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精品-av日韩高清-av秋霞-av片在线免费看-欧美视频一区二区-欧美视频一区

84農業網

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行業:養豬|養牛|養羊|養兔|養魚|養雞|養蛇|養鵝|養鴨|養龜|養蝦|養蟹|養鹿|養蠶|黃粉蟲

行業:水稻|玉米|花生|小麥|大豆|茶葉|棉花|油菜|鵪鶉|牛蛙|黃鱔|泥鰍|蚯蚓|養驢|養蠅蛆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致富信息

[致富經]小針眼兒里的大財富 20171205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致富經:小針眼兒里的大財富(20171205)

一根神奇小面條,細到能穿繡花針。一幫拉面老師傅,個個都有真功夫。一個年輕小伙子,沒力氣、沒經驗,還想從老師傅手里賺大錢,結果卻被打跑了。看福建永春縣的林培偉,如何連出怪招,智斗一幫老師傅,還帶著他們一年銷售額3000多萬元!

致富經:小針眼兒里的大財富(20171205)

林培偉:開始,出面!

今天主人公林培偉組織了一場特殊的招聘考試。招聘的條件非常苛刻,就是看誰現場做出來的面條能穿過繡花針。

今天參加考試的6位選手,都使出了渾身的力氣,拿出了看家的本事。

林培偉:1號的,2號的,3號的。

林培偉從每個選手的面條里任選一根,看誰的面條能細到 穿過從大到小這一排針眼。

林培偉:現在我們來穿這個大的針眼。

面條真能穿過針眼嗎?

林培偉:一號針穿過去了,2號針也穿過去了。

村民:針眼太小,看不到。

這最小號的針眼,連看清它都很考驗眼力。

記者:穿過來了。

雖然費了一番功夫,可這根面條還真穿過了這個最小號的針眼。今天一共有4位選手做出的面條穿過了所有針眼。

林培偉:明天可以過來上班了,我們以后一起吃香的喝辣的。

致富經:小針眼兒里的大財富(20171205)

今天,林培偉用穿針眼這種傳統的辦法,選拔出了隱藏在鄉間的做面高手。他們做出的這種的細到能過繡花針的面條叫做面線。

細如發絲的面線,是福建人舌尖上,一種流傳了700多年的味道。福建人喜歡說吃“古早味”, “古早味”是指從很久以前流傳下來的味道,面線的味道就是一種“古早味”。炒面線,煮面線,拌面線,最讓人久吃不膩的還是一碗鮮美爽滑的面線糊。

顧客:我每天都吃。就是有一種讓人很想吃的沖動。

面線是福建人生活中日常食物,也是逢年過節、結婚祝壽的必備美食。福建沿海地區是有名的僑鄉,華僑們把面線帶到了東南亞地區,面線也帶上了一種思鄉的味道。

蓬壺鎮做傳統手工面線已經有400多年歷史。在蓬壺鎮美中村,聚居著30多戶身懷絕技的面線宗師。一團面粉在他們手里,經過一套祖傳的功法,能變出千萬根細如絲線的面條,就是面線。

林培偉:這就是我們村,家家戶戶都有在做面線。

致富經:小針眼兒里的大財富(20171205)

林培偉:這就是曬面場。

記者:這就是面線

林培偉:對,面線。

記者:這看起來像掛的一匹一匹的布

林培偉:對,像白布。很細。

像當地人一樣洗手消毒后,林培偉要帶記者仔細看看,這面線究竟有多細。

記者:你看人家拉的,特別整齊。

林培偉:很潔白,摸起來質感也很好。像嬰兒的皮膚一樣。

記者:這個特別細,摸起來手感也很好。

林培偉:很好,像嬰兒的皮膚一樣。

為了讓記者看清楚面線到底有多細,林培偉找來一把游標卡尺。隨機測量了一根面線。

記者:o.33毫米。這算特別細了是嗎?

