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員工 魏國強:“我以前的習慣呢,就是早晨不愿意起早,婆婆這個人呢,她每天早晨她就睡不著,她一起來了,她就喊我起來了,我很不開心的。”
很多員工曾因為適應不了早起的習慣離開了養雞場,人員流動在養雞場是常有的事。可是2006年12月28日一早,當技術員告訴婆婆,廚師汪音娣做完早飯就走了時,童婆婆卻一下慌了。童婆婆馬上叫上司機要到汪音娣家去。
童桃喜:“燒火燒的好,又跟我是個伴,我不想讓她走。”
在養雞場,汪音娣和童婆婆同住在一個屋子,時間一長,汪音娣成了婆婆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個人,每天半夜婆婆睡不著覺,都會叫上汪音娣嘮嘮家常。可這卻讓汪音娣有些吃不消。
汪音娣:“她睡醒了就叫我聊天,我做飯,她睡覺,我很累,每天做30個員工的飯。
記者:“都聊些什么?
一個在外風風光光的老人,卻在夜里也害怕寂寞;一個爭強好勝嚴厲的老太太,卻離不開一個夜里陪她說話的人。人們不禁要問,老人的家人呢?其實這個70多歲的老人之所以要創業也正是為了她的兒子。
十年前,童桃喜老人帶著養魚賺來的百萬家當去了武漢市,幫助從事建筑業的兒子創業,2003年底當兒子決定把從建筑業賺來的錢投資建雞場時,童婆婆主動要求掌管雞場經營。那一年她71歲。
童桃喜:“兒子賭博輸了錢,原來的事業沒了,這是又起來的事業,他起來不容易。”
為了幫兒子守住搞建筑辛辛苦苦賺來千萬家當,老人決定再次出山,不讓在城里繼續搞建筑的兒子分心。可是老人的好意,兒子并沒有接受。他覺得,一個投資800萬的養雞場,怎么能讓一天學沒上的婆婆管理呢?更何況婆婆已經七十多歲了。
兒子 汪詠伍:“這么大還跟我干事,說出去都不好聽。”
要求遭到了拒絕,童婆婆一氣之下從小兒子家搬回了村里。
兒子 汪詠伍:“一周都不接我的電話。”
兒子拗不過母親,終于同意了婆婆掌管雞場的要求。2004年3月,童婆婆走馬上任了。趁著修路、平荒地、建廠房的空擋,對蛋雞養殖 業一竅不通的童婆婆,帶著司機開始了走南闖北,參觀學習的生活。為了與家里保持聯系,兒子給婆婆買了第一部手機,可是一天學沒上的婆婆既不認識漢字,也看 不懂數字。
孫媳婦按著麻將牌上的大寫數字,給婆婆特制了記有80個號碼的電話號碼本。人家的電話簿只有一個,而婆婆的卻有四個,因為一個電話要占據兩行的位置。硬是靠著麻將牌上的數字童婆婆背下了常用電話號碼。
2005年初,養雞場的8棟雞舍初具規模,童婆婆馬上拿出5萬元錢,進1萬4千只雞苗,決定邊進行院內建設邊養雞。從進雞的那天起,婆婆就分外的緊張,每天都守在養雞場,甚至夜里也要去雞場尋查幾遍。
童桃喜:“拐杖也扔了,腰也直了,走起路來比年輕人還快。”
兒子 汪詠伍:“投資這個錢,搞不搞起來也無所謂的事情,我只要她晚年過得舒服我就行了,這是我最大的心愿。”
2005年11月,正當老人進第三批雞苗的時候,禽流感突然襲來。眼看著光雞籠子都投資上百萬六棟的雞舍空閑著,老人家騎虎難下, 是就此打住,還是要放手一搏呢? 員工們都在暗自觀察老人的變化。沒過兩天,婆婆以1、6元錢進了2萬只雞,這個價錢低于平日一半的雞價。別人的養雞場都解散了,可自己所在的養雞場竟一天 比一天忙,進雞苗,搞防疫。員工們開始竊竊私語,說婆婆是老糊涂了,甚至有的人悄悄給婆婆的兒子打了電話。
兒子 汪詠伍:“這個事情我都知道,我叫她正式退休,她不干。”
孫媳婦:“每天一共雞舍里面,1500斤飼料,打它是0.8元錢一斤,就是兩棟的話就是2400。”
眼看著雞場每天只進不出,員工們都覺得這是在燒錢,這樣下去一定會拖死雞場。可是童婆婆卻依然每天5點起床,6點鐘準時叫醒員工,按部就班的忙活。
童桃喜:“賭博。雞還得長,誰知道市場啥時好,要是到了產蛋的時候,市場好了,我就掙了。先存著,當市場好的時候再賣也能掙。”
童桃喜:“發現有野貓。”
蛋雞的死亡會不會跟野貓有關系,觀察了幾天,老人找出了原因。
童桃喜:“野貓闖進雞舍,一跑把處于高度緊張、正下蛋的雞給嚇破膽,嚇死了。”
蛋雞是被野貓咬死和嚇死的,愛雞心切的童婆婆氣的咬牙切齒。童婆婆發誓一定要親手抓住野貓。可是野貓一般是夜晚活動,員工門每天早晨都詭異地盯著婆婆,沒有人能相信一個75歲的老人能逮住野貓。員工:“用手兜著貓,她把貓逮回來了。”
70多歲的童婆婆逮到野貓的消息一下傳開了,很多同行為了親眼見一下這個不服輸的老太太,還特意到她這來買雞蛋。雖然禽流感時期, 婆婆雞蛋的銷量也不大,但是有城里搞建筑的兒子的資金支助,婆婆的雞場平穩度過了2006年的春節。2006年3月,禽流感風波過去了,一開年,婆婆的養 雞廠門前就異常熱鬧。
童桃喜:“價錢飛漲,70元錢到100、120、最后到140元錢。”
員工:“產蛋一天的話有90多件雞蛋,賣出去的話,有95件,就是到中午之后有90多件雞蛋,這樣賣出去,差不多每天都是1萬多元錢,賺的話,每天差不多,一棟雞舍的話,就是說兩棟的話,一天起碼是8000元錢可以賺到的。”
一天的純利8000元,一個月就是24萬,一年就是250多萬。就這樣從2005年到2007年開春,短短兩年的時間,童婆婆靠賣 雞蛋就純掙了近500多萬元。75歲的童婆婆一下子成了武漢市的明星。可是盡管如此,現在凡是雞場里花錢的事,童婆婆還是要親力親為,甚至是買菜。
童桃喜:“800萬都是我花出去的。”
本文由中央電視臺七套《致富經》欄目提供,詳細內容請登陸央視國際網站CCTV-7《致富經》欄目查詢!
注:CCTV-7《致富經》欄目播出時間: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