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央視網消息:這是一汪有魔咒的泉眼,曾讓很多人傾家蕩產。 不相信傳言的他,決定向魔咒發起挑戰。 一個細節的發現,讓他打破魔咒,養蟹成功。今年他贏來了大豐收,3個月將收獲2000多萬元財富,然而養殖基地卻面臨滅頂之災。 水庫水位不斷上漲,基地是否會被淹沒? 20萬斤螃蟹能否安全賣出?3個月要收入2000萬財富,到底是夢還是真?
歡迎收看致富經!畫面里的這個人叫寇元欽,他的命運很有意思,和水有著神奇的關聯。7年前因為水庫蓄水提升水位,他所在的村子沉進水底,他背井離鄉移民了;隨后創業他又看上了一汪泉水,要養殖螃蟹;今年他贏來了螃蟹大豐收,預計3個月時間就能賣出2000多萬元,但又是因為水,他說財富有可能要成為泡影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017年10月21日 河南省淅川縣寇樓村
寇元欽:幾個螃蟹, 一窩就幾個螃蟹。
每年的十月份,是寇元欽最忙的時候,他養的大閘蟹又到了上市的季節,由于他今年管理得當,產量有望突破20萬斤,銷售額預計能達到2000多萬元。本來是件值得高興的事,可記者趕到寇元欽的養殖基地時,他卻愁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因為他的一個養殖基地正在面臨著滅頂之災。
寇元欽:不知道 沒聽他們說 又往池塘里面翻水 知道啊 那好
記者:寇總。 這是怎回事?
寇元欽:現在外圍的水位高于池塘內的水位, 水一直進來。 要是里面外面水位一般高的時候, 可能下面這個低處, 池塘連池塘就全部被淹沒了。
這個養殖基地有43個蟹塘,共1000畝的養殖水面,蟹塘大壩的外面就是丹江口水庫,由于近段時間持續降雨,現在水庫水位已經達到166米,再上升四米,大水就會淹過大壩,基地內有500畝蟹塘將會變成汪洋一片。
寇元欽:原來沒出現過這個情況, 原來水位沒有這個高, 今年是第一次。
寇元欽告訴記者,水庫的水位已經高于蟹塘水位兩米多,水庫里的水正通過蟹塘的排水管道倒灌進蟹塘,現在蟹塘的水深已經超過兩米,原先設計的防止螃蟹逃跑的薄膜也有部分被淹沒,螃蟹隨時都有可能逃跑。為了應急,寇元欽組織工人重新加裝防逃薄膜。
寇元欽:當初螃蟹都跑外邊了, 晚上別人在外面下地籠, 能逮咱幾十斤。 一斤螃蟹一百多元, 可能損失一下就萬兒八千元的都丟了。
500畝蟹塘大約可產出七八萬斤的螃蟹,按照現在的市場價,總價值約在900多萬元,為了不讓財富被水沖走,寇元欽決定把面臨險情的螃蟹都轉移走。他還有一個基地,距這里三公里遠,那里地勢高,是安全的,螃蟹全部轉移到那個基地去。
這一籠逮多少?
寇元欽:多少不等。 多的時間一籠能逮一百多斤, 幾十斤螃蟹。
像這些水已經很深的蟹塘,無法再向外排水,寇元欽只能用地籠捕撈的方式來轉移螃蟹,他每天晚上放15個地籠,平均每個地籠可以捕撈50斤螃蟹,一天時間可以捕撈750斤。
寇元欽:晚上下地籠, 早上到六七點開始起地籠。 現在逮住了往上面高水位池塘轉運。
像這些水位不太深的池塘,寇元欽組織工人清塘抓蟹,平均三天能清完一個池塘。他心急如焚,帶著工人日夜加班。
寇元欽:這一遍基本上能清完, 但是還要再抓兩次。 再往池塘里加點水, 淺一點, 有些螃蟹在泥巴深處, 可能摸不到,它自己又浮出來了。
500畝螃蟹全部轉移完,還需要十天時間,這十天里,寇元欽每天都是提心吊膽,因為他不知道外面水庫的水位還會升多高,基地隨時都有可能被水淹沒。
寇元欽:現在螃蟹抓了有100多畝, 百十畝。
記者:這個工作還要繼續下去?
寇元欽:繼續干! 還得兩天,得十天時間能轉移完。
寇元欽養蟹七年來,今年螃蟹的產量是最高的一年,預計能達到20多萬斤,寇元欽把各種可能遇到的困難都想到了,唯一沒想到的就是今年水庫的水位能升得這么高,寇元欽必須和時間進行賽跑,盡快轉移螃蟹。
現場:地籠在哪?
員工:起幾個了?
寇元欽:起幾個了?