林培偉:特別細的

記者:咱們再測一根試試,0.2毫米。

人的一根頭發絲最粗大概0.1毫米,一根面線也就是兩到三根頭發絲的粗細。是貨真價實的細如發絲。

林培偉就從這種細如發絲的日常食物上發現了商機。2015年,他進入完全不懂的面線行業,兩年時間就把傳統手工面線打造成了一個賺錢的產業,年銷售額3000多萬元。林培偉是怎么做到的呢?

致富經:小針眼兒里的大財富(20171205)

每天不到凌晨4點鐘,面線師傅老林就跟妻子開始做面線了。

做面線是個力氣活,一共18道工序,全要靠手工完成。

搓條和盤面同時進行,一只手搓細,一只手要整齊地盤在籮筐里。來回搓上四遍,天亮時分,100斤面粉變成了像筷子一樣細的面條。緊接著,搓好的面要繞到面筷上。

上面筷需要身段柔軟,手臂靈巧,更適合女師傅來做。對于她們來說,上面筷就像跳一場輕快的舞蹈。

林嫂子可以同時把三個籮筐里的面繞到面筷上。面筷上的面整齊對折成上千根,下面籮筐里的面也根根不亂。這是修煉多年才有的本事。對于她們來說,繞的多,繞的快,才能多賺錢。

做面線,林嫂子練成的是靈巧輕盈的舞蹈,老林練出的是剛柔并濟的武林功夫。

拉面講究發力的分寸,一拉一抖都要控制好力度。

致富經:小針眼兒里的大財富(20171205)

美中村做面線,都是像老林家這樣的夫妻作坊。老林能娶到林嫂子,還是面線給做的媒。

美中村的作坊里做出的面線都是自產自銷。可老林夫妻每天從凌晨做到傍晚,一斤面線也只能賣出3.5元錢。平均下來,一年最多也就賺5、6萬元錢。

做面線的人越來越少,原本村里有100多戶夫妻作坊,到現在還剩30多戶。可2015年,有一個人卻說他能帶著大家賣出上千萬元錢。這個人就是林培偉。

以前林培偉是個煤礦工人,后來當上了礦長。2015年,林培偉發現在福建的大城市里,手工面線很受歡迎。林培偉算了一筆賬,在老家美中村,一斤手工面線才賣3.5元錢,而賣到泉州、廈門,一斤面線就變成了6元錢,中間有近五成的利潤。林培偉從像頭發絲一樣細的面線上,嗅到了巨大的商機。

2015年,林培偉辭去煤礦工作,回到老家美中村。他想成立合作社,把大家的貨都拿過來統一銷售。可林培偉一斤給出4.5元錢,比以前當地收購價1斤高1元錢,村里也沒人把面線賣給他。

老林:他以前做煤礦的,沒做過面線,他怎么知道面線怎么做。

老林覺得林培偉一沒手藝,二沒經驗,就這副小身板,也離做面線的師傅們差得遠。面線師傅們還擔心林培偉干不長,那原來的財路也就斷了。

賣面粉大哥:如果合作一段時間之后,半年或多久,他突然就不做了。不做了你這個面賣給誰。再找原來客戶,人家拿別人的貨不會拿你的。所以大家擔心這個。以前別人也發生過這種情況。

可一沒本事,二沒經驗,長相還瘦弱的林培偉還真想出了一個賺錢招數,不過一聽就不靠譜,他要空手套白狼,硬要大家賣給他。林培偉到村里挨家挨戶死磨硬泡,一屁股下就不走了。

致富經:小針眼兒里的大財富(20171205)

