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央視網消息:他喜歡打扮,一次意外卻讓他失去雙腿;他愛車如命,卻從此只能與輪椅為伴。他的腰部以下沒有任何知覺,在他想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一個人的出現,讓他突然醒悟。賺錢不是件容易事兒,對他來說更是難上加難?伤麉s打造出適合自己的養殖模式,每畝多賺3000多元,年收入是當地人的幾十倍。他的養殖場被評為殘疾人扶貧基地,他的勵志故事在四川廣漢廣為流傳。劉家學,在輪椅上奮勇前行,改變人生!
今天的主人公叫劉家學,他本是一個愛美、愛車如命的人,可26歲時的一場車禍,讓他腰部以下失去知覺,從此癱瘓在床?删褪沁@個連走路都成奢望的劉家學,坐著輪椅創業,還打造出了一個適合自己的養殖模式,每畝塘比別人多賺三四千元,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他。
這是一個不平凡的人,他有一段不平凡的人生,更有一份不平凡的財富。
劉家學:你看, 這一兜怎么也得有十多斤。撈一網兜就是一百多元錢,撈一網兜就是一百多元錢。
他叫劉家學,這樣的鍛煉,他已經堅持了七八年。
記者:你這樣不疼嗎?
劉家學:不疼。
記者:你這樣腰也不疼嗎?
劉家學:不疼。 特別舒服。
因為腰部以下沒有知覺,要想把身體支撐起來就得依靠手臂的力量。
記者:你這個啞鈴因為沒有擰緊,把自己砸到過嗎?
劉家學:有。 頭上砸一個大包。
他手上的啞鈴一個有十斤重,現在雖然看他舉得很輕松,但幾年前,他連坐起來都是奢望,躺在床上,連翻身都是問題。
這樣一個在別人眼中,根本無法養活自己的人,不僅在短短五年內使自己成功脫貧,還帶領其他貧困戶一起創業致富,一個人的年收入是南豐鎮人均水平的幾十倍。
財富為他帶來了信心和希望,而這財富背后,是他付出的常人無法理解的心酸。
劉家學是四川廣漢人,開過貨車,賣過二手車,后來在駕校教人開車,一年有十幾萬元的收入,然而,一次意外,給這個平靜的家庭帶來沉重一擊,徹底改變了劉家學一生的命運。
小叔:那個時候家里面笑聲有是有很少啦。只不過吃飯, 聊天的時候有點笑聲。平常的時候, 坐在家里面。你看我,我看你。看來看去不要看見他?匆娝睦镫S著難過。
劉家學:一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晚上睡覺都睡不著。天天用被子把頭蓋住,淚水嘩嘩不停地流,止不住地流,總想著為什么會這樣。有時候痛苦的時候,想到自己好像是多余的人, 沒用的人。不如死了算了的那種感覺。
2009年,劉家學像往常一樣開著車在路上行駛,由于盆地氣候,經常會突然起濃霧,劉家學和迎面開來的大貨車彼此都沒有注意到對方,等反應過來,劉家學已經躺在了醫院的病床上。
劉家學:太快了, 怎么發生都不知道,連痛的感覺都沒有。
截癱之后,曾經大步流星說走就走的日子一去不復返,雙腿殘疾的現實讓劉家學難以接受。劉家學出事之前只有一門手藝,就是開車,而他最自豪的,也是自己開車的技術,一場車禍,不僅阻斷了劉家學賺錢的門路,行走,這一件對常人來說再普通不過的事,對他而言,卻比登天還難。
劉家學:濟公片看多了,濟公能接狗腿,就想到自己。這個世界上真有濟公就好了,給我接個狗腿子,那不是我就可以走了嗎?
一個靠開車吃飯的人沒有了腿,很多人都說他這一輩子都完了。車禍后的劉家學陷入了絕望,只能整日躺在床上,看著天花板發呆,連基本生活都得依靠家人。他這一躺,就躺了一年半。事故發生半個月后,他可愛的女兒出生了,這使得悲痛中的他終于有了一絲安慰,現在,他的女兒已經八歲了,但他內心卻有一個無法彌補的遺憾。
女兒:外星人的祖先是什么?