員工:四個。
寇元欽:四個? 還多著呢。
轉移螃蟹只是讓寇元欽焦急的一件事情,更讓他操心的是螃蟹的銷售。
這就是寇元欽的另一個養殖基地,這個基地有養殖水面300多畝。兩個基地加起來總共有20多萬斤的螃蟹,市場價值2000多萬元,螃蟹十月下旬長成上市后,三個月內必須全部賣完,這對寇元欽來說也是一次極大的考驗。
寇元欽:還有哪個小朋友? 來! 過來領桶!
現在寇元欽要組織一場活動,他邀請南陽市民帶著孩子們來基地,體驗抓蟹的樂趣。
寇元欽:誰想當冠軍?
小孩:我!
寇元欽:還有誰要當冠軍?
寇元欽妻子 李娟:小朋友們出發吧。
一到蟹塘,大家就迫不及待要一試身手。
寇元欽:比賽規則十分鐘, 看誰抓得多。 預備開始!
記者:抓幾只? 三只。
其實靠這些市民抓蟹,一天也抓不了多少,寇元欽是希望能通過大家的口碑宣傳,擴大他螃蟹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經銷商前來購買。
寇元欽:大家都來相互宣傳, 口碑相傳, 知道咱這個大閘蟹基地。
除了市民抓蟹,寇元欽還把螃蟹向南陽周邊的水產市場大批量銷售。
寇元欽一邊忙著賣螃蟹,一邊還在擔心著這個與水庫相鄰的基地會不會被大水淹沒,他為此忙得是焦頭爛額。
2017年10月23日晚上9點
然而就在記者拍攝的第三天,基地又出事了。
記者:在哪個塘?
寇元欽:前面! 前面不遠。
晚上巡塘的工人打電話告訴他,池塘里的螃蟹出逃了。
寇元欽:在這邊, 這邊! 往這邊, 可是的, 這回跑這么多。
記者:他為什么會跑出來? 寇總。
寇元欽:下雨土松, 有一個螃蟹爬出來,防逃薄膜有個縫, 它就排成隊地往外跑。
螃蟹沿著防逃薄膜與地面接觸地方的縫隙,跑了出來。
寇元欽:你看這個還這么大。
記者:夾到了嗎?
寇元欽:沒有。 沒有被夾到。
幸虧發現及時,只是出逃了幾十只,如果螃蟹按照這個速度逃出去,一個晚上就能跑掉一千斤,損失就是十幾萬元。
記者:就是這個位置。
寇元欽: 這個位置土松了。 螃蟹打洞。
記者:像這樣的?
寇元欽:對。 下雨土質松, 螃蟹有一個鉆過去, 就能成隊地跑。
記者:螃蟹本身就愛打洞?
寇元欽:對。 螃蟹就愛打洞。
500畝蟹塘面臨被大水淹沒的危險;20多萬斤螃蟹要在三個月內全部賣完,銷售壓力前所未有,防不勝防的螃蟹出逃,這些都讓寇元欽焦慮不安。今年的2000多萬元財富能到手嗎?寇元欽心里也沒底,為了抓緊時間轉移螃蟹,他忙得是連午飯都只能在地頭吃。
寇元欽:往車上裝。 干完了, 咱們準備好了, 嘗嘗大閘蟹。
員工:我一直都盯著鍋。
寇元欽:盯著鍋, 都在等著呢。
簡單搭建的灶臺,一鍋清蒸大閘蟹就是寇元欽犒勞工人們最好的午餐。
寇元欽:看咱們這高招吃法。 吃螃蟹有絕招, 看咱, 都來都來吃。
寇元欽告訴記者,最近他連吃飯都要趕時間,他是這么吃螃蟹的。
寇元欽:教個最簡單地吃法。 螃蟹蓋一摳, 肺一摳, 一掰兩半, 蟹黃就出來了。 這是蟹黃, 這就可以大口吃了, 蟹腿里的肉往外擠一下就可以了。
寇元欽今年能不能安全地把受災的螃蟹轉移走;能不能順利地把兩個基地,20多萬斤的螃蟹全部銷售出去;價值兩千多萬元的財富又能不能抓到手呢?
河南省淅川縣 丹江口水庫
這里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庫,寇元欽的老家淅川縣寇樓村就在這片水面之下。2010年,寇元欽和鄉親們面臨著背井離鄉的選擇,因為寇樓村被劃進了庫區,村民們要被轉移到別的地方去生活。
村民:原來我們地家在這水里面, 政府把我們移到這上邊了。
記者:原來你就在這水灣地位置住? 就在這個位置?
村民 : 啊。
記者:你還想當初的那個家嗎?