老林:煩死了,一天來跑三四趟,你說我們要干活,一個人坐在旁邊每天都在那邊啰嗦。看到他來都討厭他。

記者:別人也討厭他嗎

老林:都是一樣。有的都說他是神經病。整天在這邊過來跑火車一樣,煩死了。

大家都特別煩林培偉,遠遠見了他就趕緊關門。有一天,煩人的林培偉甚至挨了打。

林培偉:有一次去一家,看到你來了好幾趟了,一直在那里羅里吧嗦的,一起來就直接拿著拉面的竿子甩過去,說你這個神經病。

別看現在林培偉回想起自己挨打的情景,還樂呵呵的。可當初他挨了打以后,受了刺激,人就消失了。

誰也沒想到,林培偉悄悄躲起來,琢磨出了一連串智斗老師傅的招數。3個月后,林培偉又反攻了回來,不僅迅速建起了合作社,還帶著反對他的老師傅們拿下了近千萬元的訂單。

福建省永春縣是有名的白鶴拳發源地,這位蘇師傅正是當地有名的拳師。雖然年過五十,但一套白鶴拳還是打的虎虎生風。林培偉消失的3個月里,就拜在了蘇師傅門下,每天都來學習白鶴拳。

林培偉:個子比較瘦,臂力不夠。想學習拳法,增強臂力。

致富經:小針眼兒里的大財富(20171205)

蘇:他悟性挺好的,繼續練一定可以練成的。

可林培偉每天練拳法,難道是要回去報他挨的一面竿子之仇嗎?

白天林培偉找高人學藝,晚上回家也不閑著。他每天晚上都躲在小黑屋里閉門苦練。這條麻繩就是他的道具。

林培偉說,他練的全是能幫他賺錢的功法。今天在曬面場里,林培偉要給記者現場展示一番。

林培偉:左手負責來搓,右手負責來盤。

記者:這看起來也沒什么難的。

林培偉:要不你來試一下?

看起來簡單,可記者一試就亂了套。胡搓了一通之后,記者手里的面變成了這樣,只能重新返工了。

可林培偉練的神功不止這些,連最難的拉面線,他都修煉成了高手。

記者:這就拉好了?

林培偉:對。

記者:但看起來也沒什么難的。看你拉了幾下很輕松啊。

林培偉:要不然你來試一下。

記者:我也能試是嗎。

看別人能拉出細如發絲的面線,記者早就羨慕壞了。能親自上手一試,記者特別高興。

林培偉:拉一下,再拉一下,彈一下,再彈一下。

可沒想到拉著拉著就出了狀況。

大姐:斷了

記者:斷了嗎?哪斷了。

林:都斷掉了。

記者:我拉的跟別人不一樣。好像面也不咋地。這么粗。

林:還有更粗的。

記者:看來我是不是干不了這個活。

林:你還要多加努力。這個只能我們自己吃了,不能賣了。

這時候,林培偉才透露了去找師傅學拳的秘密功效。

林培偉:都是靠臂力的。還有巧勁。壓拉彈甩扯,都是要巧勁、臂力。

致富經:小針眼兒里的大財富(20171205)

記者:所以說你練的那套拳法還是很有效的。

林培偉:通過練拳,還有實際的操作,我們就慢慢掌握了拉面的技藝。

可拜師學藝、閉關修煉還是林培偉賺錢計劃的一小步。他一舉拿下全村面線師傅的大招還在后面。

2015年,消失了3個月的林培偉又出現在村里。他一回村,就直接奔到村里德高望重的一位老師傅家。這回,他沒說合作社的事兒,而是拉起了面線。

記者:能看出來他練過基本功?

老師傅:我們做面線的人,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

致富經:小針眼兒里的大財富(20171205)

成為行家的林培偉終于不再受人排擠,拿下帶頭老師傅,可把林培偉高興壞了。

林培偉:村里有人在做面線,我屁顛屁顛跟在后面,師傅去哪我就去哪,到了哪戶我就跟人家搭話。

沒想到林培偉這個空手套白狼的財富計劃,看似不靠譜,還真成功了。林培偉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一共50多萬元,用現金現結的辦法,爭取到5戶面線師傅加入合作社。林培偉又馬上四處推銷產品,他打通了泉州、廈門等地的超市和餐飲渠道,面線的市場需求量很大,靠著穩定貨源和過硬的產品質量,一年就賣出了近千萬元的面線。到2015年年底,共有30多戶面線師傅加入了合作社。

這一竿晾曬的面線大概有4米多長,通常兩頭略粗,在0.5毫米左右。中間一段最細,一般0.2到0.3毫米。這最細的一段面線利潤也是最高的,用來做成面線糊。可不久林培偉出了一個大問題,問題就出在最細的這段面上。

