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地點:河北省定州市高蓬鎮東牛村
2006年12月22日下午,河北省定州市高蓬鎮東牛村的王會敏正在給她養殖的水貂喂食,一只水貂乘機從食槽的空隙中逃了出來。
王會敏的丈夫王建東從上千次地抓逃中,練就出了一副逮水貂的本領。表面上看養殖水貂,是一件富有樂趣的事情。可是,自打王會敏2001年養上水貂后,村里人說的那些風涼話,不僅削減了其中的樂趣,還弄得兩口子郁悶不堪,并經常為此抬杠。
王建東:“那會兒我是覺得有精神壓力,從心里覺得擔不住。”
王會敏的鄰居:“王建東不理解,總覺得女人出頭露面的,覺得有一種不很好的方向吧,就是有那么一種看法吧。”
村民孟花:“就你能,就你行,讓誰不會呀。”
王會敏的鄰居 康銀娟:“就是說干這個姐臟,可窩囊的,干這個姐臟,干這個總得拉屎啥的,喂這個東西挺臟。”
村里人為何要說王會敏的風涼話呢?主要是覺得王會敏愛出風頭。早在2001年春天,王會敏要出國打工就遭受過非議。那年春天,她東 拼西湊找人借的4萬元中介費被人騙走了,不僅少有人同情,反而遭到議論:看她愛出風頭吧,受騙了吧!王會敏卻顧不上理睬那些,急于挽回經濟損失的心理,迫 使她做出了一個更遭人諷刺的決定——養狐貍。
王建東:“沒有多少錢,買一只是想喂著試試,看一看,行不行。”
就這樣,王會敏撇開丈夫,堅持以1000元一只的高價,從鎮上一家養殖場購買了10只種狐貍,一年時間不到,就繁殖到140多只。可是,無巧不成書,市場風險如她丈夫預測的一樣,如期而致。
王惠敏:“成本飼料費就155元,就是賣了165元,虧損差不多得3萬多,4萬元。”
王建東:“價格太低了,確實是虧了,怨我老婆,那會兒最好不買那8只,還少虧一點。”
這次抬杠,似乎是丈夫王建東有道理。可王會敏不斷沒有認輸,反而怪罪起丈夫作為一個大男人,當時沒有硬性阻攔自己,否則就不會造成這么大的損失。
這一年,王會敏家已欠外債5萬多元,還有兩個孩子讀書需要錢,夫妻倆犯起了愁。正在這時,王會敏在電視上看到養殖水貂的報道,當時貂皮的市場價就是300多元一張。于是,王會敏開始籌劃養殖水貂。
有了養狐貍失敗的教訓,丈夫王建東一方面怕有風險,另一方面又擔心失敗后,再遭老婆罵,死活只同意先買一組養著試試;而性急的妻子王會敏呢,只是一門心思,想多養水貂還債。
王建東:“買水貂一開始計劃買一組,我的意思計劃買一組。”
王會敏:“我堅持,就是說買上六組,多買幾組。一組一個公,四只母,六組就是30只。”
村民孟花:“就你長進,就你好出風頭,這兒去那兒去的。”
王會敏的公公:“他說這個風涼話,就是說,你行哦,不讓兒子出去,讓媳婦出去,他們都是有點看不慣這個,認為這個女人就不可以走出去,就只能在家里,干家務活的人。”
這時,王會敏的丈夫王建東心里起了變化,他也開始懷疑起妻子王會敏的動機了:是不是真像村民說的那樣,想出去轉悠轉悠,出出風頭呢。
王惠敏:“各人都有各人的權力,我沒有必要顧及你,但是你也沒有必要去說我。”
一來二去,夫妻倆的抬杠演變成了吵架,越鬧越僵,還鬧到了村委會主任那里。
村主任 王茂修:“我勸他就是說不要吵架,這個為一家人過生活,你凈吵架,那也順當,越不吵,越順當的越順當,打架吵鬧,那家庭還順當的了?”
