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致富經:新婚當天發現商機 讓他年賣700萬(20171108)
他曾是公司高管,年薪30多萬元,突然辭職回家,只因結婚當天吃到一道菜。他從小就好吃,為了吃上這道菜,常常要下水去摸。在當地田螺是一個不值錢的東西,一斤大概1元左右,然而經過張湘峰的妙手,一斤田螺可以賣到近40元左右,看湖南婁底的張湘峰把小小的田螺如何年賣700多萬。
這一天,張湘峰說要下水,找一種能給他帶來驚人財富的寶貝。
記者:人到哪里去了,有嗎
鄒吉康:湖南省冷水江市恒星村 村民
有,搞了幾顆,
不好搞,這個水太深了
張湘峰撈的所謂寶貝,其實就是常見的田螺,可是他用田螺做成的小吃,一年卻能給他帶來700多萬財富。
張湘峰:水深的地方,這樣摸是不行的
張湘峰:用這個,專門摸田螺的,這個可厲害了,我跟你說,這樣一個耙子頂三五個人
如何用好這個耙子,當地人說有些技巧,記者好奇,決定試試。
張湘峰:看看有沒有貨(田螺)
記者:不會吧,都是泥
張湘峰:你一把就挖進泥里去
要下去慢慢地(下去),貼著泥面,然后開始往回拉
見記者撈上來全是泥,張湘峰出手了,他要讓記者見識工具的厲害
記者:有嗎?
張湘峰:有,肯定有,有是肯定有,神器怎么可能撈不到螺呢,這一耙有幾十顆,那下面的水起碼都有兩米多深了
田螺,有的地方也叫螺絲,全國很多地方都有,但大都不值什么錢。在張湘峰老家,田螺也就是夜宵攤上的一個小吃,從來沒有人想過用它賺大錢。
漁 民 湖南省冷水市漣溪橋村
記者:平時你們撿田螺嗎
漁民:我們不撿田螺,劃不來,耽誤功夫
張湘峰老家一斤田螺,大概賣1元左右,炒出來賣一斤大概是15元左右,然而經過他的妙手,把田螺做成小吃后,一斤可以賣到40元左右,也就這個小吃,給他帶來了年銷售額達到700多萬。
可這個商機的獲得,卻非常具有戲劇性,2013年5月3號,張湘峰結婚了,本來新郎官應該忙著洞房花燭夜,可就在結婚這天中午,他這個新郎官,卻因為兩個朋友到來開小差了。
這是張湘峰的兩個好朋友,這天特意從外地趕回來祝賀,哥仨好不容易湊一塊,聊著聊著就忘了喜事,聊天重心停在了多年前的一個想法。
張湘峰:我們一直是在交流關于創業的事情,(要一起)干一番事業
李劍杰:畢業以后,在外面打工啊,一直想幾個人一起做點屬于自己的事情
婚宴還沒結束,哥仨就迫不及待跑了出去,點上最喜歡吃的東西,開始聊創業,他們都想做電商,那賣啥呢?翡翠?家居產品?倒賣進口紅酒?哪兒個最后都不靠譜,這時,桌上的一道菜,讓張湘峰眼前一亮。
張湘峰:這種麻辣嗦螺,大家從小就很喜歡吃的,以前我們在外地經常想要吃這個東西,買不到
那能不能在網上賣田螺呢?張湘峰立馬上網一查,這一查不得了,居然發現一個獨門生意,讓哥仨興奮得,連覺都睡不著。
張湘峰:到各種平臺上查,這種麻辣田螺的產品,沒有,一個都沒得賣。
曾衛平 張湘峰的合作伙伴
這么好吃的東西居然沒有人去做,那么如果我們去做的話,我們是首先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應該說第一個吃嗦螺的
婚禮當天,新郎官張湘峰意外發現的商機,也就在兩個月之后,改變哥仨的命運。
2013年7月,張湘峰辭去廣州年薪三十多萬的工作,回家老家,兩個朋友先后也放棄年收入10多萬的生意,從浙江回來,三人共同投資10萬,決定在網上賣小吃田螺。
然而,誰都沒有想到,也就是這個不起眼的田螺,讓他們一年賣出700多萬,可這樣的財富得來卻不輕松。
在湖南冷水江市吃田螺,是習以為常的事,炒田螺的配料更不是什么秘密,只要花上二十塊錢,就能買一斤搭配好的配料,這一斤夠炒400斤田螺。
市民:嗦螺粉,其實沒有什么太大的秘密,你知道的話買上那幾樣,碾成粉放進去就可以了
在當地大大小小的田螺店有上百家,各有各的口味,張湘峰覺得要做出好賣的田螺,就得有好的口味,而香料的配方是決定口味的關鍵,可是想要買到配方,并不容易。
經銷商 湖南省冷水江市某店負責人
沒有買配方,只能買這個粉,配方我不賣的
經銷商 湖南省冷水江市某店負責人
記者:配方賣嗎?