2016年春節前,面線訂單需求量陡增。林培偉接了泉州一個面線糊店的訂單,要求半個月內做出5萬斤最細的面線。

合作社加班加點趕制面線,可收貨的時候,林培偉卻遇到了一個措手不及的問題。

林培偉:合作社生產的這種面線粗細不一致。

記者:粗細不一致嗎?我看起來感覺還是挺細的。

林培偉:像這把面線,細的可以穿針,粗的就不行了。

林培偉找了一根針,當場檢驗了一下。同一把面線,有的很快就穿了過去,可有的就不合格。

記者:這個就穿不過去了。這個最細的可以。

林培偉:這個最細的就是我想要的,也是賣的最好的。

這時候,離交貨日期還有3天,林培偉急忙請手藝好的老師傅日夜趕工,趕制了一批細到能穿過針眼的面線,這才按時交了貨。可這件事卻讓林培偉發現了一個更大的賺錢機會。

在福建有700多年歷史的手工面線,一直都是小作坊生產出來的,做好做壞全憑手藝。林培偉卻想出了一個能讓手工面線標準化生產的辦法。

林培偉:現代化的企業,都是標準化的制作工藝流水線。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我們這個面線這個古老的行當,它能不能結合到現代化的生產工藝流水線上。

2016年,林培偉投資200多萬元成立了面線公司。他建起了面線生產流水線,給面線師傅們分配崗位,每人只負責18道工序中的一道工序。用這種方式,最大程度減少生產過程中的差異,最后一道工序上做出來的面線也粗細均勻,差別不大,同時也保留著純手工面線的味道。

林培偉還投入了400多萬元,建起了一條面線烘干流水線。解決了以前雨季不能做面線的問題,保證公司全年都能穩定供貨。林培偉還根據客戶需求,開發了不同的產品。最貴的市場上一斤能賣30元,這將近是以前面線價格的十倍。

林培偉不僅把手工面線從小作坊里搬到工廠流水線上,賣到了國內福建、浙江、江蘇、河北等省份。也因為他的規范化生產,2017年他還拿到了出口食品認證,小面線漂洋過海,賣到了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地區。兩年多時間,靠著細如發絲的面線,公司加合作社面線銷售額就達到3000多萬元。

林培偉:拉面比賽現在開始,出面

致富經:小針眼兒里的大財富(20171205)

記者采訪的時候,碰巧遇到林培偉公司正在舉辦一場面線師傅選拔比賽。林培偉給1個工人的月工資,相當于以前夫妻作坊倆人賺的錢。并且干的活兒也變輕松了。這不僅吸引了很多面線師傅們都來參賽,還吸引了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回鄉做面線。

老林:我們現在每個月能賺1萬多塊。隔壁村都想嫁過來。

書記:林培偉帶動當地創業脫貧致富。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

閱讀排行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东教育电视台直播| 凤凰资讯台| 电影《正青春》| 小孩打屁股针视频| 装饰色彩| 金瑞亨为艺术奉献的电影有哪些 | 学校要的建档立卡证明图片| 戮神| 重温经典频道节目表| 美少女战士cosmos| 吃甜品视频| 尤勇智的个人资料简介| 赖小子| 快乐到底| 毛骨悚然撞鬼经| 刘洋演员| 十万个为什么读书小报| 余男狂怒| 林智妍《邂逅》未删减| 啊啊操| 蔡雅同| 保镖1983| 夜魔3| 墨雨云间电视剧免费播放| 衢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直播| 求佛的歌词| 周琳皓| 哈尔的移动城堡讲了什么| 唐人街探案5免费完整观看| 啊嗯啊嗯啊嗯| 纵情四海| 情人电影在线观看高清完整版泰剧| 浪荡子的旅程电影| 抖音网页版登录官网| 生活频道| 饥渴的爱| 处女巫| 如果云知道歌词| 喋血黑谷| 张成楚| 欧美吻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