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央視網消息:這是一種形狀如手指的果子,張牙舞爪,千奇百怪。它形狀詭異,味道苦。為了它,浙江金華的很多人怪招頻出,把它變大又變小,還移花接木。帶著激情和眼光創業,以匠心與恒心耕耘。看張錦林如何靠這種奇怪的果子,年賣千萬,創造出一畝地高達60萬元銷售額的財富傳奇。
在浙江省金華市有一種果子,它長這樣。張牙舞爪,有的還自帶造型。有一個叫張錦林的人就靠這種果子,25歲時年賺百萬,但也是因為它,2年后又賠得傾家蕩產,就連丈母娘都要抵押房子替他還債。現在張錦林靠這種果子一年銷售額3千多萬,還創造出一畝地產值高達60多萬的產業傳奇。
2017年11月25日,記者在浙江省金華市見到了一種奇特的植物,它一出現,就遭到了小朋友們的哄搶。
工作人員:香不香?
小朋友:香,我吃了一口,好苦。
小朋友們沒見過這種東西,感覺聞起來香,就立刻上嘴去咬,可是他們立馬就出現了痛苦的表情。
記者 沈子莉:這是什么表情?
小朋友:好難吃,苦的,這個甜。像唇膏的味道。
記者 沈子莉:真是甜的?怎么這個表情。
大伙兒不喜歡這個味道,又拿這種果子去喂羊駝,可誰知就連羊駝都對這東西愛答不理。
雖然羊駝都看不上眼,但小朋友們還是對這種果子熱情不減,很快他們又想出了新的玩法,都舉著小手要給記者展示。
記者 沈子莉:這是什么意思?像章魚
小朋友:這是二、三。
這種果子造型十分奇特,各式各樣的都有。
有很多游客都忍不住比比畫畫,但究竟誰才能模仿得像呢?
游客:香不香,好妖嬈。
游客:這個是搖滾,小兒麻痹,隔壁王老二。
憑著千奇古怪的造型,這種果子每年都能吸引,來自上海、杭州等地的上百萬名游客。它還遠銷海外,被賣到新加坡、印度等國家。這樣一個果子,僅在金華當地,就能賣到50多元一個。
這些果子的主人就是張錦林,記者見到他的時候,他正牽著羊駝閑逛。因為這種果子,他曾年僅25歲就年賺百萬,當上了奧運火炬手,但又在2年之內財富急劇蒸發,淪落到包丈母娘都要抵押房子幫他還債的地步。直到現在,說起這種果子,當地老百姓還心有余悸。
村民:以前沒人要,大家都虧了,種植成本高風險大。
如今,張錦林用這種曾經一度賣不出去的果子,創造出了一畝地高達60萬元的產值,一年銷售額達到3000多萬。那么,這究竟是種什么樣的果子,張錦林又是如何靠它賺錢的呢?
張錦林今年40歲,他在當地有一個響當當的名號,叫佛手大王。佛手又名佛手柑,是蕓香科植物香櫞的變種,因為形狀像手指而得名。它的果實在成熟時果皮和果心分離,形成細長彎曲的果瓣,由于外形獨特,還有香味,金華人都喜歡在家里或者車上,放上幾個佛手。
市民:放在家里很高雅。
商販:可以泡酒,泡茶。
佛手的香味沁人心脾,將新鮮的佛手掰開,里面是白色的果肉。
記者:一掰水就出來了。
張錦林:很香,有橘子和檸檬的香味,你試試看。
記者:怎么吃?
