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2006年2月15日,當記者來到施國夫的養殖場時,遠遠地就發現他的養鴨場用網罩得嚴嚴實實的,里面養的不是鴨子嗎?為什么要用網罩著呢?
施國夫:“你看,這個就是野鴨,這個野鴨的胸肌很發達的,就是尾部的脂肪沒有,但是,它的腳掌很薄的,因為它經常在飛,不著地,所以,腳掌很薄,它已經具有很強的飛翔能力了。”
原來,這些網是為了防止鴨子飛走的,但是,施國夫飼養的這些會飛的野鴨,并不是他從野外捉來的,而是他馴養的雜交鴨。
這種鴨子在市場上能賣到100多元一只,2005年施國夫的養殖場出欄3萬多只鴨,那么,這群特殊的鴨子是怎樣被繁殖出來的呢?
施國夫:“野鴨是一種氣候鳥,像我們浙江省,應該在9、10月份左右飛過來。”
當時施國夫在市場上偶爾看見有人賣野鴨,價格高得驚人
施國夫:“野鴨那個時候跟家鴨將近十倍的價格吧,家鴨那個時候是,那個時候應該是5、6塊錢吧,野鴨那個時候是50、60塊。”
野鴨和家鴨懸殊的差價,讓施國夫每次看見那些會飛的野鴨,都會怦然心動,但是,盡管野鴨的價格非常高,私自捕捉野鴨卻是違法的,施國夫不得不繼續經營著他的家鴨生意。
顧客 孫海標:“就建議他自己去繁殖一下,浙江地區是沒有人繁殖這個野鴨的。”
施國夫:“野鴨以后肯定捕捉不來,不能捕捉的,就是要搞野鴨繁殖,當時我考慮了一下,也應該是能夠繁殖出來的。”
1996年10月,施國夫從市場上買來了4只野鴨,開始嘗試著馴養野鴨。
但是,沒過多久,施國夫卻發現了一個問題:野鴨是候鳥,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活習性。每年的3月到7月是野鴨的產蛋期,而這個時候,南方的野鴨都要飛回新疆內蒙一帶產蛋。施國夫買來的野鴨因為不能適應當地的氣候,母野鴨根本就不產蛋。
施國夫:“當時96年我們也有在我們的家鴨上配種的出來,到第一年我們養了之后,我發現好像跟我們的家鴨一樣的。”
這種雜交出來的鴨子,無論從體型上、還是從肉的品質上,都和普通家鴨沒有任何區別,更談不上能和野鴨一樣會飛了。
施國夫:“那個時候很失望,很灰心的,好像肯定是搞不出來的。”
難道繁殖野鴨的夢想就這樣破滅了嗎?施國夫很不甘心,他想,如果繼續讓野公鴨跟雜交出來的一代母鴨配種,結果又會是怎樣的呢?施國夫希望奇跡能夠出現。
施國夫的父親 施志均:“一代不行,兩代也不好,等到四代的時候就很好了,都會飛了。”
施國夫:“到第五代以后,第五代左右,我們就發覺它跟野鴨,具有潛水能力,飛翔能力都跟野鴨一樣了,放掉就飛回大自然了,就是跟真的野鴨一樣了。”
2000年3月,施國夫配種的雜交鴨終于繁殖成功了,滿懷喜悅的施國夫走進了蕭山區林業局,他要辦理繁殖野生動物的相關手續,這樣就可以大規模地進行雜交鴨繁殖了,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讓施國夫感到為難了。
施國夫:“他說是野生的,這個鴨子會飛的,肯定是野生的,結果嘛,我說我是自己繁殖的,他說這個鴨子是繁殖不出來的,肯定是野生的。”
原杭州市蕭山區林業局林業科科員 陳斌:當時我都不大信,本來我也不知道他們有野鴨養殖場,也不知道”
費了半天口舌,林業局的人還是不相信他的話。
原杭州市蕭山區林業局林業科科員 陳斌:“當時吧,因為那個時候,馴養繁殖上比較嚴,馴養繁殖許可證我們控制很嚴的。”
手續辦不下,就無法進行大規模的雜交鴨的繁殖,這讓施國夫很苦惱,兩個月過去了,施國夫遞上的申請報告如石沉大海,這樣干耗著也不是辦法,施國夫干脆將林業局的人請到了養殖場。
有了合法的養殖手續后,施國夫就全身心地投入到養殖場的經營中,他又買來了10只野公鴨,將它們與自己繁殖出來的50只雜交母鴨進行配種繁殖,每只雜交母鴨每年產蛋30來枚,施國夫一心只想盡快擴大養殖規模,將孵出的雜交母鴨也全部用做種鴨,但事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樣順利。
施國夫:“孵化率很低的,大概是40、50%吧。”
2001年年底,施國夫的1000只種鴨產蛋3萬多枚,卻只孵出1萬多只小鴨。辛辛苦苦忙活了一年多,雜交鴨卻并沒有給他帶來多大的效益。那么,鴨的繁殖率為什么這么低呢?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施國夫找到了解決的辦法。
施國夫:“我給它把翅膀剪掉了。”
施國夫:“因為影響生蛋能力,因為鴨子如果翅膀不剪掉,它就在棚子里滿天飛,滿天飛了,你像母鴨滿天飛,它就不會生蛋了,公鴨滿天飛,它的受精能力肯定要減弱的。”
原來,施國夫在飼養雜交鴨的時候發現,由于鴨場的棚子都用尼龍網罩著,天性愛飛的鴨,喜歡在棚子里狂飛亂撞,這樣的話,就勢必影響雜交鴨的產蛋率和孵化率。
2002年,施國夫將種鴨的翅膀都剪了,他又更新了設備,將原來的自然繁殖改為孵化器人工繁殖,采用孵化器繁殖可以人為地控制孵化溫度。除此之外,施國夫還在飼料上做了調整.