配方不賣,我們要吃飯的,我就是賣這個為生吶
張湘峰仔細觀察后發現,有一多半的田螺店老板,都會找這個叫潘亦周的人買配料,他決定找老潘買配方,可老潘一聽,直接拒絕了。
潘亦周 湖南省冷水江市禾青鎮 香料經銷商
我只賣粉,不賣配方,這是祖傳的,傳內不傳外
張湘峰:多少錢我都不賣,不搭理我們,看到我們都想趕我們出來,
為了接近老潘,哥仨輪番上陣,2014年4月,經過三個多月的軟磨硬泡,出價4000元,才把老潘炒田螺的配方買到手,張湘峰如獲至寶,可他按著配方,把田螺炒出來,一嘗發現味道不對。
曾衛平 張湘峰合作伙伴
吃了以后,那心就涼下來了
張湘峰:懵了,搞不清楚,肯定是要么就有些料沒有,要么就是比例不對嘛
折騰了三個月,花了4000塊,費盡心思買下的配方,卻沒有帶來想象中的味道,張湘峰一氣之下找到老潘對質,最后老潘不得已說出了配方背后的秘密。
每年九十月份,張湘峰都會像這樣上山,找一個東西,這個東西是他打開700萬財富之門的關鍵。
記者:都沒路了
張湘峰:現在上山的人很少,不好找哈,,我們要找一個寶貝
山上長滿了雜草,每走一步都很費勁,一不小心,意外發生了。
張湘峰:小心一點
張湘峰:小心,小心,邱
幸好這次意外,記者沒有受傷,那么張湘峰要找的東西到底是什么東西,這個東西和他賣田螺又有什么關系呢?
張湘峰:小果子,很小的,圓圓的那種果子,我做嗦螺獨特的一種調料
張湘峰:我們的特色,市面上沒有買
在大山里轉了三個多小時,張湘峰終于有了發現。
張湘峰:好像看到了
記者:哪里
張湘峰:這棵
張湘峰:這種是晚熟,還沒有熟,剛開掛果子,還要段時間
張湘峰要找是這種野生山胡椒,在他買到的配方里,這味調料卻丟了兩個字——“野生”,就是賣配方的老潘,隱瞞這個兩個字,造成口味差異。
張湘峰:這幾棵(成熟后)大概可以做二兩油,二兩油的話,我們可以做4000塊錢左右的嗦螺產品,在山上本身它并不值錢,但是搞成我們產品的一個特色
記者:別人沒有嗎?
