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人物檔案:邱展宗,2001年畢業于中央財經大學國際貿易專業,創業項目:養牛,創造財富:120萬元
2006年10月23日 廣西昭平縣富羅鎮砂子村
夜里10點,深山一片寂靜,而村里的這戶人家仍然燈火通明,十幾個村民坐在屋里,個個表情凝重,他們正在討論一件重要的事情。
邱展宗:“我有這種想法,今天跟大家交流這種想法,你完全可以口頭發表個人意見,暢所欲言。”
邱展宗是今晚會議的召集者,屋里的村民都是他的本家親戚,開始他們都還心平氣和地交談,但說著說著,氣氛就變了,有人指責起邱展宗來了。
在場的親戚越說越激烈,他們都在表示對邱展宗的極度不滿,但這對邱展宗來說,卻是習以為常。
邱展宗:“我們自從投資那一天起到這里,這種事情算是小的了,比這種聲音大得多的還有的是,今天他們來到這里,說話算是客氣的。”
都是一個家族的人,為什么會如此反對邱展宗呢?原來,邱展宗最近的一個決定,讓親戚們認為是“肥水流了外人田”。邱展宗2002年就回到家鄉養牛,不僅自己賺了一百萬多元,還帶動了家族親戚養牛致富。現在他要將養殖基地建到其他鄉鎮去,親戚們自然不愿意。
邱展宗:“基本上這個東西是很難協調的,這個不是一天兩天能解決清楚的。”
廣西昭平縣的砂子村地處偏僻,村里幾乎人人都姓邱,習慣了貧窮的村民在邱展宗的帶動下,好不容易有了一個致富門路,但邱展宗卻要把錢給外面人去掙,這讓他們覺得奇怪,就像四年前奇怪邱展宗為何要回來養牛一樣。
邱展宗:“我有目的地回家來考察了一下,當時我心里面也有個譜,但是我沒有跟他們說,我就是說,我想利用這塊地方,搞一點自己的小事業。”
放棄高薪的工作,卻要回到窮山溝里來創業,邱展宗的舉動,讓他的父親和村民都不理解。
村民 邱益陽:“不理解他能不能夠發展起來,也許就像我們說的,打水漂那樣子。”
邱展宗的父親 邱應芳:“我們家一貫窮了這么久,給你們賺了一點錢,又敗下去的話那就不得了,那就一輩子都爬不起來。”
剛回來時,邱展宗首先拉著堂兄邱益武在村里到處找荒地,但卻不說想干什么。
最后,邱展宗看中了自己家門口那塊地,因為比較貧瘠,那塊地已經荒廢了很多年。
邱展宗:“當時那里是很多荊棘,還有那個藤條,走進去都是荒草一片一片的,都是很扎人的,其實就像一個北大荒一樣。”
雖說是荒地,也得經村里同意才能租。邱益武那時是砂子村的村干部,邱展宗就請堂兄幫忙辦這件事。
堂兄 邱益武:“他找我說,我租田那個事你幫我落實沒有,我說你這么急就一定要那些田呀,他說是的。所以我那天就急急忙忙叫小組長通知村民開會,馬上租了。”
那塊荒地一共有80多畝,邱展宗和村集體簽訂了承包合同,租期三十年。
正在村民議論紛紛的時候,邱展宗把地整好后,拉著他堂兄到廣西的首府南寧走了一趟,買回來一些草種要在地里種草。
邱展宗:“當時很多人過來看我那個草種,因為我那個草種像甘蔗一樣,一條一條的,我們拿回來一捆一捆的,他們很好奇地過來。”
堂兄 邱益武:“當時和他拉草回來的時候,我以為種草絕對長不出來。”
邱展宗這時候才告訴大家,他要在村里種草、養牛。他的想法不僅遭到了村民的嘲笑,就連一直給他幫忙的堂兄也感到很奇怪。
堂兄 邱益武:“養牛要種什么草,山上到處都是草地,還要種什么草。”
但邱展宗自己心里卻很有數,在內蒙古工作的幾年,他特意去考察了當地依靠養殖致富的成功經驗,他知道自己的家鄉有山有水,非常適合生態養殖 業,所以賺了點錢后,他就決定立即回鄉養牛。而且在內蒙古,邱展宗還了解到光靠山里的野草,不能滿足現代化養殖的需要,必須種上優質的牧草,所以,他回來 的第一件事就是種草。
邱展宗:“這個草的好處就是說,它的蛋白質比較高,經過雜交改良以后,它的口感非常好,就是說它的毛比較少,像這個毛,有些草是毛茸茸的,這個毛很少,動物吃了以后不容易扎嘴,所以特別喜歡吃這個。”
2003年春天,邱展宗種下的草已經將近一年了。但村民卻一直沒看見他養的牛,他們都覺得邱展宗的草是白種了。
