮:“選了兩個。”
記者:“這一只怎么樣?”
李明亮:“好。毛絨,個子都好。”
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種羊基地負責人 張紅全:“就是根據它前幾代的祖父祖母,標準根據它的體格,體重,身高,長度,胸圍和它的毛的長度,它要有很多的原則。”
記者:“總共發出了多少羊呀?”
張紅全:“總共發出了將近4000只羊了。”
自從異地交換種羊后,母羊的產羔率也提高了,原來一年一羔變成兩年三羔,農民的收入也比以前明顯增加了。
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青山鄉旺四灘村民 孫學漢:“現在一只羊掙100元錢應該還是沒問題的。”
隨著灘羊產量提高,2005年6月,幾個營銷大戶把目光盯準銀川的各大超市。他們邀請超市的經理到鹽池品嘗灘羊肉,王雪俊就是到鹽池考察后決定讓灘羊免費進場。
超市負責人 王雪俊:“因為我們這個地方,吃羊是很挑剔的,再一個就是肉源要好,鹽池灘羊規模比較大一些。”
營銷大戶 溫玉寶:“他們規定是2萬元錢,寧夏的入場費低,免了。”
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畜牧局灘羊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 黃玉邦站長:“你看2005年的時候6元錢左右,目前的這個價格就是,一斤就是13、14元錢,將近翻了一倍。”
羊肉價兩年翻一番,做為國內唯一指定的二毛裘皮加工原料,灘羊皮因為品種改良后質量也明顯好了。
裘皮加工廠老板 周永紅:“這個,你就是拿起來這個毛足足的,彎彎道道的,這個皮板柔柔的,這就是好皮了。以前肯定沒有現在好,價格也就相應的漲,原來就七八十塊錢。”
記者:“現在呢?”
裘皮加工廠老板 周永紅:“現在就是100多元錢。”
僅僅三年時間,鹽池灘羊就從優質不優價的困境中走了出來。2006年以灘羊為主的畜牧業產值達到4.2個億。
本文由中央電視臺七套《致富經》欄目提供,詳細內容請登陸央視國際網站CCTV-7《致富經》欄目查詢!
注:CCTV-7《致富經》欄目播出時間: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財富無處不在,行動成就夢想!《致富經》欄目敬請您的關注!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