劉家學:外星人的祖先,外星人的祖先就是外星人。外星人的祖先是什么?
劉家學:我沒有抱過我女兒。
記者:她出生之后你一次都沒抱過她嗎?
劉家學:她出生以后,我根本沒有力氣。連一個小嬰兒都不能抱,是沒有力氣抱的?墒俏沂呛芟氡У摹
劉家學除了對未來的迷茫之外,還時刻擔心著一件事情。因為他聽到了一些傳聞,這些傳聞讓他每天坐臥不安。
妻子:很多人都跟我說過。說句不好聽的話,當時, 他出事沒多久,有人跟我說, 你快離開他。我給你找個條件好一點的。
一次次的治療不僅花光了家里的積蓄,還使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背上了二十多萬元的債務,自己不能賺錢養家,孩子又小,妻子如果真在這時候離開自己,這個家就散了。
朋友:不拋棄不放棄,林巧(劉家學妻子)不拋棄劉家學。劉家學自身不放棄。
在流言蜚語中,妻子還是留在了劉家學身邊,為了賺錢,她還花了一年的時間考取了駕校教練證,在駕校授課賺錢,扛起了養家的重擔。
劉家學:我腿受傷這么多年,我愛人也是不離不棄照顧我。一想到這我眼淚忍不住就掉了下來,怕被妻子發現就把臉轉到一邊去,躺在被子上一擦然后又轉過來了。真的是這樣。怕被妻子發現,妻子發現她就問你,問你你不好意思說。
劉家學對妻子是感動的,但自己現在除了癱在床上,又能做什么呢?這時,劉家學看到了一個人,他的一句話,讓他徹底醒悟過來。
劉家學:我在電腦上面經常看他的演講,他是個殘疾人,他特別敢拼,
崔萬志:我出生于一個肥東的一個農戶家庭。
崔萬志是《超級演說家》2015年年度亞軍。
劉家學:他告訴我。是他說的:“抱怨沒有用,一切靠自己”。這輩子我都記得他說的這幾句話。
2012年,劉家學萌發了創業夢,開始尋找可以在家創業的機會。通過篩選,他認定了一條可以讓自己成為百萬富翁的財富之路。可當他把想法告訴家人的時候,家里卻一下子炸開了鍋。
記者:你聽著這個油滋啦滋啦響什么感覺?
劉家學:心里邊就感覺到肯定是特別好吃。吃了以后嘗一嘗都贊不絕口。
劉家學愛吃也會吃,說到吃,連他的商機也跟吃有關。幾年前,他跟朋友一起喝酒,吃了一道用泥鰍做的菜,那時候他一下就愛上了這個味道,還時不時自己在家做菜解饞,他發現這幾年泥鰍需求量一直很大,但廣漢市養殖泥鰍的人卻很少,他覺得只要自己把泥鰍養出來就一定能賺錢。
小叔:我都不相信, 一點都不相信。
朋友:客觀身體上來說,又覺得有點懷疑。
一個從沒有接觸過養殖的門外漢要養泥鰍,還要賺大錢,不僅家里人不相信,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個笑話。
可劉家學卻信心滿滿、干勁十足,躺在床上的日子太過煎熬,腿雖然沒用了,但人還在,家還在,他想爭口氣,他想把這個家撐起來。
劉家學:我這個人是比較有骨氣的。你說我怎么樣怎么樣怎么差怎么差,我就要做給你看。
我現在雖然殘疾了,但是我以后絕對會比你們正常人做事情強。
劉家學內心積聚著一股創業的沖勁,但就當他想大干一場的時候,一個難題擺在了他的面前。
劉家學:一二, 好。挺沉的。 好的。
記者:上面還有一個螺。
劉家學:對對對。我們拉上來看一下。
記者:你們下的籠子都是這一種的嗎?