村民 邱繼生:“租這么多的田來種草,養牛,他肯定會失敗。”
村民 邱益陽:“這個怎么搞呀,投資那么多下去。”
邱展宗:“廣西的小黃牛個子比較小,它生長比較慢,五六年才能生長一條小牛,所以那個肉質就是老化了,不好吃。”
在內蒙古期間,邱展宗早就調查清楚了,只有經過雜交改良后的肉牛品種,產出的小牛才能生長迅速,而且產肉率高。
邱展宗:“所以當時我就到我們當地畜牧部門去打聽,正好一打聽,我們賀州市也正在搞這個牛的品種改良,所以我就認定了這個路子。”
這時,邱展宗在內蒙古掙來的錢只剩下十幾萬元,他全部拿去買來進口的種牛,開始精心飼養。2005年,邱展宗賣掉第一批牛掙了點錢,但他很快又不賣牛了。
邱展宗:“我賣給他的時候,我這頭牛以我的看法,在內蒙古學到的知識,這頭牛應該值200斤肉,就是我自己也能看得出來。但是到了他們手里,他們不給那么多,他們殺的很低的價格,值2000元錢的牛,給我1500元錢。”
邱展宗:“我自己拿到上面去屠宰,經過我自己的屠宰,分割以后,我這頭牛能賣出2300元,能產毛利大概400到500元錢。”
從賣肉牛到賣牛肉,邱展宗的利潤增加了,牛肉的銷售量也越來越大,這更加堅定了他當初回鄉養牛的選擇。
邱展宗:“因為我們這里有山有水,動物的東西也講究生態,這是純生態養出來的牛,像我們這里的牛肉非常好。”
除了將牛放到純天然的狀態下放牧外,邱展宗還要給牛喂他特意種上的優質牧草,這些牧草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牛吃了后肉質也不一樣。
村民 邱華海:“肉比較多,肉質也比較好。”
牛肉在市場上越賣越火,但邱展宗還是不滿足。他覺得:既然自己的牛肉這么好,為什么不直接向飯店賣牛肉,減少一道環節而增加利潤呢?
2006年5月,邱展宗帶著新鮮的牛肉直接往飯店里推銷。飯店都有自己固定的供貨渠道,對突然冒出來的邱展宗,沒有人當回事。邱展宗連著找了十幾家飯店,卻一斤牛肉也沒賣出去。怎樣才能讓飯店接受自己呢?邱展宗又想出了一個怪招。
邱展宗:“我的要比別人貴2元錢,現在我們牛肉批發是9元錢一斤,我的批發價賣到11元錢。就是我先跟他說明,優質優價。”
剛開始闖市場,價錢反而比別人還要貴,邱展宗這個奇怪的舉動讓縣城那些飯店都無法接受。
飯店經理 陳善邦:“也不敢肯定的,做生意的人,我第一次跟他做生意我也不懂,我也不敢相信。”
陳善邦:“經過我們試驗過以后,感覺他的牛肉確實不錯,才決定跟他合作的。”
飯店用了邱展宗的牛肉后,來吃飯的人都覺得味道好,邱展宗的牛肉在顧客中慢慢地有了口碑。但陳善邦覺得他的牛肉貴,就用更便宜的牛肉冒充,結果被顧客發現了。
陳善邦:“我們換了一次,顧客第二次吃了以后,都感覺,他說你的牛肉好像不對頭,我說怎么不對頭,他說好像跟上次不一樣的感覺,我問什么感覺,說不怎么好吃。”
經過這么一折騰,陳善邦從此就認定了邱展宗,只從他那里買牛肉。
飯店經理 陳善邦:“寧愿貴一點,怎么說呢,他的牛肉不注水,分量足不注水,口感都不一樣,新鮮。”
村干部 吳繁榮:“也是我們隔壁鎮,有一個地方我和他也去看了,他也準備在那里,和我們準備也搞一個牛場。”
這件事讓村里的親戚們很氣憤,自己辛辛苦苦發展起來的賺錢門路,就這么容易地讓村子外的人沾光,所以,他們看到邱展宗也不愿理睬他。
但邱展宗顧不上親戚們的反對,還是要去村子外發展自己的養殖基地,而第一步就是讓農民像他四年前一樣,先種牧草后養牛。
邱展宗:“你像這種草葉子比較柔軟,一比較就知道了,所以將來給別人拿草種的時候,一定拿好的給別人。”
今年8月,當地政府決定扶持邱展宗發展養殖業,而且希望他傳授村民養殖技術,帶動全縣農民一起養牛,邱展宗本人也當選為賀州市人大代表,他的身上又多了一份責任。
null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