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2-25 作者:佚名 來源:東方網
“新一茬菜已經種下去了,當天采摘的蔬菜可以通過快遞直發市區,市民足不出戶就能買到地產新鮮菜。”上海金山廊下的上海德昕果蔬農莊負責人徐莉萍說。這些天,她總是通過微信朋友圈“王婆賣瓜”:基地的大白菜、牛心菜通過直送,已經賣完了;廣東菜心、青菜、胡蘿卜、芥蘭、菠菜又源源不斷采摘上來。
據市農業農村委介紹,2月以來,上海已累計播種綠葉菜面積3萬畝;協調供應1.5萬公斤優質青菜種子,滿足搶種需求。當前,全市40萬畝在田蔬菜長勢普遍良好,單位面積產量同比提高10%以上;通過商超及生鮮電商對接、生產基地直送社區,地產蔬菜銷售量直線上升,日銷售蔬菜約3000噸。
田頭播種忙
上海已入春,市郊一片播種忙。
在奉賢區莊行鎮的上海存合農業資源經營專業合作社里,一片綠油油。合作社目前在田蔬菜面積161.9畝,可采收面積130畝,主栽品種為青菜。合作社負責人說,社里大部分是本地菜農,過年到現在都沒有休息,一直在田里干活。從1月29日至2月12日,合作社共上市蔬菜80噸,新近種下的一茬青菜差不多一個月后就能采收。
同在奉賢的市農科院莊行試驗站里,稻板田基地也開足馬力種植蔬菜。這一頭,工人們在田間人工撒種,名為“艷春”的青菜品種預計4月中旬可以采收;那一頭,裝在育苗穴盤里的小棵菜被定植到稻板田,生長一個月左右就能上市。除了露地蔬菜外,試驗站還擁有設施蔬菜區300畝。上海市綠葉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朱為民介紹說:“機械化采收的效率大概是人工的30倍,大棚蔬菜的生長周期可比露地縮短2周。”
市農村農業委介紹說,為保障市郊基地蔬菜生產,上海已安排1500萬元財政資金,用于綠葉菜產能提升。同時,協調相關保險公司簡化了投保理賠程序,消除菜農的后顧之憂,保障基本收益;協調相關銀行安排10億元信用貸款,對100多家資金周轉困難的規模生產經營主體予以信貸支持。
自2月2日起,上海已實施蔬菜生產供應情況日報制度,每天對本市蔬菜收、種面積、上市量、價格等數據信息進行統計匯總,及時掌握生產一線的產銷信息,合理布局安排生產。眼下,上海蔬菜生產和市場供給總體穩定。
銷售渠道多
采收、包裝,對每一輛運輸車輛進行消毒……這一景象,幾乎成為崇明各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標配”。原來,為滿足市區居民“宅”在家里就能買到地產蔬菜的需求,崇明區農業農村委號召相關農業合作社、企業開通了蔬果大米直送服務,輻射帶動周邊生產農戶,合理搭配糧食、蔬果、肉禽等,推出單次配送或季度配送的“家庭套餐”。套餐的訂購信息通過社交平臺、網站、APP等發布后,市民可直接電話或網絡下單,由快遞公司將“家庭套餐”從生產基地直送到家。
傳統商場和網上菜場也將田頭蔬菜源源不斷地送上市民餐桌。
在永輝超市上海三林印象城店里,貨架上各類蔬菜生鮮琳瑯滿目,后臺接到的網上訂單提醒也響個不停。店長高衛鋒說,疫情發生到現在,門店在京東到家的線上訂單量增長了2.5倍,蔬菜幾乎是每單必有商品。
高衛鋒說,面對線上買菜需求,門店的蔬菜采銷流程發生了變化:以前,找供應商、批發商采購;現在,深入基地,田間直采。而且門店的訂貨環節也由電商小店長負責,根據當天銷售額、京東到家的大數據等預估第二天進貨量,保證線上線下同步供應充足。眼下,門店蔬菜生鮮訂貨量是以往的4倍。
市農業農村委表示,豐富銷售渠道能讓地產蔬菜更高效地送到千家萬戶。一方面,推動有蔬菜包裝配送能力的蔬菜合作社與盒馬、叮咚買菜、每日優鮮、家樂福、聯華、樂購、永輝等線上菜場和大型商超對接,確保現有電商網上配貨能力和大型商超的蔬菜供應。近期,上海靜捷、崇明日鑫、奉賢揚升等蔬菜合作社的配送量大幅增加,幾乎翻番。
另一方面,蔬菜基地套餐直送模式也越來越普遍。除部分合作社自行推廣外,奉賢、松江、金山等區的蔬菜基地還與中心城區的部分社區建立了農社對接關系,同時滿足市民在家買菜、農民田頭賣菜的需求。
服務在升級
“金山區和京東物流合作后,京東給我們的運費有折扣,這才讓我們薄利多銷。”徐莉萍告訴記者,農產品利潤不高,如果按照正常的運費,5千克一箱的蔬菜可能運費就要幾十元,農民無利可圖;但快遞公司讓利后,基地就有了將蔬菜直送市區的積極性。
農產品產銷過程涉及各項配套服務,各區農業部門為此各顯神通,幫助生產基地“吆喝”和配送:崇明區農業農村委聯手京東物流,開辟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利用京東物流成熟的配送網絡,確保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到消費者家中的配送鏈條不脫節;松江區開通“家綠網上田頭菜場”,聯合當地幾家大型合作社以及農戶組織蔬菜貨源,采取線上線下同時供應的模式;浦東新區開通“浦農優鮮”公益微商城,首批吸引20多家蔬菜合作社入駐,而且為了方便外籍人士訂購,設計了英文版……
市農業農村委信息部門與上海市測繪院合作,在手機端和電腦端上線“上海地產農產品直達配送套餐”專欄,市民可以通過“上海三農”、“農好青春”等微信公眾號,“上農”APP等,便捷查找適合自己的地產蔬菜、大米和水果套餐。
在零售端為市民提供買菜服務的企業同樣在行動。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盒馬等是頗受市民關注的網上菜場,一段時間來經常遇到訂單較多、來不及送、“無接觸快遞點”產品堆積難查找等問題。于是,叮咚買菜為多個重點前置倉配備了新能源車,將原先配送員騎電瓶車配送升級為新能源車配送。配送員周小虎說,用電瓶車送單,一次最多只能送20單;但改為駕駛新能源車后,一次能送80單至100單,效率提高了,用戶體驗更好。每日優鮮為很多小區免費提供無接觸配送存放點,方便快遞員、外賣員將各種商品有序存放,預計首批有5000個小區受益。
市農業農村委表示,下一步將總結和推廣地產農產品的新型營銷服務模式,引導產銷高效對接,讓市民買菜不出社區、菜農賣菜不出產地。
相關標簽:上海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