劉家學:對對對。我們一般在河里都是下這種地籠。我們來看一看。 楊導, 你上來小心啊。
記者:好。
劉家學:我們來看一看。今天這里面的收獲還有一點多。你看有很多的野生泥鰍。
記者:這野生泥鰍體型都比較苗條。
劉家學:對,它不像人工飼養的。
這種野生泥鰍就是劉家學最開始養殖的泥鰍品種,因為想干事,但沒有錢,他只好請求父親在自家后院修建了這個十來平米的小水泥池,但當他把泥鰍苗孵化出來的時候,竟然誰都不相信。
劉家學:父親走過這個地方的時候他問我,你的泥鰍孵化出來沒有?
我說:孵化出來了,你來看。
他瞅了瞅說:你這哪里是泥鰍?你這是茅坑里面的昆蟲。
然后又把眼鏡,老人用的眼鏡,老花鏡戴上。
端著盆看一看,笑了一下,還真做出來了。
可成功的喜悅并沒有持續太長時間,因為,沒過幾天劉家學的泥鰍苗就全死光了。劉家學很不甘心,他一次又一次地購買泥鰍,一次接一次地做著實驗,但都沒有成功。因為經常上網查詢泥鰍養殖的知識,劉家學將電腦的按鍵敲壞了好幾個,外接鍵盤也用壞了三四個。
劉家學在失眠了兩個晚上后,想出了一個對策。他們夫妻兩個決定到大型養殖場里去考察學習,兩人去過最遠的養殖場離家400多公里,路途中的辛苦顛簸劉家學不在意,他最怕的就一件事兒——上廁所。
劉家學:這個我就隨便說了,因為我小便靠我自己是不行的。所以我定時用導尿管子插進去,然后把小便接到塑料袋里面,再找個垃圾堆或者垃圾筒扔進去。
雖然有諸多辛苦,但劉家學仍然沒有放棄,在跑了二三十家養殖場之后,他不僅學到了很多泥鰍養殖的知識,還找到了一種更適合自己的品種——臺灣泥鰍。他覺得臺灣泥鰍生長周期短,能夠很快上市,收回成本,但他沒想到,這個舉動卻給自己埋下了隱患。
每次學習回來之后,他都把這些知識付諸實踐,在不斷的嘗試當中,劉家學還養成了一門獨門絕技。
劉家學:死了,這條泥鰍死了,這條泥鰍還是吃多了,吃飼料太多了,F在泥鰍基本上的病狀,通過它在水里面游動時的舉動,我就可以判斷出來。
劉家學出事之后,他的母親基本就不出去串門了,她有一項固定工作,在劉家學搞養殖特別累的時候,這項工作就更重要了。
記者:像這樣的按摩您給他做過多少遍?
劉家學:每天都在做。
母親:每天早晚都在做。
劉家學:抽筋了。
母親:他經常這樣抽筋。我寧愿癱瘓的是我,都不希望是他。他是我們家的頂梁柱,我這個做母親的,我兒家學命運不好。父母不能干,給不了家學好環境好生活。到現在我還是愧疚。他都成這樣了,這個家還得靠他來頂起,因為他父親腦袋簡單,我這個當娘的腦袋也簡單,也不會掙錢,也不會做生意只會種點田。
劉家學每天都要做兩次按摩,每次一個小時,否則,他雙腿的肌肉會萎縮得更快,這樣的按摩,劉家學的母親已經為他做了八年。
在劉家學的精心照料下,泥鰍終于長大了,他將自己的泥鰍喂得個大肥碩,想著肯定能賣個好價錢,沒想到,經銷商來了,劉家學卻傻了眼。
原來,劉家學沒有提前調查市場,以為泥鰍個頭越大越賺錢,而他養殖的臺灣泥鰍生長速度快,最大的時候一條就有半斤重,這樣的大泥鰍放到市場上,根本就無人問津。
經銷商:一般都是要幾錢一條的,這么大就是三四錢一條,一般三四錢一條好賣些。
店主:最多就是三錢至四錢。
記者:這樣是最好賣的。
店主:這樣的好賣。
記者:如果有人想把三四兩那種特別大的,臺灣泥鰍賣給你們。