張湘峰:沒有
經過一番周折,2014年5月,張湘峰終于生產出了口味獨特的小吃田螺,他覺得離自己的財富夢想越來越近了。
在當地,處理田螺的方法和其它的地方不一樣,也就是這個區別,
為張湘峰他們,把田螺年賣700萬,提供了便利,這到底有什么不同呢?看看記者和他的比試,或許能看出一點門道。
張湘峰:反正我讓你先嗦三分鐘,我再開始
邱國林:但是你還會比我快
張湘峰:對,會快
記者一上來就發現,田螺左右吸不出來呢?張湘峰在一邊看著,干著急,忍不住支招。
張湘峰:出來沒有嗎?再后面再吹一下看看
張湘峰:吹出來了
這么下去,穩輸,記者靈機一動,拿出了牙簽,再結合張湘峰剛教技巧,記者慢慢找到了吸田螺的感覺,速度明顯快了不少。
邱國林:我感覺張總你會敗了
記者:張總有壓力嗎
張湘峰:沒有沒有,三分鐘到了沒有,要不要再加一點時間,邱
邱國林:我感覺你可以開始了
張湘峰:好,再讓你吃三顆,我再開始,這是第一顆,第二顆,第三顆,夠意思了吧,
邱國林:可以
張湘峰:可以了吧,好,開始了哦
短暫平靜后,記者發現氣氛有點不對勁
邱國林:先等等,先等等,我看一下,你先等等
張湘峰:沒問題,一個都不會有,一定沒有,
邱國林:你真都吸出來了
張湘峰:我這技術,沒問題
邱國林:我左右開工,不是說我怕輸掉,是我喜歡這種感覺
張湘峰吃田螺的速度越來越快,記者急中生智,試圖打亂他的節奏。
邱國林:不急不急,還有的是呢
張湘峰:孤獨求敗,我怎么越吃越多了
記者:你真的要輸了
邱國林:要是張總有沒有教我那些技巧的話,有可能這個時候,我只吃了一半,
記者:你平時都是怎么吃
邱國林:平時用牙簽呀,都是拿牙簽挑,并且平時吃的(田螺)都沒有剪過個這頭的,然后直接從里面挑出來,里面還是帶著腸子的。
田螺在炒之前,一般要吐沙一到兩天,把田螺腸內的泥沙吐干凈,吃田螺時,也會把腸子吐掉,可張湘峰吃那么快,也不見吐腸,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湖南冷水市吃田螺的方法很獨特,先把田螺去尾,再把螺肉挑出,把這樣的田螺腸去掉,洗干凈,然后把螺肉再塞回田螺里,下鍋,放入獨特的香料,高溫炒制15鐘左右,不僅實現湯汁和螺肉完美交融,也保留了吃田螺時“嗦”的快感。
張湘峰:把(田螺)腸子去掉之后,再塞回去,肉和湯一起,這樣吸進去,我們叫嗦螺
田螺腸去掉,不僅節約吐沙時間,也更加衛生,吃起來還方便,這樣做出的小吃田螺,很受當地人喜歡,但也就是這個不一樣的做法,給張湘峰的財富蒙上了陰影。
這種場景,在張湘峰老家是很常見,每天都需要大量的工人挑螺,一個工人一天挑8小時,也最多只能挑40斤左右,這樣一顆一顆把螺肉挑出來,再塞回去,費時又費力,還得講究技術。
曾丹 湖南省冷水江市麻溪村 村民
(田螺)腸子從下面上來,是這樣轉圈圈轉上來的,我們挑的時候,撬開它的蓋子,這樣順著它,這樣轉,兩只手一定要配合,田螺肉就放在這里面,