張錦林:削皮里面是甜的。
張錦林告訴記者,如果生吃,最好選用形狀閉合的佛手,更便于削皮。
佛手有理氣化痰的作用,它的根莖葉花果均可以入藥,還能切片泡水,果實中含有檸檬苦素,有很好的鎮痛抗炎功效。
大專畢業后,張錦林就和父親一起種植佛手。佛手的主要產區在浙江金華、廣東福建和四川等地。2001年,廣東四川遭遇雪災,佛手產量減少,張錦林通過在網上發布消息,把藥材商們吸引到金華來買貨。
佛手價格一下從7元錢一斤飆升至一斤30多元,年僅23歲的他一年就賺到了上百萬元,張錦林又抓緊投入,把種植規模從擴大到了200多畝。然而,就在2年后其他產區恢復產量,佛手市場飽和,價格一路狂跌。
張錦林:張錦林:從30跌到1塊錢,求著客戶都沒人買。
那時候張錦林的200多畝佛手,種下去才不到兩年,賠得血本無歸不說,還欠下近百萬元外債,就連丈母娘都要把房子抵押了替他還錢。
母親:真的很難,他的房子裝修好一年就賣了,還要謝謝丈母娘,丈母娘的房子、岳父的車,我們的房子,他妹妹的房子都抵押了。
那時候張錦林才25歲,剛嘗到了年賺百萬的甜頭,就跌進萬丈深淵,他非常崩潰。全家人的房子都被自己抵押了,如果稍有不慎,一大家子人都會流落街頭。張錦林只能想方設法拼命賺錢,可佛手的價格還是一天不如一天,只能眼睜睜看它爛在地里。大伙都說這東西太過小眾,就連很多種了一輩子佛手的人,都只能轉行。
農戶:不敢養了,盆摳掉,佛手就扔了。
張錦林:就看到都煩。
和很多人一樣,張錦林轉行做起了苗木生意,然而,2004年,做苗木生意還不到1年時間,張錦林卻又回來了。他召集工人搗騰起了各式各樣的佛手。采訪時,記者還在他的果園里發現,有的佛手樹上結著檸檬,有的還結著柚子。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這一切還要從他和一個外國人的相遇說起。
照片上的這個人,中文名字叫楊特松。
張錦林:他說太美了,沒有在其他地方看過,地方的才是國際化的東西。
既然金華佛手在藥材市場不占優勢,張錦林就想改變賣法,開辟新的銷售渠道。那時,就連他自己都沒想到,一個靈感的閃現,不僅讓他日后年賺千萬,還用佛手打造出了一個畝產高達60萬元的產業傳奇。
2005年,到全國考察之后,張錦林發現金華佛手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
記者 沈子莉:只有金華佛手是這樣的。
張錦林:其他地方是拳形的,手指不張開,可以好好開發。
過去,佛手就常受到文人墨客的親睞,被用來作畫,寓意福壽。像這樣單個的佛手,只能保存一個月左右,張錦林又把它們開發成佛手絲、佛手蜜餞、佛手茶,和這種可以長期保存的工藝品。
金華佛手的外形好看,大伙兒都想把它當做成盆景來賣。但佛手樹體較大,沒法搬進盆里存活,為此,農戶們想出了很多千奇百怪的辦法。采訪時,記者就總覺得這佛手盆景,哪里有點不太對勁。
記者 沈子莉:怎么感覺很奇怪,
商販:假的,拼上去的,果子少,放個綠葉好看。
為了把佛手做成盆栽賣更多的錢,大家花樣百出,有的把佛手果和葉子拼到一起造了個假盆栽,有的還通過嫁接,特意人為地,給佛手多粘上去好幾個果,雖然都是為了更好看,可這些行為卻遭來了消費者的反感。
方特:大家很不爽,感覺是假盆景。
為了給市場樹立一個標桿,張錦林找到一種叫香水檸檬的盆栽,它根系發達,和佛手嫁接后,不僅樹形矮化,還自然結出了很多原生的佛手果,一推出市場就收到了行業的好評。然而,等這些佛手果長大之后 ,沒想到,一個新的問題又接踵而來。