店主:因為我們不進那種的。
記者:就是給錢也不要。
店主:嗯。
當地泥鰍主要用于餐飲,飯店喜歡用三錢左右一條的中等泥鰍,這種個頭的泥鰍擺盤好看,很受顧客歡迎,從此之后,劉家學就根據市場調整了養殖規格,只提供個頭中等的成品泥鰍,因為養殖質量好,還吸引了很多養殖戶來參觀學習。
劉家學養殖成功了,但他認為自己的養殖品種太過單一,一旦市場波動,自己將會非常被動,他想同時養殖其他品種來規避風險。很快,他尋找到了新的賺錢門路,這一發現,不僅讓他的財富實現翻倍,他還找到了一種適合自己,并且當地幾乎沒人嘗試過的賺錢方法。
記者采訪期間,劉家學正在擴建他的養殖場,這看似普通的養殖池,卻蘊藏著劉家學的財富玄機。
劉家學:泥土太濕的情況下,輪子會打滑,打滑的時候。就多擰一擰,轉一轉,然后使勁往前推。
記者:我看旁邊的溝還挺深的。
劉家學:對
記者:輪子打滑,你在旁邊害怕嗎。
劉家學:不害怕,這個都習慣了。
記者:之前摔進去過嗎。
劉家學:有,但是沒有摔到溝里面。
記者:小心小心。
劉家學:這兒有一個,洞現在才深十厘米左右是嗎?
劉家學:嗯,對。
原來,劉家學發現青蛙在廣漢市餐飲市場也很受歡迎,于是他就將養殖池進行改造,土地上種水稻、養青蛙,水池里養殖泥鰍,不僅劉家學喂食方便,青蛙粘在身上的飼料被帶入水中,可供泥鰍食用,也避免了浪費,節省成本。通過這個方法,劉家學一畝塘能多賺三四千元。
劉家學:想再次利用,它閑著也是閑著,為何不把它利用起來。利用起來多多少少能創造,一點點經濟價值。
劉家學說想要泥鰍和青蛙共生,他做了很多次的實驗,終于總結出了財富的關鍵一點。
劉家學:放苗的時候最需要注意的就是,等青蛙長腿上岸以后,你再把泥鰍苗放下去
如果青蛙還是蝌蚪的時候,他在水里面,因為個體大小不同,它們肯定相互殘害。
專家:這種模式,把兩種動物的生存空間都提供了,所以這種方式還是可行的。
因為劉家學的養殖場里既有青蛙,也有泥鰍,供貨方便,也吸引了很多飯店老板跟他簽訂訂單。
飯店老板:我們去他那里實地考察了一下,他的養殖是原生態的,全部是原生態養殖,我感覺很好。
自2012年到2016年,劉家學養殖泥鰍已經整整五年。這五年,他將養殖規模發展到十余畝,2016年年產值達到六十萬元。他的養殖場被廣漢市殘聯評為殘疾人貧基地,他的事跡也感染了很多像他一樣的人。
殘疾人采訪:他兩只腳都沒有了還做得這么好,我們肯定沒問題。
盧書記:他作為殘疾人來講,他這種身殘志不殘的,這種堅定的信心和這種不屈的精神
也正是我們當前這個社會,值得去挖掘,值得去學習,值得去推廣的。
記者:一二三
叔叔:茄子
在拍攝的最后一天,攝制組為劉家學一家拍攝了他們第一張全家福。
劉家學說,明年他一定讓全家都住進新房子。
劉家學的創業事跡感動了很多人,在人生的重大挫折面前,他迎難而上,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徹底改寫了自己的命運。雖然他現在的規模并不大,但是他跨過了自己的磨難,可以說是真正的英雄,是真正的強者。
致富經首播時間:周一至周五 21:17—21:47
致富經重播時間:周一至周五 13:42—14:12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