記者:塞進去
曾丹:對,再塞在這里,也不能太緊也不能太松
記者:這么是順,我這樣就反轉了,反轉出不來
曾丹:小心點哦
記者:這挺麻煩的
曾丹:美食都是比較麻煩的啦
2014年11月,張湘峰他們生產出來的田螺正好趕上,電商平臺集中大促銷,他的店鋪一下涌進大量訂單,他們很興奮,覺得賺錢的機會來。
張湘峰:那個旺旺的聲音一直響,沒有停過,很興奮,被興奮沖瘋的頭腦,
李劍杰 張湘峰的合作伙伴
笑得都合不上嘴了,從來沒有接過這么多訂單
張湘峰那時每天最多生產2000袋田螺,而這一天就賣出去98萬多,近5萬多袋,這么多田螺別說炒,就是挑都挑不過來,訂單供應不上,質量還出了問題,導致出現大量投訴,他的網店很快就被關了,努力了一年,不僅沒賺錢,還虧了二十多萬。
張湘峰:店鋪被關掉了,(田螺)貨下架了,流量沒有了,一夜之間就每天賣四五萬的網店,變成了零,
李劍杰 張湘峰的合作伙伴
(訂單)消化不了,把我們自己撐死了
田螺的質量問題主要出在塑料包裝上,像張湘峰他們這一樣,在當地曾有人嘗試過,把田螺裝在塑料袋里往外賣,但嘗試過后,很多人都放棄了。
吳佳俊 湖南省冷水江市 經銷商
包裝容易刺破呀,保質期不長,這些問題一直都困擾著(我們),各種各樣的包裝都試過,想完全百分之百,解決不了
張湘峰:因為螺絲里面有縫隙,抽真空比較難抽緊,容易脹袋,容易漏油,特別到夏天氣溫一高,脹袋變質的比例很高,這個問題感到很惱火。
張湘峰他們放棄城里優越的工作,回到小縣城里,想做一點事情,沒想到困難比想象的大很多,繼續堅守還是知難而退,他們面臨著選擇。
張湘峰:這個事情會比我們之前想的要更難,更不容易
曾衛平:懷疑我們是不是能力不行,是不是東西不行,是不是我們這個事情不行,不斷地去懷疑,我們做這個事情,我們三個兄弟,放棄外面好的工作,好的生意回來做這個事情,這么多的困難,又不賺錢
張湘峰又是如何突破這些難關,一年賣出700多萬的呢?
吃,是張湘峰的一個愛好,只要吃上好東西,他就能很快忘記煩惱,在廣州工作時,他經常會吃鯪魚罐頭,有一天,當他打開罐頭時,突然有了靈感。
張湘峰:這魚會有這個魚刺,它用這個裝起來,肯定不可能把這個袋子刺破,而且保質期也挺長,我就想這個魚可以這樣做,嗦螺說不定也可以這樣做
張湘峰要用鐵罐把田螺裝起來賣,他開始做實驗,光田螺就用掉2000多斤,2015年5月,他總算把小吃田螺罐頭做出來了。鐵罐不僅解決了包裝,還讓田螺保鮮期達到三個月,保質期達到六個月。他的事業也見到了一線生機。
張湘峰:罐裝方案不是簡單的把袋子換成罐子,里面我們是要加上這個湯油,因為油本身,有封閉防腐的作用,所以對于我們這個延長保質期,也是有幫助的
小吃田螺罐頭是做出來了,但當地人吃田螺,都習慣現炒現吃,如何才能讓人們接受小吃田螺罐頭,他會經常舉辦這樣的活動。
張湘峰:三、二、一、開始!!!
