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正是大雪飄飛的季節,大位村的狐貍養殖大戶閻向然正在忙著挑選一些過于肥胖的種狐,利用冬閑時節,幫著種狐調整調整體型。
閻向然:“脊梁是圓弧形的就好了,這是平的,這個狐貍就肥了。像這個狐貍有13斤重,少喂飼料,各方面多維素微量元素應該給夠它,讓它有水喝。”
閻向然的這個狐貍養殖場高峰期存欄有2000只,現在已經過了打皮的季節,剩下的700多只種狐在為春節過后的繁殖高峰期做著最后的準備,這時候的種狐不能添加精料,而是必須讓胖狐貍瘦下來,也就是說要減肥。
一般情況下,狐貍每天只吃2兩飼料,減肥期間主要是喂一點青菜蘿卜維生素白開水之類的東西,這還不算,生命在于運動,閻向然還要按照公狐貍母狐貍1:8的比例進行搭配著運動減肥,這樣的減肥效果事半功倍。
閻向然:“公的趴在母的身上兩條腿挨地,亂跑,亂攆,比人攆好得多,那樣看著才美呢,那樣減肥最快的。”
在冬閑時節讓狐貍減肥,正好到春節后利用狐貍配種,是閻向然防范市場風險的一個小技巧,養狐貍七八年閻向然在這個方面沒有賠過錢。
閻向然今年53歲,1999年下崗后在河北滄州一個朋友影響下,回到家鄉大位村養起了藍狐,當時藍狐的市場還不錯,等到2年后,閻向然的藍狐養殖規模擴大到500多只的時候,藍狐的市場出現大幅度下滑。
閻向然:“賺錢很少,一只就是三四十元錢,把握不準,你養殖了一院子的小藍狐,你賺不了錢。”
2002年,閻向然開始到河北等地考察市場,他發現皮毛市場飄忽不定,今年流行的,明年就可能被淘汰了,為了降低養殖風險,從2003年開始,閻向然陸續從滄州等地引進五六個狐貍品種進行養殖,東方不亮西方亮,總有能夠賺錢的品種。
雖然藍狐的皮張今年只能賺幾十元錢,閻向然的養殖場里還是有400多只藍狐,他利用藍狐作母本和黑狐雜交銷售市場上歡迎的銀藍狐皮。
閻向然:“主要是搞銀藍為主,現在一只銀狐貍它的飼料費還是一百二三十元錢,可是這只狐貍可以賣600元,它雜交生產出來的可以讓他生產出黑色的,像這一類它就這個就值錢了。”
許玉喜是在閻向然影響下養殖狐貍的,到現在已經養了四年狐貍。
養殖戶 溫少峰:“一個品種有高谷有低谷,有的品種看市場需求量,如果過剩了就不好了,價格就上不去了。”
每年11月下旬是皮毛集中上市的季節,因為量大,價格偏低,總是賣不到理想的價格,三年前,許玉喜得知農科院有一種催早熟技術能夠錯開季節,許玉喜就從農科院引進了這項技術。
許玉喜:“它是一種埋植激素,埋植到它的體內,增強它的血液循環,肺活量大大,吸收的快了,吃的多了,對它沒有任何影響,如果提前早上市,皮張的價格正好的時候,咱的狐貍皮成熟了,上市能賣一個好價格。”
許玉喜:“飼料這一只狐貍能省20元錢 ,我今年打了250支激素,光這250只,提前上市,我就省了5千元, 一張皮再多賣50元錢。”
記者:“能多賣50元嗎?”
許玉喜:“當然能多賣50元,今年多賣了多少錢?光這250只狐貍皮就多賣了12500元。”
許玉喜:“咱用這個催早熟技術,這個皮張長,比它大多呢,這是同期出生的狐貍,這一個它的毛長多了,像這個毛就短多呢, 這張皮能賣到400多元,這張皮就只能賣到200多元。”
2004年,大位村規劃了一個120畝的狐貍養殖小區,王彥斌就是在那時候入住小區搞養殖的,90多個農戶集中養著上萬只狐貍,這讓他們在銷售的時候也有了底氣。王彥斌常和小區里的養殖戶們聯合起來,皮貨商不給一個好價錢,那是說什么也不賣的。
王彥斌:“以前來一個皮貨商,便宜你也得賣,人家走了以后,你不賣,沒有皮貨商來了,你太少,夠不住人家的路費。現在,我們這里成 了一個養殖小區了,我們這里就比別的地方賣得價格高,人家皮貨商來這里,兩三個小時就能搞走一車,他不用跑腿質量又能挑好的,在我們方圓幾十里,他們賣得 都比我們低20元錢。”
王彥斌:“這里留著大概有大概有200多張皮子,平均每張計劃增值四五十元錢,你養一只狐貍,它現在也不吃不喝了,他們給500多元,咱不賣,咱到市場的話,咱能賣600多元,還想等它增值。”
許玉喜:今年我掙錢了,我有這個經濟實力,我把它放到這里,下一年的飼料費就有了著落,我有錢了,如果你沒有經濟實力的話,這個狐貍皮不能放。“
現在,大位村的狐貍養殖小區年產值達到了1千萬元,規模大了,價格也上去了。
編導:段旭東 攝像:張華君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