村民:想是歸想, 肯定想。 搬走的人他不想? 他也想。 但是想是想, 為國家著想, 沒有國就沒有家。
寇元欽:移民走的時候, 人們也是一家人抱頭痛哭, 有點悲傷都藏在心里了。
為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需要,寇樓村有一半的村民要被移走,寇元欽一家就在其中,寇元欽和其他村民一樣,選擇服從國家的安排, 2010年寇元欽一家被移到距離寇樓村190公里遠的河南省社旗縣,移民之后的寇元欽要開始新的生活,在多次尋找創業項目之后,他看上了泉水養蟹的項目。
寇元欽:這上面的池子是人們吃水用的,下面的池子是淘菜用的。
這是位于淅川縣馬蹬鎮楊營村的一處泉眼,從地下涌出的泉水一年四季不斷流,水質這么好,當地很多人都盯上了泉水養蟹的事。但是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都不敢去養,因為在當地有個魔咒,這里的泉水不適合養蟹,誰養誰賠錢。
村民:我當時投資四五十萬元養螃蟹, 螃蟹一直長不大。 最大的也就是二兩, 二兩多, 那根本是不行的, 沒人要。
村民:之前失敗的人太多了。 有好多人把錢全部砸里面了, 打水漂了, 幾乎就算傾家蕩產了。
村民:有人嘗試養這個大閘蟹, 好像不成功, 具體原因他們也找不到。
在寇元欽養之前,曾經有人嘗試過泉水養蟹,但沒有一個養成功的,養蟹又是個高投入的行業,所以人們也都不敢再去嘗試了,可是寇元欽決定要冒險試一試。
寇元欽:我這個人做事, 要干啥事, 一心一意, 非給它做成功。 周邊人還看笑話, 我說讓他們看去吧。
2010年底,寇元欽來到了淅川縣馬蹬鎮創業,雖然他夸下了海口要養蟹,但是他心里也沒底,寇元欽把泉水拿去化驗,結果水質很好,這給了他很大的信心。他又去江蘇省請教水產專家,就是這趟江蘇之行讓他找到了答案。
記者:你那時候是怎么發現別人沒養成功的原因?
寇元欽:我上江蘇高校,找水產專家請教,專家說必須把水溫達到螃蟹適宜的溫度。 泉眼出來的水太涼, 是肯定不行的, 你得想辦法把水溫升起來。
寇元欽還給記者測試了一下泉眼位置泉水的溫度。
記者:你估計這個溫度有多少?
寇元欽:一年四季, 泉水的溫度在十五攝氏度左右。 正常大閘蟹的生長溫度在二十多攝氏度, 在二十五攝氏度以上。 現在十五攝氏度以下它基本就不吃食。
記者:紅色的線是在15攝氏度的位置。
寇元欽:對。
記者:這么小的一個細節?
寇元欽:這么小的一個細節, 造成多少人傾家蕩產。
以前人們養蟹是把蟹塘建在離泉眼近的位置,誰也沒有在意水溫的因素。溫度低,螃蟹不進食,難怪養出的螃蟹個頭小。可是怎么讓泉水的溫度升起來呢?寇元欽還真花了一番心思。
首先,寇元欽在距離泉眼3公里的位置修建梯田狀的池塘,通過引水渠把泉水引入池塘,泉水流淌的路上,經過太陽曝曬后水溫自然升高。其次,池塘之間再通過管道鏈接,人工可以控制水位,水越淺,水溫越高,通過水位升降調節池塘的水溫。
2010年,寇元欽建造了18畝池塘開始試養,因為養殖尾水是要排進水庫的,為了保護水質,寇元欽不敢使用含有添加劑的飼料,他選擇收購庫區漁民捕撈的野生魚來作為螃蟹的飼料。
寇元欽:小一點的魚。 魚販們不稀罕的雜魚, 咱統統地喂大閘蟹。
記者:這個魚是不是收的時候價錢便宜一點?
寇元欽:相對地價錢便宜一點。 基本上魚販收的是四元一斤, 漁民賣給咱就是1.6元 1.7元 一斤。
吃的是野生魚,喝的是泉水,這種方式養出的螃蟹是什么品質呢?
寇元欽:泉水養出的蟹, 自然肚子白, 光澤好。 青殼白肚, 金毛, 黃爪。 這爪子有勁, 有力度,毛是黃的。 這就是螃蟹品質好的象征。
這樣的螃蟹活力很強,抓起來也不容易,但是寇元欽有辦法。
寇元欽:防止夾住手, 被螃蟹夾住不得了。
記者:我試一下。
寇元欽:夾住一塊皮能夾掉。
記者:你能抓住嗎?
寇元欽:我能抓住。
記者:捏著小腿?
寇元欽:對。
記者:這只螃蟹有多重?