一聲令下,大家都使出看家本領,開吃,
市民:我老公(吃田螺)很棒的,能贏,絕對能贏,相信他,好棒好棒,
比賽進入白熱化,大家互不相讓,可這兩位卻有點反常。
張湘峰:恭喜你,終于吃了五顆了,
記者:怎么才吃了那么幾顆
市民:我把水(湯)都吸了,那肉出不來
市民:還有一個,還有一個,哎
張湘峰:第一名出線了,第二名也出線了
記者:哇,你就落后一個
市民:對對,大概(落后)一秒鐘
市民:嘴巴大,肉全部吸在嘴巴里內,然后一口吞下去,如果吸一個吞一個,那就浪費時間,嗦螺用嘴巴包緊一點,然后一口氣吸,
張湘峰:罐裝這個產品,這個產品和我們在本地吃是不一樣的,搞這個活動,組織大家來免費品嘗,來品嘗我們新的罐裝產品,也是做一個產品的推廣
通過推廣,張湘峰的小吃田螺罐頭慢慢有了名氣,各大電商平臺對這個用鐵罐裝起來賣的小吃田螺,很感覺興趣。
李文恬:某電商平臺市場營銷部經理
產品具有吸引力,產品有特色,在互聯網上沒有同質化的產品,能夠促進我們平臺的流量。
每到11月,張湘峰的田螺罐頭被作為湖南省特色小吃入駐電商大促銷主會場,三天時間里,張湘峰估計能賣出90多萬,除去成本能賺50多萬,然而有一天,他突然接到一個電話,這個電話打亂了他的節奏。
張湘峰:我們當時就開始緊張起來,有流量,有坑位,有機會,沒有貨賣,眼睜睜的看著你的機會,看著你的錢跑掉了
原來供貨商打電話告訴張湘峰,他要的田螺收不到,即使加錢也收不到,這到底是為什么呢?張湘峰很納悶,精心準備的一年,就等著11月能大賣,手里卻沒有田螺。
張湘峰:找他,我說先給你交定金,你說你要多少都可以,5萬,8萬,10萬,都可以先下定金給你,他不敢接了,搞不明白到底是為什么,有錢他也不賺。
張湘峰心急火燎的跑到湖區,一看才知道其中的原因。田螺在當地是不起眼的東西,不說專門去養殖,即使撈都嫌麻煩,只是農閑的時,偶爾去撈點,有沒有田螺,全看漁民從水里打撈的情況。
鄒吉康:湖南省冷水江市恒星村 村民
一天搞了不多少,沒事的時候來搞一下,
記者:如果有事呢
(家里)有事做的話,就劃不來
李啟華 湖南省漢壽縣酉港村 田螺經銷商
防汛期間任何人不能下河撈螺,價格那就亂漲,暴漲
張湘峰:今天是在撈,明天下雨呢?下雨可能大家就不愿意撈了,沒人撈哪來的螺嘛,這個東丁就不是這么簡單,說你隨時想就能有,你說明天我要多少貨啦,還在水里面呢
田螺只從水里打撈,受季節影響很大,要么時不時斷貨,要么價格暴漲,這讓張湘峰很頭疼,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決定干一件當地人很少干的事。
李劍杰 張湘峰的合作伙伴
簡直是異想天開,做田螺,賣田螺,最后搞得自己還要去養田螺,養的成本,比我們找人家買的成本要高一些
張攸躍 湖南省冷水江市麻溪村 村民
感覺不可思議,他們田螺能賣嗎?賣得起價錢嗎,感覺劃不來,一般的話農村全部喂魚
然而張湘峰卻認為要想把田螺產業做大,就不能把貨源押寶在漁民水里撈,這一條路上,得琢磨新的出路。
張湘峰:不會再依賴于要靠我們人工去湖里撈啊!那就可以有一個穩定產業鏈條,這樣的話,我覺得這個小東西將來我們可以做成一個大產業
田螺品種很多,在張湘峰老家的河里,常見的這樣三種螺,通過對比,他選中了這種殼硬,適合做成小吃的田螺。
張湘峰:這個就我們要找的青殼石螺,本地叫作金鋼螺,很硬,踩都踩不爛的
記者:踩不爛
張湘峰:很硬,不信你試一下
記者嘗試跳了幾次,田螺果真沒破。
張湘峰:號稱金鋼螺,這種肉質緊,有嚼勁,這種做嗦螺,口感很好
通過兩年多的努力,張湘峰的田螺養殖基地有了一定規模,在田螺捕撈談季,他養殖的田螺就可以做為補充,緩解了貨源。
現在田螺成了張湘峰的核心產品,光田螺年銷售就達到了700多萬,田螺為店鋪引來流量的同時,還帶動周邊產品的銷售。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