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2-24 作者:佚名 來源:人民日報
新技術入園,論筐賣變論個賣
走進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西村的標準化蘋果園,頓時眼前一亮:棚里的電腦屏幕上,蘋果的生長情況一目了然,樹間掛著滅蟲燈和檢測病蟲害的U形機,樹下鋪著亮閃閃的反光膜。細細一看,每個蘋果還穿著一件薄薄的塑形“外套”。“這片果園可是咱的聚寶盆哩!”果農王社民得意地說。
和過去相比,蘋果樹產量低了,但價格上來了——一畝地產4000斤,能賣一萬元左右。“以前是論筐賣,現在啊,講究口感、品相,還要按照蘋果直徑來分類,價格翻番啦!”王社民說,前些年,市里在果園推廣間伐,提倡精細化管理,如今每個蘋果都有了二維碼“身份證”。
蘋果出口為老王帶來了新的商機。前不久,他的果園迎來一撥澳大利亞客商。53歲的王社民不會外語,口音重,好在每次有市檢疫局的翻譯人員,幫著他一起“推銷”產品。
“和外商打交道多了,就越來越感受到這品質的重要。只要達到他們的要求,價格高一倍不止。剛開始我們自己摸索,后來政府幫忙對接洽談,給蘋果把關,很快就打開了市場。”王社民話語里帶著自豪。時間一長,慕名而來的外商越來越多,他這個“老把式”的蘋果園還成了示范園區。
品牌化助力,水果越銷越遠
同樣種蘋果,為啥王社民的果園越來越火,還賣到了國外?這里面的門道,離不開“品牌化”三個字。
“運城市地處北緯35度,是公認的蘋果黃金生產帶。蘋果種植面積185萬畝,年產量80多億斤。這樣好的基礎,過去卻一直是散戶單打獨斗,品種參差不齊。”運城市果業發展中心主任潘建祖坦言。
為了把水果產業做大做強,兩年前,運城市召開了果業發展千人大會,下決心轉型升級,走標準化、品牌化發展的路子。
隨著“運城蘋果”區域水果品牌出爐,一系列配套組合拳,不斷提升運城蘋果的含金量。運城市先后投資2500萬元,建成國家溫帶果蔬檢疫重點實驗室和食品農產品檢測實驗室,國際互認監測項目達162個;配備速檢設備230臺,建立起市、縣、企三級果品質量速檢平臺,設置了三道果品質量安全防線;在邊境口岸和中心城市,持續開展品牌推介活動……
為了激發果農抓質量的積極性,各縣區每年開展相關評比和獎勵。果農們嘗到了甜頭,種優、做優的熱情高漲。前年榮獲“果王”稱號的陳東振,又在自己的蘋果種植專業合作社里研究今年的參賽品種。
向標準化、品牌化要效益,運城水果走得更遠了。如今運城水果出口的國家和地區達63個,出口品種達到21個,全市果品出口企業由19家增加到71家,水果年出口額達4.6億美元,占到全省的88%。
相關標簽:運城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