寇元欽:這螃蟹不算大。 有三兩重。
正是看好泉水能養出好品質的蟹,寇元欽才敢冒險來嘗試,他把這些螃蟹都視為是寶貝,在管理上十分地細心,不僅每天晚上定時巡塘,第二天早上還要再巡一次。
寇元欽:你看它防護能力多強? 兩個大夾子。
記者:你趕它, 它還不走。
寇元欽:趕不走, 這需要人為地把它趕下去。 太陽出來一暴曬 它跑都跑不動。
經過兩年的摸索,寇元欽養殖成功, 2012年,他把養殖面積擴大到300畝。
村民:流傳的泉水不可以養蟹。 但是他做到了, 不但做到了他還成功了, 這也是我想不到的事。
村民:超乎我們所有人的意料, 都會認為這個水是養不成的, 但是寇總打破常規以后, 用泉水養出的螃蟹, 品質真的是很好。
養殖成功了,螃蟹也大量上市了,但是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寇元欽竟然不會捆蟹,他還要向員工請教。
員工寇改榮:繩子往上, 往里邊。
寇元欽:往里邊穿? 往這里邊穿?
員工:對。
記者:您平時是一只都沒有捆過嗎?
寇元欽:沒有。 整天事多, 公司的事多, 就沒時間坐下來學捆蟹。
寇元欽告訴記者,捆蟹是工人們的事,這些年他的精力主要都放在銷售上了,螃蟹剛養殖成功的時候,當時他是淅川縣唯一一個養蟹的人,所以當地的水產經銷商們主動找上門來,寇元欽不出門就能把螃蟹賣完。
2015年寇元欽又擴大了1000畝,同時成立了合作社,帶動當地村民共同養蟹,合作社總養殖面積達到1600多畝。這一年產量也增加到15萬斤,本地市場消化不了,寇元欽聯系了北京、天津、鄭州等地的水產經銷商,和他們達成合作。2016年,合作社銷售額達到1500多萬元。
寇元欽:這邊基本上抓的差不多了, 快清完了。 把這邊大面積的一清, 趕緊過來抓這邊。
2017年,寇元欽的螃蟹產量達到歷史最高峰,共有20多萬斤,銷售額預計能突破2000多萬元,他原本是盼著能大豐收,但是沒想到水庫水位的上漲,讓他的財富結局成了一個謎。
在記者拍攝到第五天的時候,水庫水位又上漲了一米,達到了167米。再有三米就會淹沒大壩,寇元欽更加著急了,繼續組織員工加班加點地轉移螃蟹。
這個基地在轉移螃蟹,另外一個安全的基地在忙著銷售, 這些市民都是寇元欽邀請過來的。
市民:這有一只。 這么多, 快點。
現場:抓水窩里的。 看到有縫的位置, 一摸就是螃蟹。
像這樣在泥塘里抓蟹很有難度,一不小心腳就陷在泥里拔不出來了,但是市民們卻樂在其中。
媽, 這有, 這也有。
市民親自下塘體驗完抓蟹,還可以免費品嘗大閘蟹。
市民:吃了以后, 感覺后味鮮, 有點甜。
就一個字: “香! 鮮!” 。
通過市民的購買,銷量還是有限的,大量的螃蟹還是靠聯絡大的水產經銷商來買,全建彬是南陽市的水產經銷商。
歐元欽:咱們這個螃蟹, 特別是吃著蟹味有點甜, 泉水養出來的。
實地看完他的螃蟹,全建彬很滿意,今年訂購了5萬斤的螃蟹。
全建彬:在某種程度上說, 他能自己把產品的質量把關了, 我們搞銷售的也好銷售了。
記者采訪到第七天的時候,水庫水位穩定了下來,不再繼續上漲。寇元欽一直懸著的心終于踏實了一點,他的螃蟹也通過多個經銷商,賣了5萬多斤,銷售額500多萬元。他還有10多萬斤的螃蟹要在三個月內銷售完畢,寇元欽告訴記者,他現在是累并快樂著,因為合作社的社員們跟著他養蟹能賺到錢,這是最讓他有成就感的。
2011年10月 淅川縣丹江口水庫移民工程結束,共轉移群眾16.5萬人。
后移民時代,這里的人們仍用責任和擔當呵護這一渠清水,用生態環保的理念繼續創造著財富。
節目播出前,寇元欽給我們記者打來了電話,說他累計已經賣出了9萬多斤螃蟹,銷售額超過了1000萬元,財富計劃已經實現了一半,這也讓我們大家替他松了一口氣。靠著膽大心細,寇元欽成為當地第一個成功吃到螃蟹的人,創業是有風險,但如果沒有這份勇于嘗試的魄力,看到困難就退縮,永遠也不可能品嘗到豐收的喜悅。
致富經首播時間:周一至周五 21:17—21:47
致富經重播時間:周一至周五 13:42—14:12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