施國夫:“我剛才配了魚粉和氨基維他,魚粉能夠給種鴨提高產蛋以及授精能力,這個氨基維他能夠提高種鴨的免疫能力。”
施國夫:“家鴨不喂的,家鴨不喂這個的,家鴨就給他吃一般的飼料,也不是那個蛋鴨料,我現在這個種鴨吃的是含蛋白質最高的蛋鴨料”
飼料調整以后,公鴨的受精時間比原來延長了3個月,鴨的孵化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施國夫:“原來只有40-50%,現在完全能夠達到95%以上。”
通過一年的摸索和調整,2003年3月,施國夫的雜交鴨養殖場已有種鴨4千多只,商品鴨1萬多只。當時雜交鴨的市場價格為每只160元,再過兩個月,商品鴨就可以全部出欄了,當施國夫以為野鴨致富的夢想就將要成為現實的時候,2003年5月,非典災難不期而至。
記者:“當時養殖場里有多少只鴨子?”
施國夫:“當時存欄的應該是1萬4、5千個鴨子,就光是這1萬4、5千個鴨子,就為非典,本來已經能夠賣了,這個鴨子存欄了將近6個月,就是這6個月我白給他吃。”
由于資金周轉困難,施國夫沒有錢買足夠的飼料,只能用大量的青草來替代。這樣飼喂的鴨子僅僅維持在生存狀態中。
由于非典的到來,施國夫養殖場里的雜交鴨多喂養了6個月,成本由每只30元增加到90元,而非典過后,雜交鴨的市場價格卻一路暴跌,由非典前的160元一只降到40元一只。
雖然40元一只的價格讓施國夫難以接受,但是,如果不銷售出去,損失將更加慘重,施國夫無奈,只能忍痛處理了圈養的1萬多只雜交鴨,并將所得余款用于購買飼料,他要精心喂養現有的4000多只種鴨以恢復它們的體能。
2004年9月份,在施國夫的精心喂養下,新孵出的6千多只雜交鴨可以作為成品鴨出欄了。
而就在這個時候,施國夫做夢也沒有想到,又一場災降臨在養殖場。2004年9月19日早上,當施國夫和他的家人來到養殖場里的時候,眼前的一幕,讓他們都傻眼了。
施國夫的母親 楊秀珍:“我們早上起來,就全部都刮掉了,這個鴨棚全部都刮倒了,鴨子呢就都飛走了,四面八方都飛掉了。”
突然刮來的一場臺風,無疑給施國夫的養殖場雪上加霜。但施國夫并沒有怨天尤人,他將養殖場里的鴨棚架子全都加固了一遍,并且將原來支鴨架的竹竿換成了水泥柱,這樣,再大的臺風他也不擔心了。
2005年秋天,經過一年的恢復,施國夫的養殖場里終于出現了紅火的狀況,原來經營家鴨養殖時與他合作的客戶成了施國夫寶貴的客戶資源。
客戶 陳吾權:“進野鴨嘛,基本上是他們這里啊。”
記者:“合作了多少年?”
杭州下沙經濟開發區客戶 周來高:“這個鴨我賣的好的賣八十塊錢九十塊錢一斤,賣得最差就是80塊錢一斤。”
現在,施國夫的雜交鴨已經成了當地飯店的特色菜,受到越來越多客人的歡迎。
客人:“野鴨有一種特殊的香味,精肉比較多。我家里兒子特別喜歡吃,他一到周末的話,我就帶兩只走。”
杭州下沙經濟開發區客戶 周來高:“我現在送飯店里去。他們預訂好的,每天都要給他們送過去。
現在,又到了小鴨孵化的季節,施國夫養殖場里的小鴨正陸續孵化出來,他告訴我們,今年他將有4萬只雜交鴨出欄,銷往全國各地。
編導:王海燕 攝像:顏志宏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