王惠敏的公公:“有的時候往往在一個問題上,在很小一個問題上,發現這個爭執,意見不統一他們就吵架。”
王建東:“她最生氣的時候,不愿意做事,也不愿意吃了,不愿意干活了。”
就這樣,兩口子只顧整天扯皮、吵架,卻把水貂擱在了一邊兒,誰也不愿意去管理。本來就兇猛好斗的水貂,乘著沒人看管的機會,紛紛逃出鐵籠,糾集在一起打架。周邊的人實在是看不下去了,紛紛上門勸說。
鄰居康銀娟:“我就勸她,各人干自己的,甭聽那一套,自己掙自己的錢,等你掙了錢以后,他就不笑話你了。”
在大家的勸說下,王會敏還是去了石家莊參加了水貂養殖培訓班。經過一個星期的學習,她學到了一些技術。可回家后,她突然發現自己更加孤獨 了,周圍的人離她遠了不說,風涼話更多了——說什么村里出了個養貂專家呀,就她王會敏能耐呀,等等。王會敏實在是聽不下去了,要丈夫王建東去找人家評評 理,可王建東根本不理他那茬兒。王會敏氣不打一處來,大罵丈夫是個沒用的人。
王建東:“她跺腳,甚至還要摔家伙。哎呀,那我也是氣呀,也想上去打她兩下。”
本來有所緩和的夫妻關系,又被別人的風涼話給攪亂了。2002年秋天,王會敏主動把在石家莊學習時結識的郭華老師請到家里。郭華是 河北欒城水貂養殖協會會長,王會敏一方面讓她幫助養貂,另一方面,也是想通過家里來了客人,緩和緩和緊張的氣氛。郭華不僅幫助王會敏治好了水貂的病,還給 王會敏很多勸解和鼓勵。
尤其是郭華說的有一個觀點,使王會敏深受啟發。
王惠敏:“她說是,無論你干什么,都有別人去說三道四,但是只要自己認準的事,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去吧,只要自己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這個話對我的啟發是太大太大了。”
在郭華的勸說下,王會敏對待外界議論的態度,有了明顯地轉變。
王惠敏:“我也是豁出去了,不管別人怎么說,我自己養我的水貂,不去計較那些小事,我自己把我的水貂養好就行,我自己養的水貂這個效益還是特別好,在我心里上有一些安慰。”
王惠敏:“我們發展到1000多只,這次我堅持,還是堅持對了。”
妻子王會敏堅持對了,她的丈夫王建東在事實面前,不得不心服口服。
王建東:“確實這個我老婆挺不錯。有些話我老婆說的,有時候我不聽,現在從養殖上,有些話還真是不聽老婆的不行,為什么,說得對,咱們這個路子也走好了。”
能夠贏得丈夫的認可,王會敏也是花了苦功的。如今,她不僅在養殖過程中總結出一些可行的養殖經驗,還摸透了水貂的生活習性。
記者:“它不咬你嗎?”
記者:“你被它咬過沒有?”
王會敏:“咬過。”
記者:“咬哪兒一般都是?”
王會敏:“一般都是咬手。”
記者:“怎么注意,它才不會咬你?”
記者:“它的牙有多長?”
郭華:“0.7,應該有0.7公分一般的。”
王會敏在郭華的幫助下,徹底地掌握了水貂的養殖技術。2006年初,她家的100多只水貂患病,陸陸續續地死亡30多只。可她這次并沒像以前一樣慌亂,而是耐心地找到了是食物中毒的原因。有了這次事故后,王會敏在喂養水貂時格外小心。
記者:“你這是喂的什么?豬肝是吧?”
王會敏:“是的。豬的下腳料什么的都可以喂,主要是鮮肉。”
王惠敏:“它畢竟是食肉性的動物,它必須得加肉,這樣適口性特別好。”
記者:“它還吃什么?”
王惠敏:“這在不同時期,加一些鮮奶,還有豆漿,尤其是在孕期,配種前期。”
記者:“它不吃草呀?”
王惠敏:“不吃草,都吃一些新鮮的蔬菜還有一些水果之類的,就是補充一些維生素。”
鄰居 康銀娟:“看著她掙錢了,都養上貂了,我們這個村子有六七十戶人家養水貂。看著人家掙錢了,這會兒都羨慕人家。”
村民 孟花:“人家上外地,花錢聽課,學技術,學會了還基本上對大伙兒講。”
村委會主任:“這就是干家,實干家。”
贊揚的話越來越多,錢也掙了不少。一家人都為王會敏感到高興。
王會敏的公公:“現在養殖擴大了,收入增高了,架也不吵了,老人也高興了。”
老人的高興不無道理,王會敏2006年賣水貂就收入了20多萬元。丈夫王建東看到養殖水貂的效益越來越好,這年年底提出一個設想:把水貂養殖規模由目前的1000多只擴大到2000多只。
王建東:“我現在就是說要擴大規模,抓住這個機會。”
王惠敏:“先還維持,養這1000多只,我兩個孩子一個上初中,一個上高中,只能是經得賺,經不住賠。”
雖說王會敏通過養水貂發了家,致了富,存款也是幾十萬元,可她生活依然節儉,連一件200元以上的衣服都舍不得買,丈夫早就想換臺大彩電,可王會敏的心思還是在水貂養殖上,她用丈夫打算買電視的5000元錢,買了臺電腦,查閱水貂的相關信息。
王惠敏:“雖說現在我們有了一些錢,但是我這個錢的用途呢,主要是用在孩子上學上面,再一個上網找一些資料,查一些資料什么的。”
說來也巧,這次,電腦似乎印證了王會敏再一次抬杠的正確。前些日子,有好多商販進村收購水貂時說價格下跌了,可王會敏上網一查,價格不僅沒有下跌,反而上升了。她差點兒上了當!從此,再也不想和小商販打交道,而是派丈夫到北京、石家莊等地考察市場,銷售到大公司。
王惠敏:“直接走這個大公司,最少一張貂皮多賣30塊錢。”
王會敏這次買電腦又堅持對了,丈夫王建東更加佩服,整天依偎在妻子身邊,養水貂,跑銷售。如今,兩口子養殖水貂的熱情越來越高,錢是越賺越多,抬杠的時候是越來越少。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