佛手的果子較大,成熟后就會垂下來,壓彎枝條,影響美觀。
更可怕的是,佛手的樹枝上還有很多密密密麻麻的刺。
佛手果皮嬌嫩,一旦被刺碰到就會扎破、腐爛發霉。沒辦法,大伙兒只能用竹竿和繩子,把果子一顆一顆固定住,然而,纏上布條后不僅影響美觀,綁果時還會把人給扎傷。
員工:痛啊,這些都是傷口。
看到農戶們被扎得滿手是傷,張錦林非常心疼。他有300多畝地,好幾萬盆佛手,要是靠這么一顆一顆人工去綁,也不是長久之計。張錦林萌生了一個把佛手變小,讓果子乖乖長在樹上的想法,沒想到這個想法,不僅讓他實現了年入3千萬的財富,還把一畝地的產值提升到了60多萬。
采訪時,記者就見到了這樣一株小苗,它的果子很小,據說這樣一盆就能賣到200多元。
記者:這個好小,跟嬰兒的手一樣大。
把普通佛手和這種小佛手放到一起,大小差別就更明顯了,普通佛手正常情況下長20厘米左右,而這種還不到10厘米長,只有大佛手的一半。
采訪時,張錦林就帶記者見識了一盆精品的佛手。
張錦林:這樣的一盆2百多,一畝地3000多盆,產值幾十萬。
從前,張錦林就一直在想辦法,要研發這種迷你佛手,但從2006年到2012年,他實驗了成千上萬次,花了整整了6年時間,都沒能成功,直到一次偶然發現,為他打開了財富的大門。
這是張錦林最新發現的變異品種,葉子已經變成了黃色。
張錦林:是一種變異。
原來2013年冬天,就在張錦林試驗快要放棄的時候,他無意中發現一株扔在雪地里,已經被廢棄的佛手,竟然第二年結出了幾個小果子。
張錦林:起初沒在意,后來發生了突變。
專家:就他注意觀察發現了,如果別人可能就不留意,了不起。
靠一支佛手起步,張錦林從一到百,精心培育,2015年終于把他的300多畝佛手更新換代,全都變成了這種迷你佛手。基地的畝產值也從過去的幾萬元變成六十多萬,一下翻了十多倍。
張錦林想通過互聯網把佛手賣到全國,可誰知想把這佛手運出去,卻不是件容易事,采訪時,他給記者做了個現場實驗。
記者:你干嘛?
張錦林:摔下來不樂觀。
就這么輕輕一震,沒想到果子掉了一大半,更不用說運輸過程中的摔打。市場就在眼前,卻賺不到這份錢,張錦林愁得焦頭爛額,過去幾年,他一直被佛手運輸中的問題困擾,就連接到電話,有時都感覺害怕。
員工:投訴多,如果不能快遞,佛手只能在金華銷售。
為了把佛手運出去,張錦林做了很多實驗,今天,他又上到了一個樓房。
記者 沈子莉:你要干嘛?
張錦林:做一個防震實驗。
這層樓房少說也有5米多高,一盆佛手怎么可能承受的住呢?
張錦林:我扔了。
一次摔打張錦林還嫌不夠,他又反復扔了兩次。那么,盆里的佛手究竟會怎么樣呢?在場的所有人都很緊張。
張錦林:三層保護。
記者 沈子莉:里面包著佛手的是泡沫。
張錦林想出這樣一個辦法,解決了佛手運輸容易掉果的問題,他又采用無土栽培,把過去重達二十多斤的佛手盆栽減輕到只有3斤左右,不僅節約了物流成本,還把佛手銷往全國,出口到了國外。
經銷商:可以發到全國,大家都驚艷有這么漂亮的佛手。
2015年,張錦林又以佛手為主題,打造出了一座集種植、餐飲、科普、旅游為一體的佛手文化園,2016年實現了企業年銷售額3000多萬。
張錦林,通過不斷思維創新,以前瞻性的眼光深挖佛手價值內涵,讓曾經在傳統藥材市場不占優勢的金華佛手獨樹一幟,保護性開發地方特色產品的同時,帶動了上千位農戶共同致富。
張錦林常說,我們的腦子就像一把有鋒刃的刀,要不停地打磨它才會越磨越光,創業的時候要勤于思考。埋頭干活的時候,一定不要忘記抬頭看路。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